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完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3

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完善探析

谢威

(安特优发动机工程(苏州)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00)

一、相关研究概述

随着对风险管理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深化,风险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主要经历了传统风险管理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现代风险管理阶段(20世纪90年代)和全面风险管理阶段(21世纪至今),而全面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理论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结果。在当前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国外已经展开了对企业风险管理实证研究和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研究的探索。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具有风险意识淡薄、风险后果严重、风险管理水平落后的特点,并提出了其在风险识别、评估、预警、处置过程中的应对方法。王竹玲在分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和成因的基础上,给出了中小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六条对策。杨志军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框架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具有组织形式不匹配,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的特征,并对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时期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设进行了论述。

二、研究框架的提出

现实需要的是管理学研究的源动力,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也是如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更全面、更及时、更有效的预测和控制那些复杂性和破坏力大大增强的各类风险,是企业亟待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本文此为视角,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梳理后认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主要集中以下三个领域:其一,整合风险管理研究。该领域的研究注重从更加综合、全面的视角对风险管理进行剖析,强调风险管理不应只是被动地降低风险和减少损失,而是要在风险中寻找机会和利益;其二,企业风险指数研究。此类研究强调风险是可以观察与测量的客观个体,在研究方法上重归纳、分析、证明与量化,体现了风险管理技术的进步;其三,企业风险预警研究。此领域的研究则关注风险因素在形成风险事件之前会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并且能够通过科学分析进行预测,体现了风险管理观点的革新。

三、整合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一)整合风险管理的内涵和目标

美国学者JamesLam(2003)则详细说明了企业整合风险管理的目的,包括降低公司收益的波动性、最大化公司股东的价值以及促进职业和财务安全等。Brian(2006)认为整合管理风险代表着新的管理思想,意味着对原有的诸多风险管理技术、方法进行整合创新,与只强调被动的防范或转嫁风险的传统风险管理相比,整合管理风险更重视通过开发、利用和经营风险以促进管理者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我国学者张维功等(2008)指出整合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和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选择、投融资决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涵盖了企业运作的各个层面。

(二)风险管理内部要素研究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风险管理内部要素的研究主要包括实施动因和构成要素两个方面:Liebenberg(2010)等人认为企业是否实行风险管理除了提升企业价值的原因外,还取决经营状况和前景、市场竞争和企业的风险偏好等因素,而公司组织结构不适应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以及公司不愿变革的惰性,则是阻碍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因素(Kleffner,2011);关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以COSO提出的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等八要素最为经典。此外,也有学者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公司治理和组织文化在企业风险管理中也同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John,2010)。

(三)整合风险管理的价值性研究

学者们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采取整合风险管理(Kimberly,2004)、运用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Kim,2004)以及风险沟通(Lawrence,2009)等管理措施的企业,其公司价值具有普遍性的增加。而风险管理提升企业价值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实现的:一是风险管理能够优化资本配置,提高权益回报率和改进公司治理结构(Lucia,2007);二是将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整体战略中,从而提升了企业战略抗击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了公司核心竞争力(Neil,2005);三是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来控制股票价格波动,使得管理层报酬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为正,从而使得管理效率提高进而提升公司价值(James,2007)。整合风险管理在创新的同时,还应有效整合现有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但就目前来看,整合的思想和方法还尚未成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四、企业风险预警研究进展

(一)企业战略风险预警

战略风险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可避免的,学者们分别从管理决策(Simons,1999)、行业竞争排名与公司业绩(Slywoztky,2004)以及战略实施能力的不确定性(杨华江,2005)等角度对战略风险的类型和成因进行了界定。卢一萍(2011)采用案例分析法,提出了构建风险预警体系、建立分析处理风险预警信号机制、细化预警指标评价标准、出具风险预警报告这四个战略风险预警步骤。龚小凤(2013)从战略整合风险、文化整合风险、组织整合风险、人力资源整合风险、财务整合风险、业务流程整合风险等六个方面,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构建了企业跨国并购风险预警模型。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

近年来,学者们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财务预警模型和方法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较有代表性的有:EdwardAltman(2001)等国外学者将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引入到财务预警模型的研究中,提出的Z模型以及“配套”的五个预警指标被广泛采用。我国学者孔玉生等(2010)利用风险传导模型分析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后,提出了信息透明度、法人治理结构、管理层监控力度、财务杠杆效应等四个方面是财务风险预警和防范的要点。赵春(2012)采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的方法,提出了基于时间序列动态维护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克服了统计分析模型不能适应海量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模型无法考虑财务数据时间延续性的问题。

五、我国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建设现状及问题

我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针对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又十分匮乏,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没有对风险管理产生足够的重视,因此当前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和风险管理意识不强。中小企业管理目前最大的特点就是重数量轻质量,在这种落后管理思想的引导下,企业往往会单纯追求销量、利润和市场份额的上涨,更注重眼前实际利益,而容易忽视风险的存在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普遍缺乏风险意识,企业并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即使有些企业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也是间歇性地进行风险管理活动,意识到时便进行监管,事后又大多忽略,因而对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待到发现风险时又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组织架构不合理。完整的组织架构是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理体制的组织保障,对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组织架构主要包括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但从目前状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组织架构建设远未达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首先,以董事会为核心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以监事会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即使有部分中小企业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等相应机构,但由于人员素质、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也多流于形式。其次,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为家族式企业,重要管理人员均为家族成员,企业的管理控制权集中于最高领导和家族成员,各部门空有其形,失去了独立性,且存在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不相容职务的控制存在严重问题。再次,有些企业在内部机构设置方面过于注重纵向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忽视了横向间的协调,使得企业内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各自为政,甚至出现发生问题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

六、对完善我国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建议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全员风险意识。中小企业应积极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充分体现企业独特的发展愿景、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同时,加强对管理层、企业员工的风险管理教育培训,增强企业成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风险防范意识,以提高风险发现的及时性和风险管理的高效性。科学设计组织架构,明确员工岗位职责。不同规模、生命周期、行业、地区的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种类、规模、复杂性有着很大的不同,风险偏好以及风险管理资源也有很大差异,中小企业构建组织架构时,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可以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结构》,参照同行业、同类型企业组织架构的设置,结合企业业发展战略、内外环境、业务特点和管理控制等方面的条件,基于灵活性原则,合理选择符合企业实际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恰当配置各主体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同时,规范组织架构图、业务流程图、绩效考评制度和岗位职责说明书等,保证企业员工各司其职,不相容职务分离,提高组织运行的效率,降低舞弊发生的可能性。建立健全信息管理体制,提升交流沟通的有效性。中小企业应根据成本和效益相匹配的原则,适当引进必要的基于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硬件设施和应用程序等,建立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地收集、处理企业信息,在外部客观条件上减少乃至消除对企业风险管理不必要的限制。同时建立和完善信息沟通机制,改变企业信息传递单一向的现状,实现信息的双向乃至多向沟通,一方面保证信息自上而下传递的准确性,使得员工明确履行相应职责,另一方面确保信息自下而上以及横向反馈的及时性,以便于管理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拓宽融资渠道,降低风险管理成本。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和资金筹集的难度之大使得过于庞大的风险管理机构设置缺乏可行性和适用性,但是风险管理又需要设置相应机构负责执行、统筹、识别、监督等,所以,在拓宽融资渠道、保证企业风险管理资金供应的同时精简设置风险管理机制,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企业除传统的银行贷款融资外,还可通过网络融资等新方式拓宽资金来源,为企业经营和风险管理提供更多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应依据成本效益原则,充分考虑现实成本和长远效益,避免设置不必要的部门和环节,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总结:

本文虽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风险管理建议,但是仍不够完善,不能完全解决理论与实践磨合过程中的所有问题,未来会有更多的学者进行与此相关的研究工作,并提出更为高效实用的管理模式,以求最大程度的实现风险管理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朱红觉.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中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营与管理,2013,(10):342-344.

[2]姜明伦.我国中小企业管理风险管理的水平现状分析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9,(3):101-116.

作者简介:谢威(1982年12月—),女,2006年毕业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本科学历,吉林人,现居住在苏州,在职研究生专业企业管理,工作单位为安特优发动机工程(苏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