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个体防护用品管理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中国个体防护用品管理现状

张国栋

内蒙古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1

摘要:如何科学配置、合理选择、使用和维护个体防护用品,加强其使用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是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探讨个体防护用品的应用,通过个体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维护、培训和管理,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字:劳动防护;管理;现状

1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现状调查

为掌握我局职工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状况,通过一个月的时间,结合劳动安全专项检查,先后对全局20个站(段)的劳动防护用品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涉及41个车间及班组,18个一线工种,对职工的劳保防护用品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第一采取座谈会的形式,组织安全科劳保管理人员、车间主任、工班长和各工种职工代表等200余人次进行座谈,面对面倾听职工和基层管理干部对劳动防护用品的意见和建议;第二是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从劳动防护用品配发标准、护品质量、职工满意度等方面征求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发放162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36份,这些问卷涉及到各岗位作业人员;三是采取现场调研的形式,深人到职工作业场所,实地了解职工芳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四是检查防护用品管理情况,检查车间、班组护品管理制度、表簿册是否规范齐全,检查库存护品质量状况和技术证件是否齐全无误。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现场调研和检查管理情况,摸清职工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危险识别

危险识别和评价是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基础和依据。制定一个综合性安全健康方案的第一个关键步骤是识别作业场所物理(身体)和健康危险,此过程称之为“危险评价”。潜在危险可能有物理(身体)危险,也可能有健康危险。比如,物理(身体)危险包括移动物体,温度波动,强烈光照,滚动或挤压物体、电接头和锐边;健康危险包括过度暴露于粉尘、化学品或辐射中。

此外,危险评价应先从设施的现场巡查开始,并按下列基本危险类别列出潜在危险,如冲击、穿刺、挤压(碾压)、化学品、冷热、有害粉尘、光辐射、生物因素。除关注设施或场所的基本布局,以及回顾以往职业病或职业伤害发生的情况外,现场巡查还应包括以下内容:电源;可能卡住、挤压、冲击人体的运动设备;可能引起烧伤、眼睛伤害或火灾的高温设备;作业场所所用化学品的种类;产生有害粉尘的设备;焊接、铜焊、切割、加热炉、热处理等产生光辐射的活动或设备;可能的落物;可能引起戳伤、割伤、刺伤的尖锐物;血液或其他潜在受感染材料之类的生物因素危险。现场巡查完成后,企业应组织数据分析,以此作为确定作业场所个体防护用品适用类型的有效依据。企业应了解不同类型的个体防护用品及其所能提供的保护等级,并尽可能选用保护等级较高的个体防护用品。当可能影响职业危险的状况、设备或操作程序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进行定期再评价。定期再评价应包括对伤害和疾病记录的评审,以便锁定关注的趋势或领域,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应该引起注意的是,有些职业危害虽然没有致病,但有致病的趋势或倾向,这时也应采取相应措施。如接触芳烃的员工,虽然没得白血病,体检时血液白细胞数量在四五千之上,但结合其前几年的指标发现,原来的白细胞数量在六七千的水平或以上,说明芳烃对员工健康已经造成损害,致病的倾向明确,只是尚未到认定为职业病的程度,这时必须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轻或杜绝员工对芳烃的暴露。再评价还包括现用个体防护用品的适用性,包括其状况和使用寿命。危险再评价应填写证书留下证据,证书要包括下述信息:所评估作业场所的确切名称,评价实施人员姓名、评价日期和证明危险评价完成的文件名称。

3识别方法

危险识别可以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obHazardAnalysis,JHA)。分析时先将作业活动划分为一定的步骤,然后分析每一个步骤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并提出控制措施。关键是要注意危险与可能发生的事故,以及控制措施的对应关系。如作业环境中含有害粉尘,则对应的措施是防尘面具或防尘口罩;登高作业有坠落风险,则对应的措施是系安全带;作业环境中有可燃气体,就有可能因静电引燃,对应的措施是穿戴防静电服等。当然,并非一定要做书面危险识别,但用一定的方法做一下识别会比较系统、全面,不至于有重要遗漏。根据分析的结果,即危险与控制措施的对应关系,属于个体防护用品的控制措施用于指导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在分析时还应关注交叉作业的危险,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个体防护用品。

4选用与培训

所有个体防护用品,无论是服装类还是装备类,其设计和构造都应保证安全,型式应该便于维护和清洗。当选择适用于作业场所的个体防护用品时,企业应将个体防护用品的合体(合身)和舒适纳入考虑。个体防护用品穿戴合身,员工就可能愿意佩戴。如果几种不同的个体防护用品同时穿戴,应确保其相容性。如果个体防护用品不合身,就可能在安全遮盖与危险暴露之间造成漏洞,可能就保证不了预期的防护等级,员工也会不愿使用。此外,企业应对必须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每一位员工进行培训,员工必须接受培训,至少应掌握下述内容:什么时候需要使用个体防护用品;需要使用什么样的个体防护用品;如何正确穿脱、调整和佩戴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的局限性;个体防护用品的爱护、维护、使用寿命和废弃。在准许从事要求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作业之前,企业应确保员工对个体防护用品培训内容的理解,以及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能力。如果企业认为以前受过培训的员工,对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未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技能,员工应接受再培训。要求额外或再培训的情况包括:作业场所变更或所需个体防护用品的变更使得先前的培训失效。企业必须将员工的培训形成文件,并准备证书,其中包括每位受训员工的姓名、培训日期和证书主题。

5加强人防护用品管理

5.1防护用品的选择。应针对防护要求,正确选择性能符合要求的用品,绝不能错用或将就使用,特别是不能以净化式呼吸防护器随意代替供气式呼吸防护器来使用,以免发生事敌。

5.2使用人员的教育和训练。对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者应加强教育,使之充分了解使用的目的和意义,认真使用。对于结构和使用方法较为复杂的用品如呼吸防护器,宜进行反复训练,使能迅速正确地戴上卸下和使用,并使之逐渐习惯呼吸防护器的阻力;又如用于紧急救灾时的呼吸防护器,要定期严格检查,并妥善地存放在可能发生事故的邻近地点,便于及时取用;对盛过氧化物的供气罐,要教育使用者不能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下使用。

5.3维护保养。妥善地维护保养不但可延长用品的使用期限,更重要的是能保证用品的防护效用。如对有机玻璃面罩应避免划痕变毛;铁纱面罩应放置于干燥处以防生锈;铝箔服和面罩应保持表面洁净,不致减弱反射防热作用;耳塞、口罩、面具用后应以肥皂清水洗净并以药液消毒,晾干;净化呼吸器的滤料要定期处理和更换,药罐在不用时,应将通路封塞,以防失效;用于防止皮肤受污染及经皮肤吸收的防毒工作服,用后应即集中洗涤等。

5.4用品的发放。车间应建立个人防护用品发放站或设专人负责管理,其职责为发放清洁有效的防护用品,收集用过的用品加以清洗、保洁、维护、保养,这是使个人防护用品能充分发挥其效用的有力措施,应大力提倡。

结束语

总之,只要作业场所有危险,员工在作业期间就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但笔者经常发现,在企业装置区,作业人员在正常工况下,即在轻微泄漏,有毒气体或有害粉尘浓度不高的情况下,员工并不佩戴防尘口罩或过滤式呼吸器。而在异常工况,即发生较大规模泄漏,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浓度较高时,员工开始佩戴过滤式呼吸器或防尘口罩,这是一种危险举动。过滤式呼吸器应该在正常工况下使用,在异常工况下应使用自备式空气呼吸器或隔离式呼吸器。企业和员工都应对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时机予以充分理解和把握,杜绝由此造成的伤害。

参考文献

[1]刘旭荣.我国个体防护装备的发展趋势[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09.

[2]余启元.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产品认证与标准关系[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