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慢性胃炎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

郑玉兰

郑玉兰

(黑河市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黑河164300)

【摘要】目的对慢性胃炎患者采取中医内科治疗手段,综合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采集在近一年半的时间来我院治疗慢性胃炎患者80例的病史资料,将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通过对比分析中医内科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结果据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组有28例治愈,占70%,有7例显效,占17.5%,有4例有效,占10%,有1例无效,占2.5%;对照组有24例治愈,占60%,有7例显效,占17.5%,有6例有效,占15%,有3例无效,占7.5%。结论慢性胃炎虽经过普通常规治疗也可以取得一定疗效,但没有中医内科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慢性胃炎;临床表现;临床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7-0334-02

慢性胃炎是指患者的胃粘膜层发生炎性的改变,可以由多种原因造成,具有发病率高,病程比较长,临床症状多种多样,病情反复发作[1]。

1资料

1.1一般资料采集在近一年半的时间来我院治疗慢性胃炎患者80例的病史资料,将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实验组采取中医内科治疗,对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中医内科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

1.2病因慢性胃炎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其主要病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毒或其毒素;刺激性物质的长期食用;长期使用损害胃粘膜的药物;口腔、咽部的慢性感染;胆汁反流;X线照射;环境变化;长期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其他病变的影响。

1.3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症状常常反复发作,无规律性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者部位不固定,轻者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为剧烈绞痛。

1.4分型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的分布部位,结合可能病因,将慢性胃炎分成非萎缩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2]。

1.5检查慢性胃炎长期存在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检查。

主要有:胃液分析;血清学检测;胃肠X线钡餐检查;胃镜和活组织检查。

2临床治疗

2.1西医治疗方案

2.1.1消除病因祛除各种可能致病的因素。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暴饮暴食。积极治疗口、鼻、咽部的慢性疾患。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2.1.2药物治疗疼痛发作时可用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合剂等。胃酸增高可用PPI质子泵抑制剂。胃酸缺乏或无酸者可给予1%稀盐酸或胃蛋白酶合剂,伴有消化不良者可加用胰酶片、多酶片等助消化药。胃黏膜活检发现幽门螺杆菌者加服抗生素治疗。胆汁反流明显者可用胃复安和吗叮啉以增强胃窦部蠕动,减少胆汁反流。铝碳酸镁片、消胆胺、硫糖铝可与胆汁酸结合、减轻症状。

2.2中医内科治疗治疗慢性胃炎当以”通”为法,大抵遵“脾以守为补,胃以通为补,肝以散为补”这一原则,制定了以下几种证型,应用于临床治疗。

2.2.1寒食伤胃治则当以温胃散寒理气为法,可选良附理中汤(临床经验方)加味。方:香附15g,高良姜12g,白术10g,茯苓15g,厚朴12g,木香10g,神曲15g,藿香10g,砂仁10g。方析:香附、高良姜温胃散寒止痛,党参、白术、茯苓甘温益脾,藿香、砂仁、厚朴芳香化浊,醒脾消痞满,神曲消食积,木香调理气滞,全方具有温胃散寒理气止痛之功。

2.2.2肝胃不和治则舒肝理气和胃降逆。方选加味四逆散。方:柴胡10g,白芍20g,枳壳12g,甘草6g,玄胡15g,佛手10g,川楝子10g,旋复花12g,香附12g,木香10g,陈皮10g。方析:方中四逆散舒肝解郁,金铃子散理气止痛,旋复花降逆气,香附、陈皮理气和胃,佛手、木香调理气滞,全方具舒肝理气和胃降逆之功。

2.2.3肝郁胃热治则泄肝清热和胃,方选蒲芍甘草汤(临床经验方)。方:蒲公英30g,白芍20g,甘草6g,瓜壳15g,法半夏12g,香附12g,玄胡15g,川连3g,木香10g,金铃子10g,浙贝10g,瓦楞子15g。方析:蒲公英甘苦微寒,清热解毒,利湿浊不伤阴津,白芍、甘草、玄胡缓急止痛,川连、法半夏苦辛合用清热散痞,瓜壳下气宽中,润肠通便,浙贝、瓦楞子仿乌贝之意,木香理气滞,川楝清热舒肝,全方具舒肝清胃热之功。用于胆汁返流性胃炎效更佳。

2.2.4脾虚胃寒治则:益气温中,散寒和胃,方选香砂理中汤加味。方:苏梗12g,砂仁10g,法半夏12g,党参20g,白术20g,茯苓20g,干姜10g,甘草6g,陈皮10g,木香10g,厚朴12g。方析:方中四君益气安中,干姜温中散寒暖胃,砂仁、厚朴、法半夏、干姜辛以散胃中寒气;苏梗、陈皮、木香调理脾胃气滞,全方具益气温中散寒和胃之功。

2.2.5气滞血瘀治则当以理气化瘀止痛。方选金铃子散加味。方:川楝子12g,玄胡15g,香附12g,陈皮12g,枳壳12g,大腹皮15g,郁金12g,丹参15g,木香10g。方析:川楝、玄胡、木香理气止痛,化瘀滞;香附、陈皮理气宽中;枳壳、大腹皮下气消胀除散,胃以通降则和,丹参化瘀生新,全方具有理气化瘀止痛之功。

2.2.6阴虚胃燥治当养阴润燥和胃,常选用加减麦冬饮。方:沙参15g,麦冬10g,石斛10g,赤芍20g,甘草6g,山药20g,白蔻10g,枳壳12g,玄胡15g。方析:沙参、麦冬、石斛、山药益胃养阴,赤芍、玄胡、甘草缓急止痛,白蔻、枳壳调理气机,使滋而不腻,全方具滋养胃阴之功。

3结果分析

3.1判断标准治愈: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和次要症状均明显消失,糜烂出血等消失,局部无水肿和充血。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但是仍有个别症状存在,胃镜检查无糜烂和出血,有轻度的水肿和充血。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改善,胃镜检查糜烂和出血基本消失,但是仍有明显的水肿及充血。无效:患者经过我院治疗后,其症状无改善,胃镜与治疗前无改善[3]。

3.2具体结果据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组有28例治愈,占70%,有7例显效,占17.5%,有4例有效,占10%,有1例无效,占2.5%;对照组有24例治愈,占60%,有7例显效,占17.5%,有6例有效,占15%,有3例无效,占7.5%。

4体会

通过对比,可以深刻的看到中医内科治疗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上取得的成效,已经远远超过常规的西医治疗,值得我们推广,也值得我们医务工作者在这个领域继续探索,不断努力,相信未来我们的中医行业为减轻患者病痛开拓出更多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李冬明.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新进展[J].中国卫生产业,2012,29:172-173.

[2]万宇.对慢性胃炎中医治疗新进展的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3:185-186.

[3]郭瑞明.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30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