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仿生助产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气囊仿生助产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应用

张莉娟张淑娟

(河南开封市妇产医院河南开封475000)

【摘要】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法在促进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为标准将400名产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自然分娩护理(对照组200例)及气囊仿生助产(观察组200例),统计两组患者不同阶段的产程时间差异,同时统计患者阴道顺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分娩期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所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选择阴道顺产的比例(72.0%)明显与对照组患者阴道顺产比例(45.0%)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气囊仿生助产法能有效提升患者自然分娩所占比例,对缩短患者产程也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气囊仿生助产;自然分娩;剖宫产;产程时间

【中图分类号】R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6-0063-02

临床统计显示[1],近年来选择剖宫产方式的孕妇数量越来越多,其已经占据所有分娩产妇数量的40%~60%。而自然分娩作为最常规、最科学的分娩方式,不少产妇由于害怕疼痛均放弃使用,对分娩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一定不利影响。本次研究将探讨气囊仿生助产法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的临床意义,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随机数字表法为标准将400名产妇分为两组,患者入院时间均为2015年1月-2016年2月。同时观察组(200例)患者中年龄20~40岁,平均(26.6±2.7)岁,孕周38~42周,平均(40.1±0.4)周;对照组(200例)患者中年龄20~42岁,平均(26.8±2.8)岁,孕周38~42周,平均(40.3±0.5)周。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其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妊娠期间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系统疾病;②患者均为单胎初产妇;③患者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并通知家属,签名同意。

排除标准[2]:①存在头盆不对称、产前出血、产道异常、胎盘早期剥离症状;②预测患者体质量≥3.5kg。

1.2实施方法

对照组产妇均给予常规自然分娩护理,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述自然分娩的优点及措施,指导患者分娩期间注意事项,教导患者学会呼吸方法、用力方法等。本组患者中有自然分娩不力者可以选择转为剖宫产或者实施会阴侧切法助产。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自然分娩护理基础上通过气囊仿生助产仪给予患者技术护理,护理人员在测定患者子宫口直径的情况下给予患者相应的宫口扩张护理,其中针对宫口直径≥5cm患者使用单扩法,护理人员首先给予患者人工破膜法,而后使用相关仪器将患者阴道上段扩张3次后将患者阴道下段扩张1次,保持气囊直径在6.5cm左右,持续3~5min。其中阴道上段扩张时先使用自动扩张法完成1次扩张,而后将气囊逐渐扩张至8cm,使用手动法或者脚踏法完成扩张,气囊直径为6.5cm并保持3~5min;而针对宫口直径<5cm患者则使用双扩法,护理人员将患者体位调整至截石位并给予其常规消毒,使用宫颈钳对患者宫颈前唇进行固定并将气囊乳胶柄头置入患者子宫内,设定好充气速度并将气囊直径扩充至6~8cm,持续4min即可。经过2次宫颈扩张以后若患者胎膜仍然呈未破状态,则等待患者宫颈直径≥5cm后对患者实施人工破膜术,观察患者羊水性状、胎音、胎心情况,随时准备自然分娩。注意上述操作期间护理人员必须遵循无菌操作标准,人工破膜术实施时机为患者宫缩时,而患者双扩法实施后阴道扩张手段与单扩法相同。

1.3观察指标[3]

①统计患者在不同阶段的产程花费时间,包括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②统计患者分娩期间选择阴道顺产的患者比例。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软件完成统计,计量资料使用(x-±s)进行表达的同时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进行表达的同时使用χ2检验。检验结果显示P<0.05者表示两者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产程时间

观察组患者分娩期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所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产程时间对比(x-±s,h)

3.讨论

剖宫产是当前临床孕妇分娩时较为常用的一种分娩技术,其对解决部分产科合并症状、挽救难产产妇及新生儿生命安全等均有良好效果。然而剖宫产本身是作为产妇难产时一种常用的救治技术,其在产妇正常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并不代表其对整体分娩质量的提高,相反剖宫产患者术后常见子宫粘连、疤痕妊娠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后续生活、健康等均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剖宫产严重影响了我国优生优育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人口生育质量,也对产妇及其家庭经济造成沉重负担[4]。如何提升自然分娩所占比例、降低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当前临床关注的一项重要问题。

气囊仿生助产法是我国研究的一项较为新颖的助产技术,其经过20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总结,已经具有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5]。术者在气囊仿生助产法的实施过程中能借助微电脑对相关仪器进行控制,使用气囊不断刺激患者宫颈口,模拟胎头而促使患者体内缩宫素、前列腺素的不断分泌与合成,达到促使患者宫颈软化、扩张的目的,同时积极加速患者子宫收缩,对缩短患者产程时间由良好效果。同时气囊仿生助产发能扩张宫口及阴道,避免患者由于宫口狭窄造成的剧烈疼痛症状,对降低患者难产发生率、提升患者分娩顺利程度有重要意义。而最终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产程时间、阴道顺产比例均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气囊仿生助产法能有效提升患者自然分娩所占比例,对缩短患者产程也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邹雪梅.气囊仿生助产技术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3):52-53.

[2]姚娟娟,董林红,邓月桂,等.“单扩法”气囊仿生助产与自然分娩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6,9(2):119-121.

[3]部秋花.应用气囊仿生技术助产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166-167.

[4]黄金星.气囊仿生助产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2):112-116.

[5]田扬顺.气囊仿生助产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11(4):31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