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对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3

大学语文对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研究

包桂英

包桂英(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5500)

摘要:大学语文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对于提高大学生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对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提高专业课程的理解能力等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职业教育是以技术能力为本位,致使大学语文在许多高等职业院校中一直处于边缘性地位。本文试从大学语文对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旨在引起有关人士的注意,确保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的一席之地。

关键词:大学语文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作用

大学语文是以开阔视野,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大学生审美欣赏和文化修养为目标的学科,它包括文学、语言文字和文化三个方面。在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一般被定为文化基础课,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其实,大学语文具有很强的知识性、人文性和应用性,通过学习训练,能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文化底蕴、增强其职业适应能力,通过阅读欣赏中外的文学名篇,学习写作的基础知识和写作技巧,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阅读、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能引导学生接受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对增强高职高专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提高实际语文能力,提供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大学语文学习的现状

近年来,大学语文尽管己被设定为基础性的公共课,但实际上,在很多高职院校尤其是以工科为主的院校,大学语文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一方面,因为大学语文既缺乏思想政治课的某种权威性,也没有像英语那样的强势性,更不具备专业课的核心性,所以正逐步走向被边缘化的境地。一般学校的大学语文都是在大学一年级开一学年,有的学校甚至只开半年,一般每周只有2节课。大学语文的学分权重也低,政治学科有3个学分,英语有4个学分,而大学语文才2个学分。学校领导和一般大学生对大学语文这门课也不够重视,大学语文便越来越边缘化并造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学生宁愿看明星八卦新闻也不愿读文学名著,对中外著名作家作品一问三不知,写篇作文字迹潦草,错别字、病句连篇。随着电脑和多媒体手机的大规模应用,网上聊天、论坛、博客不断增多,网络语言如洪水般涌入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对现代汉语规范化有不可忽视的冲击。写文章从网上下载,不会写字从百度上查,新华词典几乎不用。

从当前大学语文课程的内容设置来看,大学语文教学中,汉语基础知识逐渐淡化了,加上很多大学生不习惯独立思考,动不动就到网上下载等,导致了大学生词汇贫乏,基本汉语言能力的弱化,语言组织能力差,理解能力低下,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差。当前高职院校许多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类的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不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大学生连常用的应用文写作格式和最基本的行政公文、日常事务文书的写作方法都不能掌握,很多毕业生在求职时不能独立拟写出规范的求职资料。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统计,近几年来,语言表达能力低下、写作能力差是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遭遇“就业瓶颈”的一个主要原因。但遗憾的是,这种现象还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最近,我们组织教师,对我院08--10届毕业生在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很多企业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不错,但是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太差,连写个简单的技术研发报告都写不清楚。同时我们也发现:凡是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的专业,毕业生在行业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都比较强,有部分学生仅仅工作了一年多的时间,就被单位提升为段长或车间主任,甚至有的学生工作三年就被提拔为业务主管。而没有经历大学语文学习的学生,由于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知识视野、精神文明等原因,迟迟没有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由此,负责调查的老师们达成共识:要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必须经历大学语文为骨干的普适性知识教育这一环节,否则,随着工作岁月的增长,学生会出现创新能力降低、竞争意识减弱的现象,而且这个现象在过去的毕业生中是普遍的。这说明,没有大学语文一类的基础知识,便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所以说,现代人才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能力概念,更是一个文化能力概念。

高职院校学生语文学习的上述状况和当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迫切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对语文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大学语文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和地位我们必须清楚。

二、大学语文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可见,当前国家政策对于高校语文教学的充分重视,国家已把培养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教育目标,而大学语文正是提高其人文素养,培养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载体。

1.大学语文具有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的作用

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是提高大学生语言规范化的基础。在学生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的现象,其实就是汉语基础知识没掌握好。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饱含着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实例和优美的语言,学生在汲取其中的知识、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欣赏其优美的语句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然能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熟练词汇、文句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

2.大学语文具有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现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招工,除了笔试外,都要进行面试,如果没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较强的想象力,是很难过关的;在工作中如果有好的创意,要想得到领导的认可,也要依靠语言表达能力去说服、打动领导;日常工作中常用的调查报告、工作总结等,同样需要一定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无需置疑,在同等竞争条件下,谁的语言表达能力强,谁发展的机会就比较多。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是个开放型的社会,时时处处离不开交际,而交际要依靠语言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这些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汉语言运用的水平。因此,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其工作、学习、生活和个人发展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3.大学语文具有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品位的作用

文学具有审美教育功能,能提高人的综合素养和审美品位,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延伸认识活动的想象力,增强对事物想象的能动性。高职院校中不少大学生艺术品位较低,缺乏必要的审美能力,这必将导致美丑不分,甚至美丑颠倒。而大学语文正肩负着培养人们审美能力,提高审美品位的使命。通过阅读欣赏古今中外优秀作品和实用文体,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品位。文学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生动形象,通过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对未知世界进行想象,体验作品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创造性、能动性地认识世界。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又是见仁见智,同一文学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欣赏角度,对作品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大量阅读文学精品,能帮助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学会把握文学作品的特点,领悟作品中艺术形象的意蕴和内涵,拓展作品的意境,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取向和鉴赏能力,开拓创新思维。

4.大学语文具有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就是一个自足的艺术世界,它包容着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知识。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认识人生,提高观察生活、理解现实的能力。《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作品中的名句俗谚、诗词韵文、典故引语、风俗游戏、服饰饮食、园林建筑、陈设器用、官制礼仪、宗教哲学等,几乎各种知识应有尽有;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包括96种长篇和中、短篇小说,恩格斯说他从中学到的东西“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多”;而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文学是“人的生活的教科书”。

5.大学语文具有为专业课程服务的作用

高职大学语文中,实用性最强的是应用文、议论文、说明文写作。它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能提高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其他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解,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供必须的养分,为其他学科打下可持续学习的基础,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出巨大的空间。因此,这些文体必须让学生人人学会,并熟练运用,才能使他们具有与自己的学历和专业水平相吻合的求职谋生手段。

三、实现大学语文在高校教育中重要作用的途径

基于大学语文自身的特殊功用和当代教育的实际需要,我们可以将高职院校语文课定位为语言知识课、文学鉴赏课、人文精神的传播课,也可以定位为基础课,必修课。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的总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言文学阅读、理解、鉴赏和表达能力,提高文化素质,为学好其他专业课程和实际工作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其作用。

1.推行教材改革,加强教材建设

现有的高职教育大学语文教材版本繁多,但编写体系一般都是以文体为主线,以文学史为辅线编排的。有很多内容几十年不变,甚至有些教材与中学语文教材内容上存在很大程度的重复,这难免会使学生学起来感到乏味。学生对教材没有新鲜感,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门课就不会受学生的欢迎。所以,要把大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教材的编写体系和内容是关键。我们可以根据行业企业和专业的需要,与企业合作开发自编校本教材,根据专业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教材内容,适当增加思考题、实训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突出教材的实用性。

2.实行教法改革,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动形象、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灵活运用多媒体和案例教学等手段,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增强教学效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多媒体教学和电子教材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采取视听结合,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等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运用、巩固”,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引导者,大学语文课程的特定性,决定了它对教师的要求较其它学科更为严格。首先,由于大学语文内容涉及广泛,要求大学语文教师在知识上要博学,对相关的语言、文化、历史、哲学、宗教等知识都要了解和掌握。有了广博的知识,才能触类旁通,将课讲得活泼生动,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大学语文教师还必须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前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定期培训,经常到其他高校取经,开阔视野,开拓思路,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四、结束语

大学语文课程,无论是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汉语水平、汉语言运用能力,还是对于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精髓、提升精神文明、保持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的作用是任何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都无法取代的。

参考文献

[1]张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社科版),2003,(19)。

[2]罗翠梅浅谈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与职业,2009,3。

[3]徐建浅析大学语文课程对培养全面可持续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中国科技信息,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