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格拉底的德性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析苏格拉底的德性论

查青伶

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1120

摘要:在西方哲学史上,苏格拉底可以说是首位将研究方向从自然界转向人的精神世界的一位哲学家。他将“认识你自己”这种思想当作新的宣誓,把理性知识作为确立道德的培养皿,以便创建属于人的哲学,以便拯救雅典的哲学与伦理精神,试图利用哲学,将美德内化为人应有的品德。文章以苏格拉底的伦理观为入手点,对“美德即知识”“无人有意为恶”“无知即为恶”以及“美德的可教性”进行分析,粗略分析苏格拉底的伦理观。

关键词:苏格拉底;德性;善;辩证法

在古希腊的哲学史上,苏格拉底的影响甚远,甚至在西方哲学史中都是现象级的人物。苏格拉底研究的重点在道德哲学上,不用于之前的哲学家们执着于研究自然与宇宙的奥义,苏格拉底将哲学研究的方向从“虚无缥缈”转向到“接地气”的属于人的学说上,他开始认真研习人类的伦理学,使得有关哲学的讨论由自然变成了与人生相关的道德哲学上。

一、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一直是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很多哲学家将其视为哲学的最高境界。“认识自我”实际上是对人的拷问:“人究竟是什么。”当你对人的概念不清楚的时候,那就很难去弄清楚与人相关的其他问题,诸如“善”、“正义”、“勇敢”、“美”,等等,因此也很难去获取,这同样可以套用在其他事物上。《申辩篇》中所诉:“一种未经审视的生活还不如没有的好。”[柏拉图:柏拉图对话集[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第50页,2004年。]因此“认识自我”不是仅停留在表面,更要肩负属于人本质的道德责任感,明确它的内涵。“认识自我”之前,得“实现自我”。由此推断出为了认识到某样事物,你就得成为它。

苏格拉底将“认识你自己”作为其哲学的座右铭。他以批判自然哲学家为起点,开始走上正轨,不盲目崇拜感觉,以理性为重点,使哲学追求胜负转变为追求真善美,将求知欲列为人的本性,这凸显了苏格拉底理性的一面。因此人们将苏格拉底的思想列为分水岭,由此产生不同的类别,将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

二、德性即知识

“德性”在苏格拉底的母语语境中泛指的是事物的内涵,也就是本质,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人的德性就是人的本质,这在有了伦理学上意味。“德性即知识”是苏格拉底哲学体系中的最为重要的伦理哲学观。除了正义、勇敢、聪慧、自控等,苏格拉底加大了德性的范围。苏格拉底说:“正义和一切其他德性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情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好的;凡认识这些事的人决不会愿意选择别的事情;凡不认识这些事的人也绝不可能把它们付诸实践……很显然,正义的事情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M].吴水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第117页,1997年。]那么“善”就是万物的内在,在人身上就表现为“德性”。德性是每个人都有的,但有些人只是潜在地拥有,而非实际拥有,也就是人可能会在理性的带领下,召唤出德性,寻找真善美。苏格拉底认为,生活态度如果不严谨,没有经过认真的审视,那么你的生活将没有意义。一个了解自己的人,才能完成好每一件事,拥有美好的德性。他认为德性与知识是同类,得出了“知识即德性,无知即罪恶”的结论。苏格拉底认为趋利避害是无可厚非的,人并不是生来就向往黑暗与罪恶,人是行善还是作恶,很大程度上由他的认知来决定,所以人在他了解的领域上是善的,在无知的事情上则会显露出恶。

三、“是什么”的问题

认识德性是认识的什么?什么样的知识算得上是真真切切的知识?苏格拉底表示,认识的目的,就是了解到事物的本源。根据柏拉图所说的,苏格拉底的对话大多围绕“是什么”来展开的。他探究的是人拥有的品格的意义,比如勇敢、自控、正义、美等德性,并且他论证的不是某种特定情形之下的德性,而是这种德性所代表的本质。只有他们才是真正的知识。苏格拉底的哲学主要是从逻辑上将一些概念从道德上进行洗礼,事实上它有着本体论上的意义。苏格拉底的“是什么”的问题,为西方哲学史指明了方向。对苏格拉底来说,认识的方法是辩证的。

四、关于产婆术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被他称为是一种“辩证法”,也被认为是一种先天观念。克塞诺封指出:“苏格拉底注意到“辨证”这个词导源于人们的一种活动,他们聚在一起讨论问题。因此他认为每个人都应当下决心掌握这种艺术,下苦功去学习它,因为每一个人凭着它的帮助,就会成为最有才干的人、最能指导别人的人和讨论时见解最深刻的人。”[《苏格拉底的梦想》,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34页。]

苏格拉底利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使对方从一片茫然,到逐渐拥有真切的意识。由浅入深,产生正确的认识,生下自己已存在的真理的胎儿。这里的对话并不是单纯的日常对话,而是通过双方的语言交流,展开讨论寻得对话的意义。由四个环节组成,分别是反讥、归纳、诱导和定义。

“反讥”是产婆术第一步,指的是不断设问,找出对方话语中的漏洞,使得对方明白自己的无知,产生困惑的情绪。“归纳”是产婆术中指引方向的重要一步。通过对对方不正确的意见的否定,将其带入正轨。“诱导”是产婆术的本质行为,是狭义的产婆术。它一步步诱导对方,帮助对方说出他头脑中本来就有,只是尚未苏醒的思想,来论证对错,点燃对方的求知欲。苏格拉底产婆术的精妙之处在于,他向来不会将自己的观点通过外部强加给某个人,颐使气指地蔑视他人,而是让对方自己去领悟,唤醒脑海中深藏的观念。如同一位产婆将产妇本有的宝宝完整而安全地从产妇身体里取出来。“定义”是产婆术想要的目的,对德性的共性进行说明,获取最直观的认识,并牢牢掌握它。苏格拉底未下过一个绝对的定义,于是他的思想则永远处在追问的过程中。

“产婆术”展现了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能力、借助自身的能力找出真理,用对话唤醒心中的知识,这类似于一个家长的角色,也就是产婆术。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为西方的教育发展给予了动力。

五、结语

苏格拉底人类的导师,类比中国的孔子,在人类思想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理性精神的意义不局限于道德价值,更使得希腊哲学飞跃进了将人文与科学结合起来的新征程,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秦国芹:《苏格拉底“产婆术”与孔子启发教学比较》[J],宜春学院学报,2005年。

[2]中共中央党校编写组:马列著作选读·哲学讲解[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年。

[3]周谊:《苏格拉底及其产婆术》[J],云南教育,1990年。

[4]柏拉图:柏拉图对话集[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第50页,2004年。

[5]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M],吴水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