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股骨头坏死采用改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早期股骨头坏死采用改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的效果观察

周翔陈涛

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试析改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应用于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4年3月-2016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改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中随机选择37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入选研究对象接受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7例研究对象的术后疼痛评分远低于治疗前,髋关节功能评分远高治疗前,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改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改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疗效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股骨头正常血供受到影响,进一步引起股骨头结构发生改变,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导致股骨头骨面塌陷,髋关节功能障碍,使行走功能受到影响[1]。股骨头坏死早期多以疼痛、髋部不适为主要临床症状,临床治疗难度大,且预后较差。为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主要对改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4年3月-2016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改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中随机选择37例为研究对象,入选研究对象的股骨头负重面骨小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紊乱、增粗、部分硬化以及囊性吸收,经CT诊断为早期股骨头坏死。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8.5±5.8)岁。病因:11例创伤性、12例酒精性、14例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股骨头坏死ARCO分期;6例Ⅰ期、31例Ⅱ期。

1.2方法

入选研究对象均接受改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为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并垫高患侧髋部,高度约为30°,对患肢髋关节实施常规消毒,并铺好消毒巾。于中上段小腿外侧位置做一长约9cm的纵行切口,使腓骨充分显露后,需要从外侧至内侧行钝性分析,将骨间膜以及肌肉分离直至腓骨血管得以充分显露,将腓骨血管从远端至近端分离,截取带血管蒂腓骨,长度约为7cm。并对游离获取的腓骨动脉残端以及静脉残端在显微镜下进行修整,对腓动脉利用低分子肝素进行灌注冲洗,备用。在髋部外侧作一长约8cm左右的直切口,保护好股外侧皮神经,经股直肌牵开后,使旋股外侧的动静脉得以充分显露后进行适当游离,作为共同供体血管。将髋关节囊切开,并在股骨颈前方位置开槽,再于股骨大转子位置作2cm切开,沿切口、骨槽与股骨坏死区下钻孔,将坏死骨质进行清除,在股骨头下承重区及周围均匀、致密的置入备好的骨松质。在股骨头及股骨颈内置入备好的腓骨,并利用C型臂X线机对腓骨位置进行观察,植入满意后将腓骨利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在股骨颈中。对腓动静脉、旋股外侧动静脉在显微镜下进行吻合。

1.3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以及患肢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利用VAS评分疼痛程度,评分标准:评分范围为0-10分,疼痛症状严重程度随评分降低而减轻。采用Harris评价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关节未出现疼痛及不适症状,且评分在90或90分以上为优;活动度未受明显影响,关节活动存在轻度不适,评分范围在80-89分为良;关节活动存在明显疼痛,评分70-79分为中;关节活动疼痛剧烈,活动度严重受限,评分低于70分为差[2]。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对研究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疼痛评分均选择x±s表示,采用t进行结果检验。若计算的P值<0.05,则进一步证明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后,37例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Harris评分均显著改善,且各指标治疗前后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治疗前后VAS评分及Harris评分情况(分)

3讨论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病情不可逆转的骨科疾病,具有难治性、致残率高的特点,极易对患者正常生活及行动能力造成影响,而有相关研究表明,股骨头坏死分期与患者预后存在较大关联,尽早实施有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3]。

在本研究结果中通过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改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实施治疗后,患者的VAS疼痛评分以及Harri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由此可说明采用改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早期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还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患肢功能。改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效果优良主要是因为通过在股骨颈开凿,可使股骨头髓芯压力得到有效减轻,进而可有效使股骨头内高压造成的血供减少而形成的恶性循环得以中断;并且在手术过程中可以将股骨头内存在的坏死骨质得以有效去除,使股骨头内再血管化阻碍因素得以有效消除;同时在术中植入的皮质骨具有血管蒂,可以使软骨下骨面得到有效支撑,有效避免了关节面塌陷,同时带血运的腓骨,有利于使局部血液循环得到增加,同时所植入松质骨具有丰富的骨传导功能细胞因子,可以在股骨内发挥骨诱导的作用,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发挥促进作用[4]。并且改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所用的是患者的自体骨,可有效减少骨移植后发生排异反应,有利于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通过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施以改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对患肢髋关节功能发挥良好的改善作用,并且可有效降低疼痛程度,治疗效果优良。

参考文献

[1]岳元辉,龚庆国,周刚,等.关节镜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8):3540-3543.

[2]杨健,袁冰,韦卓,等.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近期临床疗效分析[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6,13(2):59-62.

[3]高明暄,李旭升,付晓燕,等.带血供腓骨移植重建股骨近端溶骨性病变致骨缺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15):1351-1355.

[4]费腾,陈增淦,张璟,等.改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5,38(3):2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