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识别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识别及护理

冯慧

冯慧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急诊科225200)

【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识别及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1月至2014年3月就诊的70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为工具进行抑郁程度评定,连续观察8周。结果实施护理后4周、8周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临床护理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072-02

Therecognitionandnursingofpoststrokedepressionpatients

【Abstract】ObjectiveProbeandanalyzetheclinicaleffectofnursingimplementationandtherecognitionofpoststrokedepressionpatients.MethodsAnalyzeretrospectively70casesofpoststrokedepressionpatientsthatweretreatedinourdepartmentinNovember2012-March2014,andallpatientswererandomlypidedintothecontrolgroupandtheobservationgroup,andeverygrouphad30cases.Thecontrolgroupwasimplementedtheusualcare,thentheobservationgroupwasusedintegratedcareonthebasisofthecontrolgroup.Usehamiltondepressionscaleasatooltoassessthedegreeofdepression,andobservecontinuouslytheclinicaleffectoftwogroupsforeightweeks.ResultsAfterfourweeks,eightweeksoftheimplementationofnursing,thehamiltondepressionscalescor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had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sUseintegratedcareforpoststrokedepressionpatients,andtheclinicaleffectisveryobvious.

【Keywords】PoststrokeClinicalcareClinicaleffect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指脑卒中发生后,症状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患者常伴行为和心理障碍,可持续数月或更久。其发生原因较复杂,不仅加重了病人的躯体症状,而且还加重了精神痛苦,从而导致其生存质量显著较前下降[1]。以下是我科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就诊的70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女20例,男15例,年龄为40~72岁,平均年龄为(58±5.2)岁;观察组女22例,男13例,年龄为42~75岁,平均年龄为(60±4.6)岁。两组患者年龄、营养程度、体重、孕次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②抑郁症状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与诊断标准第3版;③所有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17分[2]。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控制血压、活血化瘀、抗抑郁和早期康复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为工具进行抑郁程度评定,连续观察4周、8周。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检测标准,作为统计学的评定标准具有统计学的差异。

2结果

两组患者连续观察4周、8周后,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具体见下表1。

表1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抑郁状态评分的比较(例,分)

组别例数治疗前4周后(A)8周后(B)

对照组3524.4±6.814.2±6.310.4±7.2

观察组3523.8±6.518.8±6.814.8±6.0

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第4周和第8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有差距,两组之间的比较分别tA=3.746,PA<0.05;tB=3.283,PB<0.05,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病症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病率约为20%-80%。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而且其诊断和评价也无统一的标准。但是大多数学者认同抑郁发生在脑卒中后并且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该病不仅影响患者的预后,也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承重的经济负担。目前经过研究发现,对这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帮助其适应角色转变,增加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改善负性心理,从而使患者更快、更明显地获得康复。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根据我们的经验主要有: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普及有关脑卒中的知识及康复护理知识,对待患者要热情、真诚,使患者获得信任感,鼓励患者讲述对疾病的看法,对其疑惑指出并给予耐心说明;②加强心理护理和干预:脑卒中患者常因反复复发而感到抑郁,护理人员应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思想,引导患者尽快面对病症,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加强与人沟通,对那些沟通有障碍的患者可以鼓励其运用表情、手势和形体语言与外界接触,这样有利于舒缓患者的心情;从而让病人摆脱悲观、绝望的情绪,有利于患者进入躯体、心理康复的良性循环[3]。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内心真实想法,鼓励患者克服各种困难,建立信心,从而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③健康教育:因为此类患者缺乏相关脑卒中知识从而产生不正确的认识而引发抑郁症,所以健康教育对患者的治疗、康复及预后均有指导意义[4]。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指导患者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和机体的功能恢复锻炼;④加强社会支持:脑卒中患者机体受到一次严重的损失,产生了应激,而缺乏社会支持是应激引起健康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病人不仅要承受脑卒中后引起的身体部分残疾,同时还要忍受其他疾病带来的各种痛苦。这些患者需要家属的照顾和亲友的的关心和支持,在情感上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指导他们的康复治疗。所以在护理过程中有意识地安排患者与亲戚、朋友和同事进行交流,让患者感到家庭的温暖和亲人朋友的理解与关心。在生活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让其完成力所能及的劳动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所及的锻炼,通过劳动建立患者康复的信息。笔者在本研究中亦发现,通过以上综合护理,患者的第4周和第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前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治疗周期较短,临床效果明显,故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朝霞,陈玉丰,曾国华.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0,7(24):1908-1909.

[2]于晨,刘欣娟,黄菊,等.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治疗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6):670-680.

[3]吴素芳,许玉芬.心理干预技能在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7(2A):292-293.

[4]王红,海和平,王素琴,等.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临床护理,2014,3(5):20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