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提问,提高课堂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优化提问,提高课堂效率

牟英英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澄江中学牟英英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形式,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离不开课堂提问。所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必须重视。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难以用精、用巧的艺术。《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以容,然后尽其声。”这就是说,提问是很有讲究的,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只要用小锤,轻轻点拨;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就要用大锤,重重提醒;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提问要偏难一点,对学习差的学生,提问要容易一点,否则,他们将丧失答问的信心。那么,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提问用语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认知能力是进行学习的基础,而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教师应该能预见学生这样的能力,设计好提问用语。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提问用语要贴近学生的心理层面。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做出解答的过程可以视为获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过程。学生能不能对教师的提问做出有效的思考,前提就是他是否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比如教师在复习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步骤后,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解应用题的关键是要抓住什么?有学生回答:我觉得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抓住应用题解题步骤。也有学生回答:我觉得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抓住数量关系。老师问:那到底关键是什么呢?(之后学生一阵沉默。)一个提问,它必须是准确、具体、不产生歧义的。这位教师在复习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步骤后提出了“解应用题关键要抓住什么”的问题,而根据刚才的复习,答案可以有两种:一种是抓住数量关系,一种是抓住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因而一问下来,学生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时间在沉默中被白白浪费掉。

二、梯度启发式提问,促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提问要围绕主题,设计一个有层次有节奏由浅入深前后相互呼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拾级而上,在问答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进行无理数概念的教学时,可以设计以下一系列问题:

(1)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a究竟是多少呢?(2)a介于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呢?(3)a是1点几呢?(4)a的十分位是几?百分位呢?还能往上算吗?边长a会不会算到某一位时它的平方恰好等于3呢?

这样设问,由易到难,体现了教学的思维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鼓励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诱导他们循“序”渐进,最终得出a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即无理数。

又如:在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我先

出例题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CD,

AD=CB,则∠A=∠C,请说明理由.

再出例2:如图2,在△ABD和△ACE中,

已知AB=AC,AD=AE,∠1=∠2,求证BD=CE.

证明以后问:两道例题在证明过程中提供的已知条件有何不同呢?

生:例题1是3个直接已知证明全等三角形。

例题2是2个直接已知1个间接已知。在学生明白证明三角形全等要寻找间接已知转变为直接已知,再给出例题3:如图3,已知A、F、E、B四点共线,AF=BE,AC∥BD,CF∥DE.求证:△ACF≌△BDE.

伴随问题,逐步推进,让学生懂得在解题中要把2个间接已知转化为1个间接已知和1个直接已知,再把其中1个间接已知转为1个直接已知,从而利用三个已知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

三、问出冲突矛盾,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把“要生学”变成“我要学”呢?教师在课堂中抛出的问题显得非常的重要。带有适当冲突的问题使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接受的信息相互抵触而产生心理失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比如:学生都知道,周长一定时的长方形面积的最大值是正方形的情形,那么一边靠墙,其余三边总长为60米的长方形面积最大值是多少?很多同学根据原有的经验,马上说:“也是正方形的情形。”“那么最大面积是多少?”学生通过简单计算得边长为60&pide;3=20,最大面积S=20×20=400。

“老师如果能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设计出一个面积大于400的长方形呢?”我提出这个问题后,学生的情绪高涨,迫切地希望知道结果,我说:当垂直于墙的这一边长为12,另一边长为36时,长方形面积为432,大于400,这时部分同学开始寻找比432更大的长方形。这样,分层设疑提问,学生动脑、动手,把自己作为“研究者”,逐步深入,将已有的知识、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学得轻松,记得也牢。

四、三点必问,实施有效教学

问题必须围绕教学中的关键点来设计。一问重点,对重点要反复设计提问的问题,要抓住重点的内容、词语来设问,使学生明确重点、理解重点、掌握重点,为学生进一步解答相关问题奠定基础。二问盲点,盲点即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在解决问题中又往往会影响人们正确思维的地方,教师应通过设计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盲点。三问模糊点,在数学教学中,常有一些容易与其他内容相混淆的知识,对学生的模糊认识必须予以澄清。

总而言之,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提问要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启迪学生思维,进而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从而大大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