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穿刺活检术经CT导引下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纵隔穿刺活检术经CT导引下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郭勇

郭勇(和布克赛尔慈善医院放射科新疆和布克赛尔834406)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109-02

【摘要】目的研究纵隔穿刺活检术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在CT导引下检测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总格病变患者共34例,对其行CT导引下的穿刺活检。结果所选全部病例,在经CT导引下的纵隔穿刺活检术成功率高达98.9%,诊断率为94.3%,其中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诊断率分别为97.6%、86.4%。其中出现并发症患者共5例,3例为并发气胸,2例纵膈出血。结论经CT导引下的纵隔穿刺活检术,对纵膈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在临床上值得予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活检术CT导引纵膈病变

纵膈病变的组织类型较为复杂多变[1],且其具有来源多样性的特点,因而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临床上经CT导引纵膈病灶行活检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回顾性总结了我院34例纵膈病变患者在CT导引下行纵隔穿刺活检术的意义,探讨了纵隔穿刺活检术的诊断准确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1年3月所收治的纵膈病变患者34例,对其行CT导引下的经皮穿刺活检术,其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3.5±1.4岁,在行活检穿刺术前,所选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与凝血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内,全部患者于术前给予CT扫描检查,确认病灶部位,明确病灶周围组织与其关系。设备选择CT选择GEhispeed螺旋CT,活检针则选择18~20gFineCore半自动活检针。

1.2方法

1.2.1定位方法通过普通CT扫描检查病灶,随后应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约50Ml,行增强扫描检查,对病灶及其毗邻组织进行详细检查,做到充分了解,在选择穿刺层面与穿刺点时,切记要避开大血管与心脏,需选择病灶较为明显的强化边缘区域位置,在CT图像上应用激光定位光标将进针深度与角度检测准确,随后可确认体表的穿刺位置。

1.2.2穿刺方法穿刺前行消毒处理,铺巾准备,可采用浓度为10%的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处理,留置麻醉针头,随后扫描确定穿刺点与角度,在依据针头具体指向,从胸壁软组织位置,将套管针缓慢插入,再次行CT扫描检查,确认穿刺的具体深度后,开始选择取样部位,可将套管针送入病灶确认取样位置,随后更换使用切割枪通过套管针进行多次的多方位取材,将获得的病理组织,应用10%的甲醛溶液进行固定处理后,进行组织检查,再从中取较少量的组织性涂片细胞学检查,若操作中,发现无准确合适的途径穿刺,则可选择经肺穿刺,但需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气胸。

1.2.3术后注意事项在退出活检针后,需行CT扫描检查,具体观察:①取材部位情况;②患者有无气胸;③患者有无纵膈出血,此外注意行穿刺术后,应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5Min后进行包扎处理,患者在术后要注意多休息,卧床至少1d,对患者血压与脉搏进行监测。

2结果

2.1在经CT导引下的纵隔穿刺活检术成功率高达98.9%,诊断率为94.3%,其中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诊断率分别为97.6%、86.4%。其中出现并发症患者共5例,3例为并发气胸,2例纵膈出血。病理结果显示:其中恶性病变为22例,淋巴瘤7例,纵隔淋巴结转移6例,恶性胸腺瘤9例,良性病变12例,良性胸腺瘤9例,神经纤维瘤3例。

2.2并发症本文研究对象,出现并发症共5例,其中3例为并发气胸,其中中部纵膈行穿刺发生气胸情况较高,而后纵膈穿刺较少,患者出现气闷,气急症状,但在半小时后症状得以缓解。另有2例出现纵膈出血,患者主要表现为气急,血压下降,经CT检查显示在心包内有活动性出血迹象,立即穿刺心包进行引流处理,并给予患者止血抗凝,症状得以改善,经随访1d后,患者症状消失,未发现后遗症。

3讨论

纵膈从胚胎学角度研究发现,其组织学类型较为复杂,因而临床上一部分病变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不够明显,因而采取CT导引行穿刺活检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CT导引病灶穿刺活检具有较多优势,其一,组织的分辨率相对其他影响导引较高,重叠较少,且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其二,可对病灶行准确定位,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与准确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三,通过CT增强性扫描,可清楚显示病灶强化情况,其四,可多次检查,利于对并发症的发现与治疗,更利于随访。

本文研究发现,对于纵膈穿刺活检,因其周围多血管组织,必须注意,在行CT扫描时,可使用50Ml剂量的对比剂扫描从而缩短检查时间[2-3],避免对组织的破坏,而对于距离大血管较远的后纵隔,则可平扫定位,然后直接进行穿刺,对于前中纵膈病变的穿刺针选择,本文中使用了20G活检穿刺针,而对于后纵隔,则使用了18G穿刺针,在对于血管密集的区域可以使用较细的穿刺针,以便降低气胸并发症的发生,更避免刺穿血管,提高了准确率。同时若经肺穿刺时,要注意快速穿刺,要对留置的麻醉针行CT扫描,从而确定穿刺角度与方向,在体表定位处理后,从胸壁软组织进针,同时再行扫描定位,若进针方向与定位正确,则可依据事先测量好的体表穿刺点,行快速进针,直达病灶。

综上所述,对于纵膈病灶行活检穿刺,临床上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但经CT导引下行活检穿刺,为临床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组织样本,确定了治疗方向,在治疗过程中避免了许多弯路和一些不必要的手术操作,因而对于纵膈病变采取CT导引下行穿刺活检,是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R0ngF,CuiB.CTscandirectedtLansbMnchialneedleaspiM—tionbiopsyfbrMediastinalnode8[J].Chest,2008,114(3):36-39.

[2]王存利,张雪哲等.CT导引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对胸部病变的诊断价值[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1,20(2):125-126.

[3]王杰等.CT导引T胸部病变穿刺活检体会[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0,10(3):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