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古典诗歌教学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浅析

赵广收

赵广收

(沁阳市第七中学,河南焦作454550)

中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对课本中的教材进行系统的分析,要让学生能够在诗中找到真正的古人思想意境,让学生可以在古典诗歌中学到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学生可以得到真正的发展。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看法。

一、古典诗歌是语言艺术

语言制约着诗歌内容的表达,也有助于诗歌内容的表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语言特别注重抑扬顿挫,表现出鲜明的节奏感。而表现节奏的要素也是多样的,诸如平仄、顿、韵脚、双声叠韵、句式的长短变化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鲜明的节奏,就不是一首好诗。因此,注重诗歌节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受能力。如,李白的《蜀道难》,为了更好地表现情感,在语言运用上采用了散文化句式,长短错落,加上“天”“然”“烟”“颠”等字的运用,使之在音韵上层层相叠,而且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主旋律。因此,在错落有致的诗句中同样产生了节奏感,产生韵律美。正如古人评价此诗:“妙在起伏。”但是,语音美只有在朗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才能获得审美享受。

二、炼字是古典诗词的一大特色

炼字,就是炼出“诗眼”来。在诗中,“诗眼”是诗中最凝炼、最传神、最准确地传达主旨的字句。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中的“泉眼”与“细流”着一“惜”字,“树阴”与“小池”用一“爱”字,优美的境界全出。就用句而言,对偶句的使用,比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一对偶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纵横两个方面扩大空间,不但使诗歌的意境得到扩大,而且在极度夸张中,表明自己的收复之心的不灭。

三、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

在学习中国古典诗歌中,注重语言特点,可以感受到作者孕育其中的思想情感。比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开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读者在阅读中就已经感觉到凄冷及其忧郁的情感。这种感觉恰恰是词人通过这独特的语言形式(由叠字形式)传达给读者的。为此,读者会想,在这样清冷肃杀的季节里,词人寻寻觅觅什么?或许是瑟瑟秋风中的一缕温情,或许是一份来自远方的安慰,或许什么也没有寻觅到……这时,远离丈夫的李清照,现在找不到生存的依靠与希望。因此,诗歌最后写到:“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啊,孤独、寂寞、痛苦、伤感萦绕在词人的心头,确实是“怎一个愁字了得”!到此,词人的情感得到集中的表现,而读者从中也感悟到词人内心的愁苦。

四、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存在与诗人的想象联想分不开

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人在前三行全写景,但这些景全是诗人眼中的“景”,即意象,它们给我们许多想象和思考。诗中的藤是枯的,树是老的,乌鸦是黄昏时的,而自己骑的马却是瘦的,风是西风等等,这些都表现出一种凄凉的感受。这时,我们不能不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为什么还在流浪,为什么有家不能回?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注重意象感受,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悟诗歌蕴含的意蕴。

五、“形象、生动、富有韵味”是诗歌语言的主要特点

“红杏枝头春意闹”,“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等古诗句,所表达的是优美的景象,它们富有春的气息。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描绘大自然景物时,善于捕捉典型形象入诗,“随物赋形,敷色设彩。”在泱泱的诗海中,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如此等等,这些诗句中,形象鲜明,富有情韵。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其形象性十分鲜明,它不但表明春天来了,而且春风把大地“吹绿”了,江南的春天,天地葱茏,生机勃勃。一幅江南春景图展现在眼前,我们似乎呼吸到春的空气,感受到春天清爽,我们此时的心情是多么的舒畅和惬意。这些形象不但给我们以感染,撞击我们的心灵,启发我们的思考,使我们产生强烈的共鸣,而且达到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艺术效果。

六、主旨是诗歌的灵魂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话题是多样的,比如表现弃妇的,表现闺怨的,表现乡情的,表现忧国忧民的,表现边塞的战士的豪情或哀愁的等等。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些都告诉我们,诗歌是时代的反映,是诗人思想情感的表现。因此,知人论世是我们欣赏诗歌不可忽视的前提,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所以,文学鉴赏理论说,在诗文鉴赏中,认识作者,并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读解文本,可以从深度来分析,从而更深入进入文本,提高鉴赏者对文本的认识和审美感受。比如,读杜甫的诗歌,就要了解杜甫,理解杜甫“穷年忧黎元”的思想以及当时唐王朝处于由盛转衰的社会背景。这样,才能理解《三吏》、《三别》等反映杜甫忧国忧民、大济苍生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虽然自己处于极度困难的境地,但还表达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愿望。

总之,在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诗歌的特点,循序渐进,让学生进入诗歌,感受诗歌的美,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提高审美趣味、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和审美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