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分析

陈燕

陈燕(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广元628017)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临床路径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方式,对6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分析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自我护理情况。结果糖尿病患者经过健康教育后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均明显比教育前提高(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增强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促进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路径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护理技能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3-0083-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念的更新,人们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出现了临床护理与预防保健相结合的护理趋势,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临床护理路径是指医护共同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的、有准确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是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顾品质[1]。我们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09年1月-12月住院的糖尿病患者64例,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32-75岁,病程:初发1~15年,中位病程2~6年;文化程度:本科18例,大专28例,中专53例,文盲19例;职业:干部25例,工人43例,退休55例,待业的5例。

1.2方法

根据临床路径的理论及方法,结合治疗流程及糖尿病患者在不同阶段的健康问题和需求,由医护共同讨论并制定此类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的标准模式,由责任护士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指导各阶段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见表1。

表1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表1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

1.3效果评价采用美国学者Kearney及Fleische的自护理能力测量表(ESCA),根据Orem自我护理理论设计,内容涉及: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共43个条目,总分172分,得分越高自护能力越强,采用百分制计算出各项目的得分,>66%为高等水平,33%-66%为中等水平,<33%为低等水平。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64例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前自护能力从表2可以看出:64例患者出院时自我护理能力明显比入院时提高(p<0.05)。

表264例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前自护能力比较(n,%)

注:P<0.05

3讨论

3.1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糖尿病治疗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自我监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因此做好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用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使护士主动为患者实施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有预见性的健康教育及操作技能指导,有利于患者获得相关信息,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患者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提高了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从表2可以看出:患者教育后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增加、疾病相关知识明显比教育前显著提高(p<0.05)。

3.2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临床护理路径采取循序渐进、分期分段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避免了过去由于护理人员工作繁忙出现遗漏或疏忽的现象,也避免了由于护理人员个人水平、能力不同而造成的护理缺陷[2],它融洽了整体护理的观念,从而把以人为本的原理有效地落到实处[3],提高了护理工作的主动性,促进了护士与患者的相互沟通,在护理过程中能发现患者的个性缺陷,鼓励患者努力改变自身的不足,使患者感觉到护士对他的关心和帮助,从而融洽护患关系,调查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8.44%。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让医护人员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认真分析整合患者复杂的临床资料,制定适合患者的完整治疗方案,这一过程使医护人员不断得到充实,能力不断提高,并进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管理。

小结临床路径为一种全新医疗护理模式,改善了医院在社会中的形象,增强了医务人员责任感,工作有章可循,使病人在医疗过程中更加放心,医患互动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有利于推动整体护理向纵深发展,更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阮菊意.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6):32-33.

[2]王慧,相锋,梁瑛琳,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融合术病人中的应用研究.护理研究.2008,22(6):1552.

[3]刘罗薇,樊倩红,黄丽萍,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腺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