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李敏

江口镇实验小学526500

摘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分别是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还具有丰富多样的组织形式,能够为每个小组成员带来独特的学习体验,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学习与探究的乐趣。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氛围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在小组内,成员之间能够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高,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培养。同时,在小组外,各个小组之间存在着良性的竞争,能够帮助每个小组意识到自己跟其他组的差距在哪里,有助于学生吸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小组的不足,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学数学过程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给学生带来独特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需求,合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一、在教学中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什么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还能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了解和学习其他同学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当学生将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与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对比时,就能很快发现二者的优劣之处,不用教师督促,他们就会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修正,结合自己的情况来做一些改进。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会增多,这一过程能够很好地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当学生清晰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让其他同学接受他的看法,认同他的观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比较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则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必须对本班的学生情况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个性特征、性别等因素,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小组进行划分。当然,学生之间的差异导致小组之间势必会存在着一些差异,教师不能保证每个组都是相同的,但是要尽量保证每组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均衡地分布。并且,每个组之内都要有一名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来保证小组的正常交流与运转。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每组都要有一名成绩好的,作为本组的标杆,帮助组内其他成员提高成绩;也要有一名成绩较差的,让学生学会照顾他人的想法,形成互帮互助的友好氛围。

每个小组的男女生要均衡,不能全组都是男生或女生,那样,学生的思维就容易受到限制,无法达到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目的。

合理的分组能够使学生在组内进行友好合作,组间发展良性竞争,即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着差距,小组合作学习也能使学生的长处得到更好的发挥。学习差的学生会在小伙伴的帮助下得到迅速成长与提高,学习好的学生也会因为向他人提供帮助而心情愉快,想要学习更多知识来丰富自己。

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还是较差的,教师要帮他们每个人进行分工,使每个学生都有需要负责的任务,有人负责找资料,有人负责定题目和方向,有人负责讲述本组的观点,并且,每个人负责的内容也要以月为单位进行轮换,使所有学生的综合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一)科学合理的分组

分组对小组合作的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一般情况下,教师为了便于管理,通常将前后桌的4到6人归为一个小组,但是这种分组方式却忽略了学生的意愿,所以导致小组合作效率不高。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每组人数4到6人最佳,并保证每组有2到3个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够带动其他小组成员,同时还应为小组成员编号,这样方便教师管理,而且能够提高小组合作效果,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进行。

例如在学习“认识时、分、秒”这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布置任务,探究生活中哪些使用了秒的知识。教师将前后桌的4到6人归为一个小组,小组合作产生的效果不够理想,小组内只有几名学生参与完成,而其他学生则未进行参与。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意愿,教师为学生重新进行了分组,之后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秒针的特点”等一系列的问题,重新分组之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很快就完成了探究任务。因此科学合理分组非常重要。

(二)激发合作兴趣

想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还应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因此首先教师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尊重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此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应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并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开展探究活动中,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增加学生学习体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特性”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长方形等,然后让学生快速找出哪一个是三角形。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后教师让学生动手实践,画出三角形,小组内对比,并讨论问题“三角形是什么样?”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对三角形特征的感知。

(三)把握合作的时机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还应抓住小组合作实施的时机,学生可以独立进行学习,就无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否则不仅无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而且还会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因此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应抓住以下时机。

1.教材重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的重难点,学生独立学习较为困难,这时教师就应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了解知识产生过程,进而掌握重难点知识。

2.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解决同一问题,往往不只一种方法,让学生进行合作,小组通过不断的讨论和交流,能够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进而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给予必要的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经过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但是在此过程中,应注重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并且善于启发学生适当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以此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但是对于学习上的指导,教师应把握好尺度,不能过多地进行干预,同时也不能给予太少的指导,应适当引导,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困难,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而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

例如学生在学习“方程”时,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妈妈的年龄是我的3倍多4岁”,列出妈妈与“我”的年龄关系,用含字母x的式子来表示,之后让学生等量关系等号两边表示的什么,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参与进来,对于一些小组学生都比较疑惑的问题,教师都给予一一解答,这样学生很快就得出了结论,完成问题探究。

参考文献:

[1]张金平.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学周刊,2016(23):86-87.

[2]崔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6(35):205-206.

[3]严珍.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构建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