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重点做好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抓住重点做好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

徐彩璋

永定三中徐彩璋

中考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促进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及灵活运用的关键,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等要求较高,故有“二轮看水平”之说。

“二轮看水平”概括为第二轮复习的思路、目标和要求。具体地说,一是要看教师对《考试说明》、《考题》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是看学生练习是否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做到减少重复,重点突出,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学有收获,学有发展。三是看知识讲解、练习检测的内容科学性、针对性是否强,能否使知识模糊的清晰起来,缺漏的填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四是看练习检测与中考是否对路,不拔高,不降低,难度适宜,效度良好,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怎样上好第二轮复习课?本文谈几点建议。

一、研究中考,科学安排

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其特点是稳以基础为主体,变以选拔为导向,能力寓“灵活”之中。鉴于此,复习安排要做到“一个主体、两个加强、三个突出”。

1、明确“主体”,突出重点。第二轮复习,教师必须明确重点,对中考“考什么”、“怎么考”,应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讲深讲透,讲练到位。

2、客观题要加强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中考采取了客观题(选择与填空)减少运算量,降低难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解答题,充分发挥选拔功能的做法。这就要求第二轮复习在速度、准确率上下功夫,定时训练,每周至少数次,达到大部分学生一节课完成,“优秀生”用30—35分钟完成,失分不多于两个题目分的目标。

3、加强代数与几何的有机联系。复习中代数、几何“各自为战”的现象必须根治。

4、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就是能力”。中考试题总体来看,基础性强了,但能力要求不低,其加强能力考查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让“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硬套模式”的“下去”,让重视分析,注重选法、思维灵活、学习潜力大的“上来”。

5、突出“三多发展”训练。“一题多问,层层递进”是中考命题的又一特点。复习中,要多练多问,多练“由大到小”的分解训练,多做结论发散训练;发展一问为多问,一证为多证多算等。

6、突出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训练。试题叙述较长,部分学生就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关键,从而束手无策。这在应用题中较为普遍,其原因就是阅读、分析能力低。解决的途径是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作图、识图,强化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指导性,强化变式,引导学生认识“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另外,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阅读材料,如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题,利用所给信息解题等。

二、做到“四个转变,四个突出”。

1、变介绍方法为选择方法,突出解法的发现和运用。学生头脑中已储存了许多解题方法和规律,如何提取运用是第二轮复习中要解决的关键。“给出方法解题目”不可取,必须“给出习题选方法”。选方法是思维活动,只有在如何选上做文章,才能改变学生自做不会,教师一讲就通的现象,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变全面覆盖为重点讲练,突出中考“热点”问题。第二轮复习仅有一个多月时间,面面俱到,从头来过一遍是根本办不到的,要紧紧围绕重点方法、重点知识点、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及近几年“热点”题型,狠抓过关。

3、变以量为主为以质取胜,突出讲练落实。一切训练都要围绕学生展开,贪多嚼不烂,学生消化不了,落实不到学生身上,讲练再多也无用。只有重质减量,才能抓好落实。减少练习量不是指不做或少做,而是在精选上下功夫,做到非重点的少讲少做甚至不讲不做。

4、变以“补弱”为主为“扬长补弱”并举,突出因材施教。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与成绩的好坏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一味强调“补弱”是不科学的,要因人而异,因成绩而异。一般说,成绩居中上游的学生,应以“扬长”为主,居下游的学生,应以“补弱”为主,处理好“扬长”与“补弱”的关系,是大面积提高成绩的重要举措。

三、处理好五个方面的问题

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必须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堂容量问题。提倡增大课堂复习容量,不是追求过多地讲,过多地练,面面俱到,“一网打着满河鱼”,而是重点问题舍得花时间,非重点问题敢于舍弃,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增大思维容量,减少废话,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二是讲练比例问题。第二轮复习容易形成“满堂灌”或“大撒手”,这样都不利于学生学懂会用。每堂课都要精讲精练,分配好讲练时间。三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问题。课堂中如果讲得多、讲得快,学生被动听、机械记,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僵化,应变能力差;如果简单地提问,过多地板演、笔算,貌似气氛活跃,讲练结合,其实是教师的惰性行为。双边活动的真谛是让学生参与解题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拨要害。四是讲评的方式方法问题。学情抓不准,讲评随意,对答案式讲评是影响讲课效率的大敌。必须做到评前认真阅卷,评中归类纠错,变式、辩论等方式相结合,要抓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剖析根源,彻底矫正。还可以采取“自教自”的办法,让学生讲“好解法”,讲“错误处”,展开争论。这种方式,由于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极易让学生接受。五是信息反馈问题。系统论的反馈原理指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加强信息反馈是必不可少的。两条反馈渠道非抓不可;一条是通过练习或检测搜集信息;另一条是每周开好一次学生座谈会,有针对性地选择上、中、下三类学生进行交谈和问卷调查。

四、克服六种偏向

1、克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复习集中几个难点,讲练耗时过多,不但使学生的知识基础没法夯实,而且能力也上不去。

2、克服速度过快。内容多,时间短,未做先讲或讲而不做,会使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题目虽然练习过了,但却仍不会做。

3、克服只练不讲。教师不选范例、不指导,忙于选题刻印。

4、克服照抄照搬。对外来资料、试题,不加选择,整套搬用,题目重复,针对性不强。

5、克服集体备课不力。备课组不调查学情,不研究学生,对某些影响教与学的现象抓不住或抓不准,教师“头头是道,夸夸其谈”,学生“心烦意乱”。不研究中考,复习方向出现偏差。

6、克服“疲劳”现象。第二轮复习“大考”、“小考”不断,次数过多,难度偏大,成绩不理想;形成了心理障碍,或量大题不难,学生忙应付,被动做题,兴趣下降,思维呆滞,导致中考未能正常发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