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以泽名老中医从脾肾论治黄褐斑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钟以泽名老中医从脾肾论治黄褐斑经验

高歆昌1程宏斌2段渠2

高歆昌1程宏斌2段渠2(通讯作者)

(1成都中医药大学610072;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10072)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典型案例介绍钟以泽教授应用自拟三黄汤,治疗脾肾亏虚型黄褐斑临床思路,其主要思想认为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治疗过程中始终抓住先后天之本,以流通气血精液为关键环节,方能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关键词】黄褐斑自拟三黄汤脾肾亏虚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015-02

钟以泽主任医师为全国知名老中医,从事中医外科数十年,自创多个第一,有幸跟随其门诊,揣摩其临床病例,有诸多体会,本文就钟老几个典型的案例分析其对黄褐斑治疗中的独到见解。认为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治疗过程中始终抓住先后天之本,以流通气血精液为关键环节,同时注重温阳宣肺,方能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值得与同道分享。

黄褐斑,祖国医学称之为“黧黑斑”,系指面部皮肤的色素沉着性疾患。出《外科正宗》卷四。又名面皯黑曾、黧黑黒干黑曾、面尘。由肾亏火旺,血虚不荣,火燥结滞所致。多发于面部,以女性多见。皮损呈黄褐色或淡黑色斑片,形状大小不一,色枯不泽,境界清楚,不高出皮面[1]。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局部反应,与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失调有关。其病位在皮,病因在内,应采取“外病内治”法。[2]

结合临床,中医认为黄褐斑主要由情志失调所致肝气郁结,血为气滞,气郁化火,上侵头面,或肝脾失调,气血不能上华,或脾失运化,湿浊凝滞,熏蒸面部,或久病伤阴,肝肾阴精亏虚,头面失荣,或虚火上炎,熏灼面部,或房室频繁,劳倦过度等都可产生。另中医有“无瘀不成斑”之说,瘀乃脏腑虚亏,气机失调所致,故瘀血也是造成黄褐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通过纠正肝脾肾功能失调,促进人体气血精液的流通,健脾补肾,始终抓住先后天之本,流通气血精液为关键环节,同时其创造性提出温阳宣肺的法则,方能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现将导师治疗黄褐斑经验介绍如下。

典型案例1:关某,女,36岁,2012年8月24日初诊。面部黄褐斑1年余,双侧面颊部黄褐色斑片,边缘清晰,伴面色无华,倦怠乏力,月经色暗红,血块,经前乳房胀痛,白带稍多色黄,纳可,眠较差,大便调,小便黄,舌质淡红,略大,齿印,薄黄腻苔,脉沉细数。辨证为脾肾两虚,气血亏虚证。治宜键脾补肾,益气养血。治疗方药:黄精30g,黄芪30g,熟地黄30g,茯苓30g,白术30g,当归30g,香附15g,白僵蚕10g,赤芍20g,益母草30g,首乌藤30g,桔梗10g,淫羊藿20g。3剂,水煎温服,每2天1剂。1周后二诊,面部色斑变淡,睡眠、疲倦感及乳房胀痛均有所好转,二便调,舌淡红苔薄黄,脉沉弱。守上方,加山药30g,7剂,2周;三诊面颊黄褐斑隐隐可见,明显减少,面上红润,月经颜色转红,块较少,经前乳房胀痛消失,舌质淡红,薄白苔,脉沉数,上方去益母草、赤芍、香附,加山茱萸30g、丹参30g,15剂,1月后复诊,黄褐斑基本消退,面上红润,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诸证缓解,上方不变巩固治疗1月而收工。

例二:邱某某,女,38岁。2013年2月14日初诊。鼻翼两侧、额头、颧部黄褐色斑片,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月经量少延期,色鲜红,无血块,小便调,舌质淡红,两边有瘀点,苔白,脉沉细,诊断为黄褐斑脾肾亏虚型,治宜健脾补肾,养血活血,治疗方药:黄芪30g,黄精30g,熟地黄30g,当归20,太子参30g,茯苓15g,香附15g,白僵蚕10g,菟丝子15g,制何首乌20g,桔梗10g,淫羊藿20g3剂,水煎温服,每2天1剂。一周后二诊:诸症同前,疲惫感有所缓解,两颧骨下呈片状黄褐色斑片面积有所缩小,颜色变淡,舌两边有瘀点变少,诉本次月经延期时间无以往时间长,但感乳房胀痛不适,在上方基础上,加柴胡10g,合欢皮30,6剂,每2天1剂。二周后三诊:两颧骨下呈片状黄褐色斑片面积减少大半,皮损处颜色明显变淡,诸证消失,面色红润,眠可,上方减太子参为15g,去僵蚕,加白术15g,续服2个月,未再复发。

学术学术思想分析:

《外科正宗》:“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肾藏精,肾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生之本也。”肾精化生元气,激发皮肤的生长;肾精充实,闭藏得所,百脉得肾精的充填,皮肤才会正常生长。肾精衰弱,经络空虚,皮肤失其充养,则会皱纹丛生。《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认为“属于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如妇女多有之”。认为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为主要病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主升、主运化,能向上传输精血精液滋润濡养于面部肌肤。脾气亏虚,气血生化乏源,气虚血弱,面失所养。气虚推动无力,血行淤滞,则面容枯槁晦暗而导致色斑。

重肾在于维护精气、真元;重脾在于安谷生精。谷气之生有赖于肾气的煦蒸,而精气又必生于谷气,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3]肾中之精气秉承于父母,又有赖于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的不断化生和滋养;脾运化水谷精微又需要肾中阳气的温煦。凡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偏嗜五味,或房劳过度均可损伤脾肾,使脾失健运,肾精亏耗,颜面不得气血荣润而生褐斑。[4]王清任之说:“元气即虚,必不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段渠副教授认为,黄褐斑以脾肾不足为本,气滞血瘀痰凝为标。故在消除面部黄褐斑时必须顾及健脾补肾与养血活血两个方面,方能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自拟三黄汤以黄精30g,黄芪30g,熟地黄30g,茯苓30g,白术30g,当归30g,香附15g,白僵蚕10g为基础方。方中黄精、黄芪、熟地黄补益气血,滋补肝肾,肾精化生元气,激发皮肤的生长;肾精充实,闭藏得所,百脉得肾精的充填,皮肤才会正常生长,为君药。茯苓、白术益气健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主升、主运化,脾气充足,才能向上传输精血精液,滋润濡养于面部肌肤,当归养血、柔肝助脾运化,血能生精,滋养肾中精气,共为臣药;香附、白僵蚕养血活血、理气通络化瘀,其中香附行十二经之气,白僵蚕为虫蚁之品,祛风化痰,善搜络邪而走头面,共为佐使药。全方配伍得当,以脾肾不足为本,气滞血瘀痰凝为标。通过健脾补肾与养血活血,达到调和阴阳气血,养颜祛斑的目的,同时其创造性提出温阳宣肺的法则,方能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结语:黄褐斑发病的本质入手,以脾肾不足为本,气滞血瘀痰凝为标。肾为先天之本,生气之根,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肾两脏主宰人之生长、发育、衰老。在治疗过程中始终抓住先后天之本,以流通人体气血精液为关键环节,在消除瘀血时顾及健脾补肾与养血活血两个方面,方能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经纬,邓铁涛等.中医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274.

[2]冯安吉.黄褐斑病因及发病机理[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0,20(2):183~184.

[3]上海中医学院各家学说教研组,严世芸.许叔微的脾肾观[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2:26.

[4]陈蓓蓓,赵慧萍,段渠等.段渠治疗女性颜面部黄褐斑经验[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2):116.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2012JY0128,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开发与应用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