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教育是民办学校校车运行“高效”“安全”的重要保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交通安全教育是民办学校校车运行“高效”“安全”的重要保障

唐秋红

唐秋红

东莞市虎门智升学校广东东莞523900

【摘要】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稳健发展,人们对民办学校的认可度有所提高,许多学生选择民办学校学习。民办学校教育管理综合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出行安全”更是学生、教师及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当前80%的学生选择乘坐校车上、下学,一旦校车运行安全性、稳定性、高效性无法得到保障,将直接降低学生安全出行率,影响民办学校教育管理综合成效。本文通过研究民办学校交通安全教育与校车运行“高效”、“安全”的关系,以期为提高民办学校教育管理综合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民办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校车运行

当今社会交通事故频发,在各大网站及电视节目中,人们经常会看到有关校车安全事故的新闻,校车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全社会无法回避的重点问题之一,一旦该问题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与解决,学生群体的安全将无法得到保障,影响学校育人事业发展成效。基于此,民办学校需在明晰校车安全运行重要性基础上,从学生、教师、学校等方面着手,研究交通安全教育与校车运行“高效”、“安全”的关系,旨在建立健全交通安全教育体系使学生群体可以真正做到“高高兴兴上学来,安安全全回家去”。

一、民办学校交通安全教育与学生的关系

学生是乘坐校车的主要群体,当前80%的学生乘坐校车上、下学,然而当前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不仅鲜少认识交通标示,还经常性不系安全带,未能熟练掌握与安全出行相关的交通知识,学生经常在校车中打闹,影响自身乘车“安全性”、“高效性”。

基于此,民办学校学生需树立安全乘车意识,转变乘车理念,掌握校车安全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乘车习惯,例如在乘坐全新的校车时,学生需率先明晰车内环境,明确车载灭火器、安全锤等物品摆放的位置,以便在发生火灾、爆炸等突发性安全事件时,学生可第一时间应用相关工具,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自身安全,将安全事故消极影响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在乘坐校车需系好安全带,不在校车内追逐打闹,营建和谐、稳定、安全、高效的乘车环境,同时学生需承担民办学校校车“安全”、“高效”运行情况监督责任,一旦发现车载灭火器过期,安全锤丢失,安全带无法固定等问题,需第一时间将问题反应给司机,达到民办学校校车“安全”、“高效”行驶的目的。

二、民办学校交通安全教育与教师的关系

民办学校教师是面向学生宣讲安全乘坐校车相关事宜的“主力军”,然而有些教师任务校车“安全”、“高效”运行与自己无关,自己的首要工作职责是向学生讲授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继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殊不知“安全素养”正是学生核心素养要素之一。

首先,教师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内容,赋予交通安全教育全新且高效的表现形式,为学生更好掌握相关知识,理解安全教育内容奠定基础。例如,民办学校体育教师在讲授“篮球运动比赛规则”,可以将其与校车乘坐规则进行类比,使学生明白“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遵守比赛规则是为了保障篮球竞技公正、公平,避免在篮球比赛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保障运动员的安全,在学生乘坐校车过程中遵守相关规则,是为了营建稳定、安全的出行环境,避免学生在乘车过程中出现安全故障,保障学生的安全。教师需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基础上,立足教学实况,思考学科与交通安全教育之间的关系,通过教育方法革新,拓宽交通安全教育内容准入途径,使学生得以更好掌握相关知识,成为保障校车“安全”、“高效”运行的“主力军”。

其次,班主任及教育管理工作者需在日常工作中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内容。班主任作为监督管理学生的教职人员,其需拓宽工作广度,加大管理工作施行深度,意识到交通安全教育与自身工作的关系,将相关教育内容渗透在班主任及相关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中,为提高民办学校校车运行“安全性”、“高效性”奠定基础。作为民办学校管理者则需时刻关注班主任及教师交通安全教育内容宣讲情况,督促教师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落实相关教育目标,继而保障民办学校校车运行“安全”、“高效”。

三、民办学校交通安全教育与学校的关系

民办学校作为当今社会教书育人重要教育机构,需积极承担安全教育责任,使学生核心素养得以有效提升,同时做好校车运行管理工作,避免发生校车安全事故,一旦民办学校校车安全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将影响相关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无法帮助其提高招生率与教育管理综合实力。

基于此,民办学校需明晰自身与交通安全教育之间的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民办学校稳健发展营建良好安全教育氛围:首先,转变交通安全教育理念。民办学校需明晰交通安全教育重要性,将其纳入“安全教育”体系中,在学校开展安全教育过程中渗透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安全乘坐校车,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其次,追加交通安全教育课程。立足民办学校校车运行“安全”、“高效”综合实况,以当前交通法规为依托,编制“校本化”交通安全教育教程,推动相关教育体系朝着规范化、针对性、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教程内容需定期革新,确保其符合本校安全教育切实需求,赋予民办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灵动性、发展性;最后,民办学校需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交通教育能力。交通安全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情,更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事情,为确保教育工作者可积极参与到交通安全教育过程中,保障本校校车运行“安全”、“稳定”,学校需加大教育工作者交通安全教育能力培养力度,确保其能充分掌握交通法规,围绕校车安全、稳定运行,开展相关教育工作,制定交通安全教育规范,确保教育工作者教育行为有的放矢,同时学校需制定奖惩制度、激励机制,调动教育工作者交通安全教育积极性,营建活跃、高效的教育氛围,确保民办学校校车运行“高效”、“稳定”、“安全”。

四、民办学校交通安全教育与育人方略的关系

再好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无法应用在学生群体中,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将犹如“空中楼阁”华而不实,为此民办学校若想有效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还需倚仗先进的育人策略,为充分应用相关教育资源,完善交通安全教育体系,保障校车运行“安全”、“高效”奠定基础。

民办学校可以借助“微电影”教育经验,将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关校车安全的事故改编成微电影,邀请本校学生表演,加强交通安全教育联动性,赋予教学方略趣味性、生本性,可以在学生群体中产生极大的反响,使学生明晰学习、践行交通安全法规的重要性,继而可以积极遵守校车运行条规,降低民办学校校车安全事故发生几率。民办学校还可以邀请交通部门的工作人员,到学校组织学生群体开展交通事故逃生演习活动,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交通安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赋予民办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参与性、丰富性,在相关活动结束后,需组织学生开展“座谈会”,抒发其活动感受,并交通部门工作人员支点下,规范学生逃生行为,提高学生应对校车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总结学生的发言,可以找到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盲区,以此为由优化相关教育体系,为提高民办学校交通安全教育质量,保障校车行驶“安全”、“高效”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民办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综合成效,涉及学生、教师、学校、社会、法律、司机等方方面面,民办学校只有明晰交通安全教育与各方的关系,才能在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中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内容,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丰富交通安全教育模式,引导学生、社会、教师、家庭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其中,营建和谐、稳定、全面的交通安全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以及解决突发交通安全事故的能力,继而有效保障自身安全,使民办学校校车运行更加“安全”、“高效”。

参考文献:

[1]李利.小学生校车安全问题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3):154.

[2]关濯.增加校车管理强度保证小学生出行安全[J].发现(教育版).2016(1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