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品德教学的课程资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盘活”品德教学的课程资源

徐宝平

徐宝平(灌云县杨集中心小学,江苏连云港222200)

儿童品德的培养离不开他们的生活,儿童的生活空间有多大,品德与生活的内涵就有多大。既然儿童的生活对品德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者该如何把儿童的生活世界引进课堂呢?

一、“盘活”品德教学的时事资源

“品德课程资源是开放性的,时事资源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活的国情教育素材,是与时俱进的品德教学内容。只有合理地开采、挖掘和提炼,将其盘活成为有效的时事教学情境,才能变成为教学实用有效的课程资源。”

案例一:

A教师在进行《天有不测风云》一课的教学时,对本文资源进行了有机整合,用时事创设了教学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对搜集的时事材料就进行筛选和整理,让时事材料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师:2008年在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牵动了全世界人的心。(教师出示一张表格如下)从这些数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

师:这些数字在无声地诉说着灾难的严重后果。同学们,面对这特大灾难,你能为灾区同胞做些什么吗?

这个片断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汶川地震在当时刚过去几个月,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对这段自然灾害了解甚多,也为灾区小朋友做过一些实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把零花钱捐给了灾区。

生:把自已漂亮的衣服捐给了灾区小朋友。

生:把自已喜欢看的课外书捐给了灾区。

生:给灾区小朋友写信,给他们精神上的安慰,让他们要学会坚强。

教师借助这一时事资源,帮助学生感受自然灾害给灾区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愿意主动向灾区人民施以援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做到天灾无情人有情,升华民族的团结互助精神,增强人们之间的凝聚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平时通过各种途径关注社会热点,感悟日新月异的时事,留意与时俱进的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的品德与生活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他们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采用学生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二、“盘活”品德教学生活资源

品德课程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道德寓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学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近生活,引导学生去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形成良好的品德。

案例二:

B老师讲授《我与小动物》一课,在导入新课时这样问学生: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你最喜欢哪些小动物?它们吃些什么?住在哪里?

学生一瞬间畅所欲言。因为他们大多都喜欢小动物,还有很多同学有亲身饲养小动物的生活经验,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列举实例,学生能从情感上产生共鸣。

伴随音乐出示书中组图。(动物受到人类伤害的图片)

师:你知道人类为保护动物做过哪些事?你自己曾经做过哪些保护动物的事呢?

生:在公园里不戏弄动物。

生:不吃国家保护动物。

生:给受伤的小鸟搭窝。

生:告诉同学们不能伤害小动物。

这个个案让我深切感受到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一定要以活动为纽带,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学生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

三、“盘活”品德教学历史资源

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和学习书本上的东西是不够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中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并把道德寓于学生的生活中,使学生在生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案例三:

C老师讲授《战争何时了》一文,没有局限于文本资源,而是立足文本、基于文本、超越文本,对文本资源进行了再组合、再创造。

师:书中简单地介绍了“一战”、“二战”的历史,特别是“二战”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中国的八年抗战就是这段历史的写照,你们根据收集的资料再现这段历史吧。

学生课前借助网络书籍获得了大量的资料,一些刻骨铭心的血腥故事给学生们敲响了警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战争的危害,从而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教师可以相继出示抗日战争的图片,情境可以传递情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课堂情节,适当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

开发课程资源已经成为丰富课程内涵、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把教材的设计意图弄清楚,才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的特点对教科书进行重组和创造。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课堂生成意识,把握生成时机。同时发现生活素材,整合活动资源,为教学服务。新课程实施中,开发课程资源已经成为丰富课程内涵、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品德教材文体简约,给教和学都留下了较大的空间,需要我们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使课程内容更加丰满,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盘活品德教学的课程资源,可以超越狭隘的教材内容,让教学“活”起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十分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