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在下颌关节脱位及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螺旋CT在下颌关节脱位及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姜崔元

冷水江市中医院,湖南冷水江417500

【摘要】目的探究螺旋CT在下颌关节脱位及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6-1到2016-6-1期间来我院骨外科就诊的100例下颌关节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下颌关节脱位患者48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52例,对这些患者均进行普通CT扫描和螺旋CT扫描,观察患者脱位和骨折情况。结果普通CT和螺旋CT对于是否有骨折和脱位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螺旋CT除了能检测出骨折和脱位外,还能对患者骨折和脱位类型进行准确分型,并对临床治疗有更好的指导作用。与普通CT相比较,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对于下颌关节脱位及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具有良好的诊断意义,对于临床的指导更全面,对于患者手术方法的选择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关键词】螺旋CT;下颌关节脱位;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应用价值

下颌骨外伤主要由于其特殊的不规则骨结构和独特的解剖位置,其突出于人体表面造成了头面部骨折主要集中在下颌骨的现况。而由于下颌骨内结构复杂,外伤时患者常自觉疼痛难忍,张口困难,医生却无法发现骨折或脱位病变。早先临床上对下颌关节脱位及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检查方法主要为普通X线摄影和普通CT扫描[1]。普通X线摄影所得出的是重叠影像,且下颌骨部结构复杂,所以普通X线摄影仅能看出下颌关节脱位及下颌骨髁状突骨折,而普通CT由于其分辨率和重建的局限性,对于骨折和脱位的分型显示也不是很清晰,对任意方向上空间结构较为模糊,对于临床诊断和手术的价值有限。自多层螺旋CT问世之后,影像学对于临床手术的指导价值愈加突出,CT重建能清晰的显示患者的骨折及移位情况。临床医生能够在不动手术刀的情况下弄清楚患者骨折内部情况,大大降低了对患者的创伤,我院针对螺旋CT在下颌关节脱位及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问题,作出了一系列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2]。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6-1到2016-6-1期间来我院骨外科就诊的100例下颌关节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选用患者病例均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年龄在20-70岁之间,平均年龄40.56±3.33岁,其中下颌关节脱位患者48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在20-70岁之间,平均年龄41.33±3.28岁。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52例,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8例,其中不完全骨折21例,线样骨折10例,粉碎性骨折18例,嵌插性骨折3例,患者年龄在20-67岁之间,平均年龄39.37±3.26岁。

1.2方法对这100例患者均进行普通CT扫描和螺旋CT扫描,患者采取仰卧位平躺于检查床上,头颅正中矢状面与检查床垂直,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吸气屏气训练,检查时深吸气后屏住呼吸,防止呼吸运动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以眦耳线为基线从颅底层面开始进行扫描,扫描至下颌骨层面一下为止。普通CT扫描参数采用层厚5mm,层距5mm,待扫描结束后,普通CT扫描结果直接交由诊断医生观看。螺旋CT扫描采用准直0.75mm,层厚0.375,螺距0.5mm扫描参数扫描,其原始数据传入后处理工作台后由医生进行一系列后处理后再进行观看,主要后处理技术有MPR(多平面重组技术)、CPR(曲面重组技术)、MPVR(多层面容积再现)[3]。每次观看扫描结果均由两名以上影像医生完成。阅片完成后影像医生参与到外科医生的手术设计中,进行相应影像指导。

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下颌关节脱位及下颌骨髁状突骨折诊断结果分析

普通CT组检测出下颌关节脱位患者47例,准确率97.92%,检测出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43例,准确率82.69%,螺旋CT组检测出下颌关节脱位患者48例,准确率100.00%,检测出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51例,准确率98.08%。对下颌关节脱位的诊断普通CT和螺旋CT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诊断普通CT和螺旋CT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下表1.

3结论

下颌骨为颅面部骨骼中最大的一块不规则骨,其独特的解剖结构突出于体表外,故外伤中最容易受到损伤[4]。而髁状突位于颞颌关节连接处,是颜面部多块肌肉的附着点,下颌骨骨折多累及此处,占下颌骨骨折的25.50%,儿童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可达40%-67%。髁状突又是颞下颌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对其骨折情况的诊断和治疗极其重要,决定了其愈合后的功能恢复[5]。颞下颌关节为下颌骨与颅面骨相连的唯一关节,其功能也相当复杂,主要有(1)使上下关节面吻合;(2)改变颞下颌关节运动的轴向;(3)使下颌骨具有强有力的吸收拉力和压力;(4)保持关节盘与髁突的平衡等功能,患者的活动与之密切相关。

螺旋CT是在普通CT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代科技的结晶,通过对病灶连续螺旋扫描,然后进行三维数据采集,通过后处理工作站在任意方向上进行图像重建,主要特点是具有非常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良好的密度对比分辨率以及非常清晰的多维重建图像。螺旋CT具有的强大的后处理能力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6]。多平面重组是在任意方向上按需要确定一个解剖面,而后由计算机将一系列断层层面重组而获得该层面上的二维重组图像的技术,MPR可较好的显示组织器官内复杂的解剖关系,对于病变的准确定位、尤其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作用[7]。多层面容积再现技术是将一组层面或一张切片的容积资料进行重行二维重建,常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最小密度投影、平均密度投影等方法将患者病变部位显示出来。表面遮盖显示能过滤掉患者除所选组织的一切组织,保留所选CT阈值的组织,采用3D重组技术,将患者颅面部骨骼显示出来,对于指导临床手术方法具有较大价值[8]。本次实验患者选用螺旋CT的一组患者所得出的诊断结果准确性明显高于普通CT组患者的诊断结果。

综上所述,螺旋CT在下颌关节脱位及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较大,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毅,邓开鸿.多层螺旋CT对下颌骨骨折的诊断价值[J].华西医学,2012(06):95-96

[2]危成波.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面部领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综述,2013(21):182-184

[3]魏为铨,孙辉红,陈益光,等.CT三维重建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诊断及分类中的应用(附43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2,34(6):100-102.

[4]郭松松,杜一飞,戈杰,等.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突骨折的外科手术治疗探讨[J].口腔医学,2015,35(3):190-191.

[5]郭松松,杜一飞,戈杰,等.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突骨折的外科手术治疗探讨[J]口腔医学,2015,35(3):187-191.

[6]龚忠诚,克热木?阿巴斯,凌彬,等.双长螺钉在下颌骨髁突骨折坚固内固定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研究,2013,29(1):58-60.

[7]林燕,程喆,占适龙,等.髁突摘除术治疗粉碎性髁突骨折疗效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2,21(5):591-595.

[8]胡沈辰,颜雨春.锥形束CT在颌骨囊性病变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5,19(7):1329-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