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维修与维修管理要点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建筑工程维修与维修管理要点探讨

严艳艳

杭州大江东置业管理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228

摘要:本文以建筑维修管理特点为具体研究对象,展开对建筑工程维修和维修管理要点重点探究分析,并提出相关的维修管理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维修;维修管理

建筑工程的维修工作,具有较强的施工灵活性,其主要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设计和施工,而对于建筑工程的维修管理工作则需要维修管理人员与施工单位进行充分合作交流,根据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和状况,共同商议和制定出一份可操作性的管理措施和维修施工方案,而且在具体维修施工和管理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审慎务实的工作态度,实地考察维修工程实际情况,加强与施工各部门的交流和探讨,从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维修方案,并且做好现场施工的监督管理工作,保障维修工作的质量和施工效率。

一、建筑工程维修特点

(一)长期性

房屋建筑与其他建筑不同的地方在于,通常情况下,房屋建筑的使用周期相对较长,再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不确定因素较多,影响情况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主要受到人为和自然两方面的影响较多,对房屋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年限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物业维修管理工作应该提高关注度,密切注意房屋维修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解决。

(二)广泛性

由于房屋建筑工程的使用特点及房屋结构的设计和内部构建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即便是具有相同结构的建筑工程,由于受到的损坏原因和程度不同,导致房屋建筑功能使用效率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对房屋的维修作业时,维修工作人员应该对房屋结构和质量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不遗漏任何可能造成二次损害的因素,针对找出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解决和预防方案,以保证房屋使用人的居住安全[1]。

(三)多样性

由于对房屋的整体维修工作比较复杂,受主客观因素影响较多,而且各房屋所发生的损坏问题各不相同,为了保证在进行房屋维修时,不打扰其他居民用户的日常生活休息,对整体维修需要凸显出及时性和安全性的特点,实现在施工过程中,各工种合作施工,充分发挥维修管理工作的多元性和有效性。

(四)全面性

由于建筑维修管理不仅仅只涉及到居住安全性、服务及时性、和维修计划性等方面的不同因素,工作人员还需要对维修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掌握,并且严格按照管理制度的规定,制定出准确的维修方案和规范流程,保证维修工作的安全性和及时性。

二、建筑工程维修管理要点

(一)认识维修工程的特殊性

从施工对象出发,新建工程的建设施工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就像在白纸上作画,任由设计建设工作者添墨作画;而维修工程的施工就比较局限,其主要是对原有建筑进行再一次的加工修复,施工场所固定。

施工方法的不同方面表现在,新建工程可选用的施工方法、技术工艺多样,在现代化技术的帮助下,施工目的准确,可更改变动,更新施工途径,而维修工程只能在原有建筑结构固定的情况下,针对损坏、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小改小动,不能破坏原有结构基础,施工方法比较少,讲究慢工出细活,工作效率较低。

从施工队伍的选择上来说,新建工程一般规模较大,需要经过招投标活动选择合适的施工队伍,通常情况下,由具有总承包资格的施工队伍将工程项目分包给其他队伍,即使这样,在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的约束下,施工建设比较有保障,但是维修工程的标的较少,承包施工的单位专业资质较差,管理能力也较弱,主要是一些具有专业资质的小公司或者劳务公司,资金投入和施工质量很难保障到位,存在较大的风险。

从施工环境来讲,新建工程可以对施工场所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各种因素的影响,最大程度的保障施工质量,而维修工程一般在已有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进行,受制约因素较多,必须施工场所闭塞,施工材料、设备安放不合理,再加上人流和物流复杂,存在较大施工安全隐患,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渣土、废弃物等不能有效处理,不仅影响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也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而且也会造成施工设备出现故障问题。

施工设备的使用方面,新建工程的施工场地局限因素少,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支持下的各种施工设备,来提高施工质量,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例如挖土机、起重机、混凝土泵车等。但是维修工程的可选设备相对较少,受工作性质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进行手工操作,施工工具也大多是手头工具,不能很好的保障工作时间和施工质量[2]。

(二)建筑工程维修管理要点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维修工作时,首先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类型和等级标准,结合出现问题的位置和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可操作性的维修方案和施工标准。其次,对于新建工程来说,在工程项目建造完成后,相关单位应该加强对新建房屋的维修养护,以便能很好地保证房屋的使用年限的延长,保证房屋使用功能尽量维持在原有水平,而且在对旧建筑进行维修操作时,需要对房屋环境、建造时间和使用材料等进行综合的考察和修改,充分保证维修改造方案的实用性。

三、建筑工程维修管理建议

(一)定期检查,保证维修工作的及时性

加强对房屋建筑的检查和养护,并根据房屋情况制定相对应的预防方案,以充分的保证当房屋建筑出现损坏问题时,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及时的处理,将房屋损坏范围有效地控制,规避大型建筑问题的出现。此外,还需要合理的利用各种检测房屋建筑损坏问题的仪器设备,重点检测建筑结构内部构件是否存在变形、损坏、腐蚀等情况,根据检测数据信息,对房屋可能出现或已经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制定科学有效的维修方案,根据方案进行维修工作。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在对检查时间和内容的制定时,工作人员应该综合考虑房屋建造时间、房屋结构等各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最为科学合理的维修预防方案。

(二)强化维修材料管理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维修工作时,还需要注意的重要环节是,维修材料的选择和管理。因此,在进行维修材料的选购过程中,需要采购人员充分结合专业维修人员的工作经验,充分了解维修建筑房屋的结构设计,选购合适的材料,在选购时要货比三家,购买性价比最高的维修材料,保证维修工作的质量。在材料进场时,物业公司应该做好验收工作,认真核对维修所需要的材料规格、材质要求,严格保证维修材料的合格性,并且对其进行妥善保管,将材料性能控制好。需要使用维修材料时,需要设置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材料的进出进行记录和清点,并且需要材料提出人员的签名,规避出现材料浪费和丢失的问题。

(三)完善维修技术储备管理

维护技术储备管理完善后,还需要提升维修团队整体的综合能力,增加人才的引入,保证每个维修工作人员的维修专业水平和能力满足国家要求,以便更好的开展房屋建筑维修工作。此外还应该根据具体的工程技术要求和规定,考察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加强培训力度,充分挖掘每位工作人员的潜能,在进行对房屋建筑的维修工作之前,需要做好各项技术交底工作,充分保证各位维修人员的工作能力达到标准,以便有效地把控每道维修工序的准确施工,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还需要强化现场施工管理措施的执行以及进行质量验收工作,要严格按照相应施工标准进行检查[3]。

结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即便是最坚固、质量最高的房屋建筑也会因为构件老旧、损伤等原因,需要进行房屋的维修工作,这就要求维修工作人员必须时刻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维修方案,同时设计制定可实施性的维修管理措施,用以规范工作人员的施工行为规范,保障施工质量,有效地延长房屋建筑的使用年限,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黄天然.建筑工程维修与维修管理[J].房地产导刊,2015,(27):366.

[2]商兴松.建筑工程维修与维修管理要点之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20):6.

[3]张惠新.建筑工程维修与维修管理要点之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4):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