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预防保健指导对高血压患者的作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1

中医预防保健指导对高血压患者的作用研究

谢怀罗

【关键词】中西结合;高血压;中医保健;血压控制

前言

不少实验研究与临床均指出,中医干预是高血压疾病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其辩证施治与整体观念均发挥了积极作用[1]。本院以西医治疗为基础,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45例高血压患者应用中医预防保健指导取得了满意成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在本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90例进行研究,所选研究对象舒张压超过90mmHg或收缩压超过140mmHg,均符合疾病的诊断标准,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研究方式为分组对比,以数字随机法将所选患者分为数量相同的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由20例男性与25例女性组成;年龄45~69岁,平均(57.46±5.76)岁。实验组由21例男性与24例女性组成;年龄45~70岁,平均(58.02±5.49)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加以实施中医预防保健指导。①治未病,将中医这一理念传递给患者,提高患者对并发症的警惕与预防心理。将运动、药物服用、并发症预防、相关疾病的综合防治等明确告知患者,有效融合心理指导与宣教,强化患者治未病理念,从而适量运动、保持体重,控制血压。②阴阳调和,相对性、相关性、普遍性是阴阳理论的特征,因此,除了需重视西医治疗,还应向患者强调疾病治疗就是一种阴阳调和的过程,需重视中医保健与养生观念,明确保健指导根本与治疗关键的一致性在于提升机体抗病能力。③中医运动指导,昼夜交替变化即阴阳相合,人体应适应这一规律。为有效提升抗病能力、调节身心状态,患者应以昼夜交替、四季天气变化、自身体质等为依据进行合理运动方式的选择,如太极、散步等,运动需适量且做到坚持,天长日久、循序渐进。④饮食。强调中医饮食保健药食同源理念,患者应有中医保健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意识,为减轻心肾负担应对钠盐的摄入进行控制,并合理搭配主食如米面、荤素等。以患者症状为依据进行中药的选用并煎服,如可将6g炙甘草、6g熟地黄、6g当归、9g党参、9g黄芪、6g白术用于气血亏虚型患者。观察两组的血压变化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以平均值±标准差方式(±s)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检验分别使用t、X2,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可见,对两组干预前的血压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并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测定结果均以实验组更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血压即原发性高血压,指的是动脉舒张压或收缩压在静息状态下提升,特别是舒张压持续上升,属于慢性、全身性血管疾病。过去,单纯降压是高血压治疗的主要内容,发展至今则增添了保护靶器官,对靶器官损害进行逆转或降低,预防靶器官疾病等内容。从中医角度看,高血压属“头痛”、“眩晕”,阴阳失调是主要病因,影响因素有心火上升、气血两亏、肝肾阴虚、阴虚阳亢等[2]。实则泻之与虚则补之为治疗原则,主张以阴阳调和方式来对机体平衡进行调整,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中医预防疾病的总则是治未病,此外,在长期的实践中,不少行之有效的预防保健方法被总结出来,这些方法较为独特,但也与其他干预方法存在一些共性,主要包含情志调适、运动、饮食等方面[3]。本研究对实验组患者采用了中医预防保健方法,包含治未病、阴阳调和、昼夜交替、药食同源等理念与饮食干预、心理干预等措施的融会贯通,较好的实现了对血压的控制,效果显著。综上所述,中医预防保健指导可提升患者各方面的预防与保健知识,明确靶器官所受损害会因血压昼夜节律紊乱而加重,从而了解治疗的目的并积极配合,使机体平衡得到有效调整,最终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4]。

【参考文献】

[1]汪喜明.中医体质辨识及调理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5(01):216-217.

[2]刘炜丽,陈瑞芳,时光.治未病指导高血压前期健康管理的研究思路[J].光明中医,2014,29(03):431-432.

[3]岳聪聪,王权,杜宇征,等.血压昼夜节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的指导[J].河北中医,2014,36(04):618-620.

[4]苏淋,梁格祥,冯凤桥,等.家庭病床高血压患者实施中医养生和健康宣教的临床探讨[J].当代医学,2014,20(2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