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完善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潘睿迪

辽宁科技学院辽宁本溪117004

摘要:现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形式单一、力度小、不透明民主、效果不明显。常见的形式主要有通报表扬、发证书、资金奖励、宣讲宣传、给予荣誉称号、推荐参加共产党组织几种形式。这些激励形式还比较传统,不但不新颖且宣传力度、覆盖面、影响力等也都不大,而且还存在形式主义之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还没能给予细化,既没能考虑开发朋辈间的帮助激励,也没考虑在日常生活等方面给予激励。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体制必须在方式、途径上更加贴近学生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激励约束机制

一、把社会发展需要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激励方向和目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解决一定时期大学生的实际思想行为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应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社会发展统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激励方向和目标之中。个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整体目标的实现,只有有效地统一整合起来才能为激励机制的高效运行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激励机制的关键点就是要尽可能地在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同时又能把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与社会整体目标结合起来。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个人的思想道德发展需要同社会发展需要在目标方向上保持一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目标设定中,要把服务、管理、教育职能同社会需要、高校发展统一起来,把人格的塑造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目标设定必须脚踏实地,从现实需要出发,既要考虑学生、学校、社会的利益,也要考虑短期发展、长期发展的关系。确立的激励方向并配合具有时代精神的激励方法、手段,在激励机制运行过程中就一定能形成共识,取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二、不断完善激励手段、激励强度以建构和完善合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从而全面地激发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激励运行机制若要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就必须灵活地采用与激励对象、激励目标等相匹配的激励手段。应根据人的需要的不同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激励手段。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从低到高的层次。因此,从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这两大主要需求类型出发,我们可以采用相应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这两种重要的激励手段。实践经验表明,物质性激励效果对多数人来讲具有直接快速性特点,因此对于短期目标来讲物质性激励机制必不可少。但精神性激励与人的思想观念、价值信仰有着内在密切联系,并且对人的影响会更加持久、稳定。因此要实行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的方针。合理的激励手段和标准,不但要考虑质量和数量,还要适当把握激励强度。若想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构建合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通过多种手段合理有效地激发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通过协调好主客体关系来达到激励效果,变外部压力、动力为个体思想和行为

激励机制重点要处理好激励主体和激励客体在激励过程中关系,使激励不断有效地内化并最终导出预期的外化活动。激励机制的效果也与被激励者对激励标准、方法、强度的认知有很大关系。如果人们认同激励标准、方式、强度等,那么毕竟从内心深处自觉接受激励机制的感召,并按照激励目标所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趋近。这就把外在目标和外部标准逐步转化为自己的内部标准或者对自己已有标准进行再修正和再调整。这种激励转化在一定程度就达到了社会目标与个体目标的一致性,也减少了机制运行的各种阻力,从而使激励机制达到预期效果。

四、实现自律与他律的有效互补约束机制

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约束机制,主要从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两个方面进行完善。外部约束又分为倡导性约束和强制性约束:一是倡导性约束强调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带有引导和期许性特点;二是强制性约束不断强调必须做什么必须怎么做,也强调不该做什么和不该怎么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初始阶段,比较注重强制性内容的约束以作为基本的纪律规范,从而使大学生能够对行为、品德有清晰的认识。好与不好、该做不该做以及如何去做才合理等这类外部性的约束应该做到规范清晰才能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行为指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委员会应制定完善的大学生道德行为准则,从而为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提供依据;还要建立和健全大学生思想行为监督与管理机制,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中出现的偏差进行有效约束。在学校党委指导下,各职能部门应该与各院系学生主管部门就督促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道德进行多种形式的检查,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矫正,并采取教育、批评、处罚等多项整改措施。总之,高校应通过制度规范和执行监督等方式逐步建立并完善外部约束机制,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能够实现“他律”到“自律”的转换。

参考文献

[1]吴凌黄警秋多元价值取向下高校学生党员纯洁性教育改革探索[J].人民论坛,2013,(32)。

[2]李新华高校保持大学生党员队伍纯洁性的举措[J].柳州师专学报,2012,(3)。

[3]陈英军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