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感悟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

陈晓秀(华中农业大学医院湖北武汉430070)

1以人为中心疗法概述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体系是由罗杰斯一手发展起来的。卡尔.罗杰斯是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建者之一,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其人生经历使其坚信:人最终必须信任、依靠自己的经验,才能做真正的自己。

1.1以人为中心疗法基本理论

1.1.1在个体的自我开始形成以后天生就有一种实现趋向,这一实现趋向主要表现为要求自我实现,而机体估价过程总是与实现趋向一致,信任机体估价过程,依赖他的指导,就能发展出一种健康的自我概念,就会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真实经验的歪曲和否认,从而促进自我实现。

1.1.2由于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地摄入、内化了外在的价值观,自我中的这一部分越来越多地支配着个体对经验的加工和评价,当经验中存在着与这部分自我不一致的成分时,个体会预感到自我受到威胁,因而产生焦虑,同时会运用防御过程(歪曲、否认、选择性知觉)来对经验进行加工,使之在意识水平上达到与自我一致。如果防御成功,个体也不会出现明显的适应障碍。

1.1.3如果某个经验特别重大,或者由于别的原因,个体无法通过防御机制使之与自我概念协调,而受到威胁的这个自我概念又在自我中具有重要地位,就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即个体面对内在矛盾束手无策,无能为力,自我不再能发挥其机能。而自我发展较好,无效、有害的自我概念较少的个体,能够较为开放地对待任何经验,因而不太可能感到威胁和焦虑。所以,心理适应问题的根本在个体自我中那些无效的、与其本性相异化的自我概念。

1.2以人为中心疗法发展阶段

1.2.1第一个阶段以罗杰斯1942年出版《咨询和心理治疗》一书为标志。提出只有当事人才能够充分、深刻地了解自己,要取得较好的疗效,就要依靠当事人来指导治疗过程。

1.2.2第二个阶段以《当事人为中心疗法》(1951)的出版为标志。其中关于人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与机体经验的关系等理论问题得到更深入、更清楚的探讨和分析;在实践方面,也从重视当事人所说的事实内容转为同时重视隐蔽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深刻、准确地“进入”当事人的“现象世界”。

1.2.3第三阶段为“经验阶段”,从1957年开始,这一时期是他对咨询师和当事人之间“伙伴关系”的强调,重视咨询师的态度对当事人的影响,重视双方情感体验的交流。

1.2.4第四阶段就是“以人为中心治疗”阶段,从1970年开始,罗杰斯把自己的体系扩展到传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以外。

1.3以人为中心疗法特点: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所有特点可以归纳为一点即强烈的人本主义倾向。

1.3.1基本理念的人本主义色彩:他相信人的本质是好的,相信人有向好的、强的、完善的方向发展的强大潜力;相信人能够自我指导、自主自立,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价值和尊严,咨询和心理治疗应该为恢复和提高人的价值,尊严做贡献。

1.3.2反对教育的、行为控制的治疗倾向;咨询师做当事人的“朋友”和“伙伴”;重视当事人的主观世界,由当事人主导治疗过程。

2以人为中心治疗过程和策略

2.1基本目标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目标总是表述得较为笼统,较为一般化,而不够具体确切。这是因为它把咨询看作是整个人的改变,而不是某个症状、某个问题的改变。罗杰斯相信,人的心理机能活动具有整体性,是一个通体相关的组织系统,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会涉及整体。因而要从整体变化去了解部分的变化。由于这个考虑,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不以问题解决模式为然,不以特定的策略、手段去追求某个问题的可观察的改变。而是力求达到一种“去伪存真”的效果--就是除去一个人身上的那些与其价值条件化了的自我概念相一致的,或者说由这些自我概念衍生出来的生活方式:思想、行动和体验的方式,认同一个人身上那些代表着他的本性、属于他的真正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动方式。

2.2治疗的过程他认为咨询者首先不应该把当事人看作是病人,在与对方接触中,双方均应是享有同等权利的参与者;治疗者重在鼓励当事人自己叙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既不为当事人解释过去被压抑于潜意识中的经验与欲望,也不对他们的自我报告做任何赞许或批评。以人中心疗法的关键在于咨询态度和咨询气氛,在咨询逐渐推进的过程中,咨询师以支持、参与的态度加入咨访关系,设法创造一种使当事人能够自由、自主地进行自我探索的条件和气氛,在这种气氛和条件下,当事人逐渐对进行自我心灵探讨变得积极起来,并沿着积极的方向,在态度、情感和认知等各方面取得进步。同时咨询师应该表现出一些个人特点、态度和人际反映方式,让当事人感到你的真诚一致;不对当事人及其感受和行为做评价,不把外在的价值观和标准强加给对方,让他成为一个自主,为自己负责的人;满怀热情的倾听,尽可能的理解对方,时刻表达自己对当事人的体察;无条件的接纳对方、尽力向当事人传递对他的无条件的关注,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所以成功的咨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真诚一致,二是无条件积极关注,三是设身处地的理解。

2.3技巧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主要技巧就是倾听技巧:开放式询问、释意、情感反映、鼓励、自我揭示等。事实上,以人为中心的治疗者经常会遇到当事人要求给予指导、解释的压力,尤其在开始阶段当事人还不习惯这种无指导、不引路的咨询方式的时候,面对压力,咨询师一方面表达理解对方的不满,另一方面又坚持不给予指导,直到当事人终于领悟到别人的指导对自己不起多大作用、或者不再对获得指导抱希望,而必须端正态度,靠自己对探索负责,这个时候的会谈就会比较有效率了。

3对以人为中心疗法的评价

3.1贡献

3.1.1对咨询关系的研究它先是从实践中发现了咨询关系对促成当事人改变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然后又从理论上阐明了何种咨访关系会导致积极改变;最后,它令人信服地提炼出良好的咨询关系的一些基本要件。

3.1.2对人的能力的积极信念这种能力一方面是当事人的自我指导能力,另一方面是自我负责的能力。

3.1.3对咨询师而言以人为中心疗法强调的是咨询师这个人的人格和态度的作用,而不是方法技巧的作用,这对咨询师形成自己的咨询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

3.2局限

3.2.1轻视理性及个人主义倾向以人为中心疗法把人的感受摆在第一位,强调治疗要使当事人能够自由地体验和拥有自己的感受,跟着感觉走,并借此实现治疗的效果;鼓励个人过一种完全自我和率性的生活。

3.2.2以人为中心治疗的咨询师显得过于消极,有时易受当事人的操纵;以人为中心治疗体系排斥任何诊断或评估,不对障碍进行任何分类,也忽视具体策略和技术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江光荣.当事人中心治疗取向在中国文化中的效度.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3).

[2]江光荣.人性的迷失与复归——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乐国安主编,咨询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50-51.

[4]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561-562.

[5]布勒(陈宝铠译,1990).人本主义心理学导论.北京:华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