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体会

吴凤袁雪夏光华

吴凤袁雪夏光华(黑龙江省农垦九三分局中心医院161441)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0-0265-02

【摘要】凡进行手术的患者,多为意外伤和突发病,患者发病时间短,病情急,病人术前无心理适应过程,术后易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影响患者的早日康复。术后针对性的科学护理在手术后并发症患者中实施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护理

手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治疗患者的常见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多数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即常见并发症),如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另一类是某些手术特有的并发症,如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十二指肠残端瘘、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乳糜胸等。术后并发症直接影响到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康复,有些严重并发症甚至会使手术归于失败或导致患者死亡。观察和防治并发症是手术后患者护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本人在临床工作多年,现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一、术后出血

术后出血可发生在切口、空腔器官或体腔内。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或手术中止血不彻底有关。一般出现在术后48小时内,故术后早期应密切观察有无内出皇的症状或体征、引流管有无血液引出、切口敷料有无渗血等,若发现明显异常,应及时协助处理。对切口少量出而,应更换敷料、加压包扎,继续观察。若出血量较大或为空腔器官、体腔内出血,则应告知医生.立i]安置患者平卧位、给氧、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输液、输血、用止血药物等,同时做好手术止血准备。

二、切口感染

接受污染手术或感染手术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较多。还与无菌操作不严格,术中残留死腔、异物、血肿,患者营养不良等有关。多发生在术后3~5天。应观察有无切口疼痛、红肿和压痛,伴体温升高、血白细胞升高等,一旦发现感染征象,应及时协助处理。早期局部热敷、理疗,若已形成脓肿,拆除局部缝线,敞开切口通畅弓I流,加强换药,促进切口早日愈合。

三、切口裂开

切口裂开多见于年老体弱、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和腹内压增高的患者。最易发生的时间是术后6~7天。患者往往在一次用力后,感到切口疼痛和切口突然松开,可有缝线崩裂响声,切口流出淡红色液体或伴有肠袢、网膜脱出。若切口部分裂开用蝶形胶布固定切口即可。若为全层裂开有内脏脱出,应安慰患者,安置其平卧屈膝,嘱其勿咳嗽、禁饮食,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脱出的脏器(勿还纳入腹腔)、建立静脉通路,插胃管,同时告知医生,并做好送患者到手术室处理的准备。内脏脱出常用的处理方法为腹壁减张缝合。

四、肺不张和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常见于胸、腹部大手术后。多发生在老年、长期吸烟、有呼吸道感染史、实施全麻的患者。应定时观察体温和肺部情况,若术后早期出现发热、呼吸急促、心律增快等,应首先考虑肺不张;如同时伴有血白细胞增高,提示合并肺部感染。肺部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有局限性哕音、肺底部呼吸音减弱、消失或为管状呼吸音,血气分析PaO2,下降和PaCOz增高等,可证实判断。应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每2~4小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l次,促进痰液的排出;若痰液黏稠不易排出,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每天2次;遵医嘱使用敏感抗生素、祛痰药物,并加强支持疗法,以控制感染、促进排痰、增强机体抵抗力。还应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和适宜的温、湿度。

五、尿路感染

尿潴留是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基本原因。术后指导、帮助患者自主排尿防止尿潴留,是预防尿路感染的主要措施。若发现患者有畏寒、发热、肾区疼痛、血白细胞升高、尿中有大量自细胞和细菌,应考虑为肾盂肾炎。若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中有较多红细胞和脓细胞,应考虑膀胱炎。遵医嘱输液和使用有效抗生素,并指导患者多饮水,维持充足的尿量(>1500mL/d),以冲刷尿路。

六、深静脉血栓形成

长期卧床、缺少活动、年老或肥胖的患者,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若患者出现小腿疼痛和压痛或腹股沟区疼痛和压痛、患侧肢体凹陷性水肿等,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停止经患肢静脉输液,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施以湿热敷、理疗等;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复方丹参片)和抗生素;告知患者禁止患肢按摩,以防血栓脱落造成栓塞。

七、体会

心理护理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与病人沟通,从而影响,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病人康复,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通过对手术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调查,我们认为做好心理护理不仅能让病人积极的配合手术治疗,安全渡过手术时期,而且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均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