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入园幼儿哭闹现象的教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浅谈新入园幼儿哭闹现象的教育策略

贺鹏鹏

贺鹏鹏陕西榆林清涧第二幼儿园718300

摘要:新入园幼儿由于不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一般会产生哭闹情绪。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种现象,将会影响幼儿的生理发育及心理机能,阻碍教师正常的教学工作。为此,本文分析了新入园幼儿产生哭闹情绪的成因,并提出了使幼儿尽快适应入园生活的对策。

关键词:新入园幼儿哭闹情绪对策

一、哭闹原因分析、分类和表现方式

1.分离焦虑。表现方式:不断寻找他所亲近的人,或者发出信号,呼唤妈妈的出现。这是孩子寻求安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焦虑中的孩子会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寻找亲人上,有时他们甚至表现出不吃、不喝、不玩、哭闹不止,当然,其他的幼儿活动可能就进入不了他们的视线了。焦虑还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所以刚入园的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发烧、肚子疼等等。还有很多孩子因害怕去幼儿园,会以不起床、假装生病、赖地哭闹的手段进行抵抗。

2.任性和无理取闹。表现方式:这类孩子一般行为习惯较差,来园后不服老师的常规管束,在老师对其不良行为进行纠正时,会敌视、哭闹、逃避、发脾气。有的孩子在知道自己没有遵守好班级制度和规则时,会以假装哭闹来逃避老师的批评。还有的孩子会因为自己没有得到某样东西或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哭闹。

3.遭受失败。挫折感也是孩子发脾气、哭闹的主因之一。三岁的孩子成长得很快,有一种强烈的想自立、想“掌握”事情的愿望,却常常被大人或自己有限的能力所阻碍。这时孩子会对自己有限的能力感到沮丧,对自己的无能感到愤怒,因此要发泄。表现方式:孩子的心非常单纯,也非常脆弱,经不起一点打击。

4.健康、饮食和其他。表现方式:如果孩子有明显的感冒、身体受伤等身体不适症状,他们会因为身体上的不适感觉而不断哭泣。如果今天吃的饭菜点心是自己平时最不喜欢的,也会因为厌食哭闹。有的孩子因为看到旁边有人在哭,情绪也不由得受到了感染;还有的孩子是看到别的幼儿的父母在场而联想起自己的父母,所以哭闹。也有的幼儿因为中午没有午睡,下午幼儿园活动时感到疲累,也会哭闹。

二、哭闹方式

1.爆发型(雷电交加型)。这类孩子情绪来得快、去得快,一阵强烈的赖地打滚、挥舞四肢或是拳打脚踢的哭闹后,一会儿就能雨过天晴,升起太阳,脸上又是眉开眼笑了。对这类孩子可以任由其发泄,过后再安慰、讲道理。

2.间歇型(阵雨型)。这类孩子多是在遇到困难或感到无聊,受到同伴情绪感染时,会间歇地哭闹一下,而且他们一般注意力容易分散、转移,一会儿就能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老师只要针对具体情况适当给以帮助或以有趣的幼儿园活动吸引其注意力就能解决。

3.压抑型(阴云密布型)。这类孩子的表现主要是无声地抹眼泪,只哭不闹。他们一般都是悄悄进行的,对别人影响不大。这些孩子一般个性比较内向,平时不爱表露,但内心又很敏感。对待这类孩子,老师要给予更多的笑容和关心、更多的体贴和拥抱,也可以鼓励他们“想哭就大声地哭出来,老师会帮你擦去眼泪”。

4.粘乎型(绵绵细雨型)。这类孩子大多会主动靠到老师身边来哭,他们会边哭边说:“我要妈妈来!”“妈妈什么时候来?”……这类孩子比较缠人,他们在家里受到的“尊重”过多。对待这类孩子如果老师一味地顺应、哄骗,会出现状况,这时候老师就会被动地被孩子牵着走。

三、应对策略

1.老师要多关爱新入园的幼儿。教师对于哭闹的孩子千万要保持冷静,发火的老师会使孩子更加哭闹。温柔、温和地和孩子讲话,对他安静下来有好处。当他表现出一点控制自己的能力时,你要有针对性地表扬。

2.教师要对新入园的幼儿仔细观察。对于存心试探教师的幼儿要不予理会。孩子因为得不到某一样东西而大发脾气,千万不要为了让他安静而把东西给他。如果孩子任意哭闹,你忍受不了他的叫声时,可以到别的地方去做声音大的幼儿园活动,要让他明白,叫喊没有用,只有好好说话,你才会注意听。

3.教师利用各种活动转移幼儿的注意力。音乐有镇定的功效,放点音乐,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哭闹停止。可以忽然提出一个新的事情,要孩子和你一块儿去干,他就会忘记发脾气的事。

4.教师把哭闹的幼儿隔离到安静的地方。对于哭闹不止的幼儿,教师要心平气和地把孩子抱到另外一个安静的地方,告诉他不再哭闹时就可以回来。等他回来之后,和他谈谈刚才的事,以及如何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不要让孩子觉得发脾气可以逃避。不要在他发脾气的时候和他理论,他一定听不进去。等事情过去了,可以和他谈谈,这样效果会更好。

教师及家长朋友要用正确的视野来看待幼儿入园初期的各种不良反应,并通过平等、健康、友好、信任的师生关系的建立,美观、生动的物质环境的完善,一日幼儿园活动科学合理的安排组织等举措,使幼儿逐渐愿意、接受并喜欢入园,为今后的幼儿园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3]《幼儿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