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主体意识打造创新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3

唤醒主体意识打造创新课堂

傅恩春

傅恩春

(宿豫初级中学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泉”。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而要想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型人才,教师就必须立足于现实,彻底改变过去灌输式课堂教学,大胆创新,改革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从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打造创新型课堂的导入;打造新型课堂的氛围;打造创新型课堂的教法和学法,打造创新课堂的组织形式六个方面阐述如何打造创新型课堂。

【关键词】主体;创新;课堂

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是当今新课改的主旋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改变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角色不再是传统社会中只传授知识的“严师”,而应是拓展心灵智慧的“人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更应是学生学习的鼓励者、合作者。时代要求我们教师应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变传统灌输式教学为创新性教学,切实高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人的记忆力不断提高,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新教育起步越早就越好。这就要求广大数学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认识,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彻于数学和改革中,笔者认为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应主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学生,突出其主体地位

陶行知先生说过:“如果你按着鸡脖子喂米给鸡吃,它乱叫乱挣也不会吃,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自己主动吃米。课堂教学如同喂鸡,方式不同,效果就不一样。”学生作为认知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选择加工具有很大的能动性。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听、看、记、想、做,教师施加的全部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个体的认识活动才能起作用。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1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自主性、能力性、创造性观念的表现,它包括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学生是思维活跃的群体,在他们身上蕴含着无限的创造潜能,他们有迫切希望深入实践,展示自我体检的需求,我们教师要因时利导,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鼓起学生的自信心,激起学生求知的好奇心,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新的主体总识,这些都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觉动手实践,生动活泼地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求得发展。教师施教过程中,责在引导,妙在开窍,改变讲授居先的习惯,克服重教轻学,以教代学,只见媒体不见学生的“满堂灌”的现象,课堂教学要大胆放开,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做到:给时间让学生自学;解题思路让学生讲;超难问题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改。例如:在讲解<圆周角》第一课时,为讲解圆周角的概念,首先提问复习圆心角的概念,然后画出图运用运动的观念,把圆心角的顶点移动,画出只有一个是圆周角的三个角,引导学生先观察这三个角与圆心角、圆的位置关系有什么不同之处,再引导提问学生三个角中它们的不同之处,从而得出圆周角的概念。这样主放手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讲,运用类比的方法总结出概念的实质属性,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1.2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

主体能力是主体能动地驾驭外部世界、推动其才能实际发展的力量,从而使自身获得不断发展的机会,学生主体能力是一个多种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主体。它包括人本身的自然力,人的情感,意志和知识技能,知识的掌握和个体诸多方面发展之间既有统一性,又存在差异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意识和知识技能,知识的掌握和个体诸多方面发展之间既有统一性,又存在差异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能力,传授知识、课堂提问、课内练习等都要面向全体,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的功能在于使这两方面在统一的过程中彼此协调一致,相互促进。所谓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就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二是把学生的潜能尽可能开发出来。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特别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注重过程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打造创新课堂的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堂课的导入也非常重要,精彩的导入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浓厚的探求欲望。例如:在讲《二次函数》的第一节时,我先提问:“一次函数的图像是怎样的线呢”?学生回答:“直线”。“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怎样的线呢”?学生回答:“双曲线”。老师随手向上抛出一粉笔头并提问:“粉笔经过的路线是什么样的线呢?”学生茫然,有学生说:“抛物线”,我说:“很好”,我又问:“什么样的函数图像是抛物线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二次函数”,而导入新课,立即学生议论纷纷,学习兴趣陡增,学生在老师的“一石”之下激发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千层浪”,使学生兴趣极浓地投入到二次函数的学习中去。

3.打造创新课堂的氛围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没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教师要把“微笑、激励、竞争”带入课堂,充分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创设一种和谐、愉快、向上、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应始终相信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不仅使学生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在思维上积极,在情绪上放松,没有压抑感,能愉快地敞开自己的心扉,挥动思维的翅膀,敢于创新。

4.打造创新课堂的教法〖HT〗

4.1巧妙设问,激活思维。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课堂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过程,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有时开门见山;有时迂回曲折,问此及彼;有时似是而非的“引诱上当”;有时出其不意;有时“打破砂锅问到底”。例如:在讲解用代入消元法解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所组的方程组时,等待学生基本掌握这种解法且计算已达到一定熟练程度时,适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刚才我们在解这一类方程组时,有的方程组有两个解,有的有一个解,你想这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引发学生思考,经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是由代入消元转化成的方程的解所决定,这样引出下一例题。创设课堂提问要适时,有针对性,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4.2精于讲解,贵在疏导。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包教包讲,忽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滞锢学生思维,泯灭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容易造成学生接受知识堂堂不清,陷入负“债”累累的恶性循环之中。赤赤钦斯说:“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会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施教之功,讲解要精,重在疏导,妙在开窍。教学整个过程是不断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疑点先由学生自己解,互相解,解不出或解不好的才由教师精辟讲解,巧妙疏导,必须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得扎实,学得愉快。例如:我在讲授《圆周角定理》的证明时,学生对分三种情况证明往往不能理解,很难接受,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在引导学生得出一个圆周角只对着一条弧,而一条弧对着无数个圆周角之后,放手让几个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圆中弧AB所对的一些圆周角,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观察图中的这些圆周角,根据什么标准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这时学生很容易得到结论:根据圆心和圆周角的位置关系分为三种情况。

5.打造创新课堂的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说明教给受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的重要性。因此,在开展教学创新教育中加强对学生方法的教育尤为重要。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并不是抛开数学教学,而另学一些专门的概念、理论、把教学与方法分离,而是重在“潜移默化”和“渗透”。比如在讲解概念中可渗透类比法;在讲解定理时可渗透运动观念和分类思想;在习题教学中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拓”等方法的训练,在几何教学中不断总结如证明两角、两线段,两线平行、两线垂直、比例式等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迁移能力等。注意研究和选择适当方式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的思维品质,以便不断开发和提高学生手创造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彼此结合,相互促进,为把学生塑造成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创造型人才奠定扎实基础。

6.打造创新课堂的组织形式

单一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出各种新颖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如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自由组合;生生当老师等,例如针对学生计算能力偏低,出错率高的现状,在课上开展笔算、口算、心算的“三算”竞赛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在课堂上创设了“出题解题竞赛”的活动方式,特别在初一、二使用效果显著;为了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解题,解后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多种器官的参与度,充分用脑、眼、手、嘴等器官参与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多年来课堂教学中我采用“找错比赛”竞赛活动,教师民主管理、合理组织、适度激励,学生们争强好胜,兴趣盎然,认真思考,仔细答题,养成了仔细审题,准确有序解题的好习惯,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打造创新课堂,要求教师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的基础上,更要不断地创新,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上下工夫,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希望广大教育者都来关注“创新课堂”,为“创新课堂”出谋划策,让创新人才在我们“创新课堂”培养下不断增多,以适应当今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陈志明,《中学数学教育》2005.11

[2]叶尧城:《数学课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王希中:《现代学习理论评析》(开明出版社)

收稿日期:201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