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高课堂效益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浅议提高课堂效益的对策

宋波

湖北省广水市职教中心432700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培养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课堂效益不仅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也是中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所谓课堂效益,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效果和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总导演”,是影响课堂活动的关键人物。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益,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死守所谓的“成功秘诀”,要敢于正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时代的发展及时采取新的对策。

一、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调控失度,随意性大。有的教师上课只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上课一讲到底,学生只是充当“录音机”,有的则片面夸大能力训练的作用,不论什么内容都采用活动式教学,老师干脆成为看客。结果,学生上完一节课,如坠入云里雾里,不知所学为何。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简单的问题一问再问,或者大讲幽默故事、秘闻传奇,表面看似热闹非凡,实际是空耗时间,害苦学生。

2.教者表达不准,语言拉杂。有的教师讲笑话、闲话,唾沫横飞,手舞足蹈;讲专业知识则含糊不清,逻辑混乱;有的讲课时常伴有口头禅,说话绕口饶舌,哼哼哈哈,学生听了就反感,怎能很好地接受?

3.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变化。有的教师教法死板,几十年都是一盒粉笔一本书,自己不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只会一味地抱怨客观条件差;有的理科教师在讲授基本概念时,往往只是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或者干脆让学生强制记忆;有的文科教师则滥用阅读法、讨论法,过分夸大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学不得法,手段单一,缺乏新意。学生没有求知激情。

4.学生精力分散,调控能力差。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的成长阶段,容易受情绪的影响,精力容易分散,自我调控能力不强。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有的上课另搞一套;有的学生基础知识不全面,无法很好接受教师的教学;有的学生则对个别学科有畏惧心理,自身未能及时调整情绪从而对老师的教学产生逆反心理。

二、提高课堂效益的主要对策

1.转变教育观点,拓展教师基本功。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是课堂效益的前提。教师不能死抱着旧观念,满足于过去取得的成绩。教师要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大量汲取现代科技文化的最新成果,更新教育观念,力争成为学者型的教师。除了不断提高语言表达、板书设计、课堂调控等基本能力外,教师还要及时掌握新兴的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幻灯录像、多媒体等配合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2.纯洁教学语言,丰富表达用语。教师的语言表达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上课时既要注意语言生动形象、抑扬顿挫,也要注意语言准确、简洁、音量适当,要尽力消灭罗嗦重复的口头禅,教学用语既要有科学、专业的特色,也要及时学习运用新兴的语汇,使教学语言充满时代感,从而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易于理解。

3.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增强教学的适应性。任何优秀教师都不是天生的,他们都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逐步成长起来的。孔子说过:“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可以为师。”作为当代教师要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价值。教师要善于自我总结,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随时调整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这是提高课堂效益的现实途径。有效学习必须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精神状态相连接,这比因材施教有更广泛的操作内涵。

4.实行“双向备课”,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教学是老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教师的备课、上课、反馈过程应与学生的预习、上课、复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备课,在设计教案时既要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又要明确教学目标,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更要精心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点,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此外,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备课”,即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预习,在学生预时教师要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使学生确定各自的听课重点。这样,上课时老师讲到相关内容,学生就会集中精力,仔细聆听,与自己想法一致时,就会体会到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若是遇到疑难时,学生就会专心思考,努力攻克难点,从而提高了思维能力。为避免预习流于形式,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每节课确定一个有价值的疑难问题,由学生提问,老师当堂解答,或者由学生互相问答。

5.研究学法指导,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教”是为了“不教”,此乃教育事业的最高境界。学生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就会用心去学习,这就为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接受式教学与活动式教学互相补充,合理结合,指导学生既学知也学做。结合具体内容,教师适当介绍一些听课笔记、复习记忆等方面的好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上课,让学生学会听难点,记要点,复习抓重点。教会他们掌握知识归纳记忆、特征记忆、联想记忆等良好的记忆方法。此外,教师课堂教学中应把着力点放在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上,无论是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还是思想品德的培养,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都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应“精讲巧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从而变“定势思维”为“发散思维”,提高分析辨别能力。

提高课堂效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教师只有正视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前充分备课,课堂上大胆创新,优化组合,构建适合本校、本班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才能以教师的辛苦换得学生的轻松从而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