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地区农村水利工程投资运行市场化改革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丘陵地区农村水利工程投资运行市场化改革的探讨

杨伟

杨伟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劳动镇农业服务中心6415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大力发展,我国丘陵地区农村水利工程投资运行市场化有了明显增加的趋势。本文根据新时期社会发展程度和治水新思路来探求推进我国水利投资改革的思路及措施,首先论述了丘陵地区农村水利工程投资运行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其改革思路与措施:确保政府主导型投资模式、对水利工程实行企业化运作和明确市场化管理组织形式。

关键词:丘陵地区;农村;水利工程;市场化改革;投资

Hillyareasofruralwaterconservancyprojectinvestmentandoperationofmarket-orientedreformofthestudy

YangWeiSichuanProvinceZiyangcityLezhiCountyLabortownofAgricultureServiceCenter641500

Abstract:alongwithourcountryeconomicsystemreformandtheconstructionofwaterconservancyprojecttodevelopenergetically,inhillyregionofChinaruralwaterconservancyprojectinvestmentoperationmarketizationhavesignificantlyincreasedtrend.Thisarticleaccordingtotheneweraofsocialdevelopmentandthenewwatermanagementthoughttoseektoadvanceourcountrywaterconservancyinvestmentreformideasandmeasures,firstdiscussesthehillyareasofruralwaterconservancyprojectinvestmentandoperationofmarketreformnecessity,andthenputsforwardthereformideasandmeasures:toensurethatthegovernmentdominantmodeofinvestmentofwaterconservancyproject,executeanenterprisetochangeoperationandclearmarketmanagementorganizationform.

Keywords:hillyregion;rural;hydraulicproject;marketreform;investment

进入新世纪,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水利建设,2011年1号文件就是关于加强水利投资的文件,收到了明显的成效,水利工程的防洪标准普遍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大型的水利工程得到建设的同时,丘陵地区农村水利工程也得到逐渐完善,水利建设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1】。同时我国已从计划经济时代转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社会运行机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治水思路和治水理念也有了较大的转变【2】。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丘陵地区农村水利工程投资运行市场化改革的意义与措施。

1丘陵地区农村水利工程投资运行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传统的农村水利服务基本上是由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垄断,可以视为典型的政府供给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开始借鉴国外将农村水利设施的投入与管理权责从政府向农民和其他市场主体转移的经验,开始了农村水利的市场化改革。同时也有其改革的必要性,主要如下:

1农村水利工程投资运行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和维护资金一般来自于地方政府与当时具有“准政府”性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然而,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水利设施的产权日益模糊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成为了农村水利设施普遍面临的困境【3】。

1.1投入严重不足

尽管我国《农业法》第三十八条明确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但是,就实际执行与贯彻状况而言,虽然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改革开放以来以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全国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支出的绝对数增加了,但所占的比重却下降了,我国大量财政资金与拨款是用于大江大河治理以及相关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费与人头费,很少用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4】。

1.2基层政府财力有限

水利工程按照国家水利产业政策属于地方项目,长期以来基层政府是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主体。然而,除了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之外,大部分基层政府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乡镇企业不发达,许多地方甚至没有乡镇企业,导致大部分基层政府的财政收入基础赢弱,缺乏充分的、稳定的、牢固的财政收入来源【5】。同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级政府之间财权和事权的流动往往是逆向的,财权在层层向上集中的同时,诸多的事权却以种种政绩考核相配套层层下放,而且没有相应的经费转移支付。特别是处于最基层的乡镇政府,其履行的事权与其可支配的财力尤其不对称【6】。

1.3水利投资市场主体尚未真正形成

长期以来,我国的水利投资大多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安排,由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管理机构负责实施,工程建成后移交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管理和维护。这种模式仍然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我国建设了一大批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形成了目前较为系统的水利工程体系,为抵御洪涝灾害、农业灌溉和城市与农村供水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这种管理方式也存在很大的缺点,它没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建立在政府单方面决定的基础上,并没有经过市场的考验,从而导致了一些决策失误情况的发生,如有些水利工程本来就不应该建设,如安徽省淮北地区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一些排涝泵站,既无排涝作用,也无建设必要,却大笔耗费了国家的财力。还有些水利工程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的副作用也相当大。如果这些投资不是由政府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来建设,而是由自负盈亏的建设单位作为投资主体,由其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后,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来运作的话,就能够尽可能避免投资失误的情况发生。市场经济规律会自发调节水利投资的方向、规模和效益,从而达到全社会水利投资效益的最大化,达到现实条件下的最优。

2丘陵地区农村水利工程投资运行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及措施

2.1总体思路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遵循价值规律,加强水利投资市场体系建设,发挥市场供求的作用,在坚持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层次筹集水利资金,科学合理地形成水利投资的规模和结构,逐步改善我国水利基础设施,促进我国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具体措施

2.2.1确保政府主导型投资模式

由于我国水利供给的价值取向是公平优先,因此政府应该承担起丘陵地区农村水利的主要投入责任。在将责任落实到乡镇的同时,也要有相应的财权与之匹配,也就是说要为乡镇承担水利供给责任提供相应的财力保障【7】。首先是扩大地方的税权,其次是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中央对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我们认为,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可行的选择,以此增加对包括农村水利在内的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的投入。与此同时,重新调整中央、地方与基层的事权,将基层名目繁多且与之能力不相称的事务列入上面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减轻乡镇负担。

2.2.2对水利工程实行企业化运作

改革要求引入市场机制,探索新型的投融资方式,重点设计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合理划分企业投资与社会融资的比例,建立良性运行的投资机制。比如湖南某丘陵地区的农村水利工程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用水谁出资”的原则,有利于企业增强责任感,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办水利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筹集工程建设资金:有利于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出资各方的利益建立在水利工程效益这一共同基础之上,必然关心水利工程的兴衰、盈亏以及日常运营情况,促使出资各方形成一股凝聚力。

2.2.3明确市场化管理组织形式

对于农村水利工程市场化自我管理以及市场化管理部分,政府应该起引导、扶持、协调、发动、组织和监督的作用。首先是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推动农村水利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制定农村水利发展规划和指导性计划,做好工程建设前期服务工作,包括组织力量对水资源利用、工程布局、项目设计等合理性的审查等,避免民间发展水利的言目性以及因此而带来的对水资源的毁灭性开发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做好农民群众的组织、引导工作,帮助农民自己组织起来,兴办农村水利。

总之,对我国丘陵地区农村水利工程投资及其改革的对策研究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涉及因素很

多,应当根据理论的发展和社会实践的变化不断进行深入细致的动态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路,王景平,李杨.平原水库库区旅游开发研究[J].科技信息,2006,1:413.

[2]程连升.政府管公平、市场管效率[J].理论前沿,2005,22:59.

[3]吴松娟,廖小刚.对发展我国水利建设投资基金问题的探索[J].水利经济,2005,(3).

[4]张汉亚.我国水利投资和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水利,2006,(1).

[5]徐家贵,徐雪红.国内外典型水利投融资模式及启示[J].水利经济,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