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例单侧鼻腔新生物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38例单侧鼻腔新生物临床分析

胡宏海陈继东黄骁健濮晓萍

胡宏海陈继东黄骁健濮晓萍(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214011)

【摘要】目的:探讨单侧鼻腔新生物的诊治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010年~2013年我科38例单侧鼻腔新生物的病情及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门诊予活检的病例为16例,所占比例为42.1%,其中有3例误诊,误诊率为7.9%。结论:单侧鼻腔新生物容易被误诊,为提高其早期确诊率,必需注重门诊常规取活检,并要注意术前活检及术中多部位、不同深度的取材,以防漏诊和误诊。并提出门诊鼻内镜检查的必要性。

【关键词】单侧鼻腔新生物;鼻息肉;内翻性乳头状瘤;活检。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5)08-0016-02

临床上单侧鼻腔新生物多见于鼻息肉、鼻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血管瘤及鼻、鼻窦良、恶性肿瘤。由于部分临床医师经验不足,单侧鼻腔新生物容易被误诊。为提高成人单侧鼻腔新生物的早期确诊率,现对我科2010~2013年间收治的38例单侧鼻腔新生物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8例患者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20~76岁,病程4天~20余年,左侧16例,右侧22例。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为:单侧鼻塞、流脓涕、涕中带血、反复一侧鼻出血。38例均行鼻窦冠状位及水平位CT扫描。所有病例均予病理学检查确诊,结果见下表1。

表1:38例单侧鼻腔新生物年龄分布及组织病理学确诊结果

术前门诊活检情况:其中予门诊活检病理检查的16例(与术后病理一致者13例,不一致者3例,2例术前病理为鼻腔慢性炎症伴淋巴组织增生,而术后为血管瘤,1例术前病理为内翻性乳头状瘤,而术后为双侧鼻息肉)。未予门诊活检病理者22例。

1.2手术方法16例鼻息肉均予以全麻下行经鼻内镜鼻窦手术+鼻息肉切除术。10例鼻中隔血管瘤分别行局麻下血管瘤摘除术。9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在全麻下行经鼻内镜扩大范围的鼻、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2例恶性肿瘤(1例鼻腔透明细胞癌及1例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均在全麻下经鼻内镜行鼻腔肿瘤切除术及扩大的鼻甲鼻窦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后转上一级医院行进一步治疗。1例其他鼻腔良性肿瘤(鼻多形性腺瘤)在全麻下行经鼻内镜鼻腔肿瘤切除术及鼻窦手术。术后定期清理鼻腔并随访观察,本组病例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证实与鼻窦CT显示肿块部位及病变范围:16例鼻息肉来源于上颌窦9例,基底位于钩突或中鼻道4例,源于筛窦2例,源于鼻中隔1例;10例血管瘤都位于鼻中隔前部及中部;9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局限于鼻腔2例,累及上颌窦2例、筛窦4例、额窦1例;2例鼻腔恶性肿瘤均累及上颌窦、筛窦。

2、结果:由表可知,本组病例20岁以下单侧鼻腔新生物未见;中青年单侧鼻腔新生物以鼻息肉占60%(6/10)及血管瘤占40%(4/10)为多见,40岁以上中老年单侧鼻腔新生物以内翻性乳头状瘤占44.4%(8/18)及鼻息肉占33.3%(6/18)居多,血管瘤及恶性肿瘤较少占22.2%(4/18)。而60岁以上老年人单侧鼻腔新生物以鼻息肉和血管瘤为多占70%(7/10),其中内翻性乳头状瘤及鼻良、恶性肿瘤各为一例占30%(3/10)。结果表明:20岁以上成人单侧鼻腔新生物以鼻息肉最多见占42.1%(16/38),血管瘤次之,占26.3%(10/38)。随着年龄增大,内翻性乳头状瘤及恶性肿瘤有增多趋势。

术前门诊予活检病例占本组病例为42.1%(16/38),其中误诊率为7.9%(3/38)。2例鼻腔血管瘤患者,术前门诊活检病理示慢性炎症伴炎性坏死物和(或)淋巴组织增生,术后病理示血管瘤。

1例术前活检病理示左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病理示双鼻息肉。

该组病例术后随访中,所有鼻中隔血管瘤均1次治愈,未见复发。1例术前活检病理示右鼻腔息肉伴部分上皮乳头状增生,而术后病理示右鼻息肉,术后随访两年复发,最后活检病理示右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随访满2年的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2例,其中1例恶变而转上一级医院治疗。2例恶性肿瘤术后转上一级医院治疗。

3、讨论单侧鼻腔新生物多见于鼻息肉、鼻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血管瘤及鼻、鼻窦恶性肿瘤等。

文献报道有提示最多见的单侧鼻腔新生物还是鼻息肉[2]。但单侧性的鼻息肉与内翻性乳头状瘤及恶性肿瘤相似,还是容易被误诊。本组病例中,1例术前活检病理示右鼻腔息肉伴部分上皮乳头状增生。而术后病理示右鼻息肉。术后随访两年复发,最后活检病理示右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鳞状细胞癌)。1例术前活检病理示左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病理示双鼻息肉。

鼻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很易复发,复发率由18%~74%。肿瘤范围大、累及鼻窦者的复发率明显增高,可达约30%,而未累及鼻窦者的复发率仅占约10%。复发的主要原因为手术不彻底,有肿瘤残存。[1]本组病例中内翻性乳头状瘤行全麻鼻内镜下肿瘤切除术,手术彻底,术后随访满2年者有复发2例。

内翻性乳头状瘤常与癌肿伴生,可转变成鳞癌、上皮样癌、移行细胞癌。伴癌者多为年龄较大的患者,骨质破坏和出血明显者。

[1]故仅凭单一切片不能完全肯定其性质,应将标本分段切片检查,更有利于发现恶性病变。

血管瘤是鼻及鼻窦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1]其诊断相对较容易,本组病例中术后病理确诊血管瘤者,除2例术前门诊活检病理示慢性炎症伴炎性坏死物和(或)淋巴组织增生外,其他均诊断明确,且均一次性治愈,门诊随访无复发。

鼻腔恶性肿瘤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临床上易遭忽视或误诊为鼻炎、鼻窦炎或鼻息肉、内翻性乳头状瘤等。活检对确诊鼻及鼻窦恶性肿瘤最为重要和可靠。所以对老年患者有多次鼻息肉手术史,应注意有否恶性变可能,尤其是术中出血较多者。[1]本组病例中1例鼻腔鼻窦新生物患者,即为老年患者,有多次“鼻息肉”手术史,最后一次手术病理则发现为恶性淋巴瘤。

总之,单侧鼻腔新生物临床上以鼻息肉、血管瘤、内翻性乳头状瘤、鼻腔恶性肿瘤多见。但由于部分医师临床经验不足,极易误诊。为了提高早期确诊率,减少误诊,笔者从本组病例得出如下体会:①虽然单侧鼻腔新生物临床上还是以鼻息肉为多见[2],但仍应想到有内翻性乳头状瘤及恶性变的可能,必需门诊常规取活检,尤其对于40岁以上、单侧进行性鼻塞伴有血性涕者需反复不同部位、不同深度取材送病检;②某些鼻中隔出血坏死性息肉或血管瘤,取其表面部位组织病理可表现为慢性炎症、坏死性组织等,故需多部位、多深度取材送检以防误诊;③复发性鼻息肉患者有反复多次手术史,或息肉质较脆且易出血的病例应高度怀疑内翻性乳头状瘤或鼻腔恶性肿瘤,特别是活检病理有部分上皮乳头状增生者更应该警惕恶性变可能;④内翻性乳头状瘤、鼻腔恶性肿瘤也可阻塞窦口继发鼻窦炎、鼻息肉使三者或两者同时存在,可有肿物的反复发作,因此术后应把所有组织送病理检查并应将标本分段切片检查,以防在良性区域中可能恶变的部分漏诊;⑤有些病例门诊缺少鼻内镜检查,虽表现为单侧性鼻塞、涕血,实质是双侧鼻息肉或息肉样病变。

故对单侧鼻腔新生物需行常规术前鼻内镜检查以了解病变的范围。

⑥需常规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以了解病变的范围及毗邻结构有无侵犯、骨质有无破坏等,以防漏诊。⑦术后随访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1]卜国铉主编.耳鼻咽喉科全书之鼻科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440~446,528~530,532~534,582~597.[2]郁波等.单侧鼻腔新生物1O9例临床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7(3):27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