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陆丽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陆丽萍

陆丽萍

陆丽萍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201700)

【摘要】腹胀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腹部手术的剖宫产产妇,出现腹胀是临床上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不仅造成产妇极度不适,而且影响产妇的进食、休息、切口愈合及机体恢复甚至可导致肠粘连、肠梗阻等。因此,对术后腹胀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从而有效减少术后腹胀的发生,有利于剖宫产术后恢复和母婴健康。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原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8-0155-02

随着国内外剖宫产率的日益增高,剖宫产手术和麻醉技术的不断完善,剖宫产在解决难产等妇科问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此带来的术后并发症也有所上升,术后腹胀是剖宫产手术的常见并发症,腹胀发生率高达54%,如处理不及时可导致麻痹性肠梗阻,肠粘连,肠源性感染等并发症,严重的腹胀可使膈肌升高,影响呼吸功能也可使下腔静脉受压影响血液回流[1],及时采取各种护理措施预防和减少腹胀的发生,帮助产妇解除腹胀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阐述剖宫产术后腹胀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护理措施,以尽早帮助产妇术后恢复胃肠功能,减轻肠胀气,减轻产妇痛苦,提高产妇的舒适度,促进产妇健康。

1.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原因分析

1.1术前准备不充分

首先,由于产妇对围产期保健不重视,缺少相应知识的学习,不能及时发现胎位异常和胎儿的异常变化造成急诊剖宫产增多。有研究结果发现,急诊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发生率是计划性剖宫产术后的4.6倍[2],其次,术前家属为给产妇增加分娩力,都不同程度的进食糖类,鸡蛋,牛奶等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同时也增加了进食次数和进食量,胃内容物增多导致术前无足够时间做肠道准备工作。产妇禁食时间短,而术后未被消化的胃内容物酵解产生的气体积存也会增加腹胀的几率[3],还有强烈的心理应激也是发生腹胀的另一重要原因[4]。手术的成败,术后胎儿是否健康等均可使产妇在心理上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且对手术室环境陌生容易产生负性心理。

1.2气体吞咽

已进入产程的产妇,因试产失败而急诊剖宫产,他们因产程中频繁宫缩所带来的疼痛,宫缩时大声喊叫和张口呼吸使胃内积存大量的气体。

1.3手术创伤

剖宫产术是有创手术,加上有些产妇既往有剖宫产术史,或在剖宫产术的同时进行了其他妇科手术,增加了机体组织损伤程度,因此也增加了术后肠粘连发生的几率,甚至导致肠梗阻。

1.4胃肠功能受抑制

由于麻醉、镇痛药物、手术牵拉、宫缩、疼痛等作用,反射性抑制胃肠功能,连续硬脊膜外麻醉可降低胃肠蠕动功能,肠管暂时性麻醉,使过多气体积聚于肠腔不能从肛门排出,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可反射性的抑制胃肠功能,使平滑肌张力降低,而括约肌张力增高导致肠麻痹、腹胀,不利于术后产妇胃肠功能的恢复[5]。

1.5活动缺乏

有对影响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下床活动原因分析的研究,认为存在心理、疼痛、体质、管道,对健康知识了解程度等多方面复杂因素。其中影响术后活动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后的疼痛,产妇术后的痛觉敏感性增加,术后24小时内使用止痛剂的占81.5%[6]。由此可见,疼痛刺激使产妇术后早期活动受到明显制约,产妇由于害怕疼痛不愿早期床上活动,使肠蠕动恢复减慢,肛门排气时间延长。术后由于活动减少使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缓慢,活动减少使腹直肌及盆底肌松弛,容易发生腹胀,便秘。

2.腹胀的影响

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腹胀,不仅给产妇带来不适感,而且严重的腹胀可使膈肌抬高,影响呼吸功能,使下腔静脉受压影响血液回流,诱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使腹壁肌肉张力增加,造成切口疼痛,影响愈合。而且肠蠕动恢复减慢,可导致术后肛门排气排便延迟,不利于肠功能恢复和营养摄入,也影响子宫复旧和乳汁分泌,不利于产后母婴健康

3.护理对策

3.1预防措施

3.1.1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根据产妇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家庭状况等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产妇的遵医行为,细化健康教育内容,让产妇掌握较全面的母婴保健知识。心理护理在众多措施中尤其重要,产妇的心理会直接影响手术能否顺利进行,有研究表明,有较好的心理干预对调节孕妇术前焦虑水平,增加产妇信心与自我控制感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7],心理压力大的产妇,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术后的恢复却有明显的影响。因此,了解产妇心理特点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3.1.2完善术前准备:嘱咐和协助产妇遵医嘱认真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如做好术前相关检查等,对手术过程、麻醉方法简单向产妇介绍,使产妇做到心中有数,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做好饮食指导,指导产妇在未决定剖宫产前进食少量少渣易消化的食物、少食牛奶、蛋类、豆类等易产气食物。

3.2护理措施:

3.2.1早进食:可有效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剖宫产术后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是减少腹胀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手术刺激使胃肠道功能有所抑制,但术后6~8小时麻醉作用消失后,胃肠功能会逐渐恢复正常,此时鼓励产妇进食,通过咀嚼运动可反射引起胃肠蠕动;另外食物本身直接刺激胃肠道,不能促进肠蠕动的恢复,所以术后6小时鼓励产妇进食少量高能量少渣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如米汤、稀面汤等,禁忌食用奶制品、豆浆、糖水等,以免增加肠道积气,导致腹胀影响切口愈合,待肛门排气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

3.2.2早期活动:罗云[8]等认为:有计划的早期活动与产妇舒适用度,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呈正相关。如术后3小时采取去枕平卧位、四肢被动屈曲运动,3小时后采取去枕平卧位与30度侧卧位交替,6小时后被动重复以上活动并给予半卧位,20小时后协助下床活动,72小时后独立床上坐起,下床,室内行走,给予产妇活动时间及形式上的指导,大大缩短了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但是早期活动应根据产妇的耐受力和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活动量,一定要在护理人员的协助及指导下进行,活动时注意安全,提高产妇的舒适度。

3.2.3减少术后疼痛:术后疼痛通常在术后24小时内最明显,2-3天后可逐渐缓解,持续的切口疼痛会影响产妇休息、饮食及床上活动,剧烈的疼痛甚至可引起机体明显的应激反应,影响切口愈合,给予手术后的自控静脉止痛泵止痛,一般使用时间不超过48小时,且静脉止痛泵止痛具有操作简便,持续时间长,止痛效果明显等优点,且不影响肠道功能恢复,有效减轻术后切口疼痛,是降低术后腹胀发生率有效措施之一。

3.2.4腹部按摩:从神经生理学的观点来看,缓和连续的刺激有兴奋周围神经的作用,但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当中枢神经处于抑制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处于优势[9]。根据这一生理特点,以柔和的手法按摩腹部,中枢神经受到抑制,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使肠蠕动增加,肛门括约肌松弛,肛门排气时间提早,有效减少腹胀,腹部按摩方法如下:首先做好宣教工作,取得产妇及家属的配合,操作者立于产妇左侧,产妇仰卧位,两腿屈曲,由下腹回盲部始循结肠进行向上向左向下按摩推揉,手法由慢到快,由弱到强,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注意保暖。

总之,剖宫产术后及时给予早期进食,早期活动,有效术后止痛同时给予腹部按摩,对于预防剖宫产术后腹胀是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也是切实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邹瑜玲.翟惠敏.剖宫产术后腹胀护理的研究进度,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2):1481-1482.

[2]关祥亚,牛余霞.急诊剖宫产术后腹胀分析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1,27(3):198-198.

[3]杨红.剖产术后腹胀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杂刊,2012,(5)14(5):898-899.

[4]张巧云.剖宫产产妇心理特点与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40-41.

[5]刘甘平.四磨汤对预防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产妇腹胀的效果观察.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8):25-26.

[6]高俊梅.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中外医疗,2009,28(20):137.

[7]胡虹云.剖宫产手术149例围术期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2):69-70.

[8]罗云,杨志群.早期活动对妇科腹胀手术后产妇恢复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07,13(4):79-80.

[9]李敏,吕丽华,徐庆娜.剖宫产术后腹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9.5(24):94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