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朗读指导的“四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1

有效朗读指导的“四招”

曹小高

曹小高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330027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重视默读。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笔者对小学生朗读指导进行了有效尝试。

关键词:有效朗读课中案例方法

一、创设情境法

现行教材中的课文皆文质兼美。学生朗读这样的作品,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的有声朗读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与文本交流、与作者沟通,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但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老师在朗读指导上失之偏颇,小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普遍较差。他们不能准确地理解作者语言、想象情景画面,在朗读时也就不能把握语言的情感基调。据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设相应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帮助他们加深语言的理解,入情入境,增强阅读效果。

案例:“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

播放课件。画面㈠:波涛轰鸣,狂风怒吼,海面汹涌澎湃,一个渔民驾着小船冒着生命危险打渔。

师:同学们,看着这幅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这太危险了,我真为他担心。

生(2):真险!波涛都快把他吞没了。他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日子打渔呢?哦!不要!不要!……

画面㈡:桑娜在简朴、舒适的渔家小屋里焦急地等待丈夫回家。

师:同学们,请从文中把桑娜的话划出来并试着读读。

因为有前面的情景模拟假设,学生再读时都能读出情感,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感受。学生真情的流露自然感染了自己。

二、张扬个性法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因知识阅历、感悟语言的方向和朗读水平等因素的差异,往往会对同一个句子有不同读法。美学家王朝闻说:“朗读者的高明之处,不只在于清晰、流利、悦耳的音和调,主要在于他进入了文学作品所规定了的情景,即他自己有所体验而形成的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正视这些个性差异现象,在尊重文本和作者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读出个性,主张百花齐放,个性化地理解,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切忌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圈定学生的读法,把多彩的语文教学等同于数学定律的运用。

案例(略):师:前四节的结尾重复着“这究竟是为什么?”这样的疑问,结合你对诗句的理解,你打算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1):看着这些可怜的难民,我非常同情他们。我想读出同情的情感。

生(2):目睹这些惨不忍睹的画面,我悲痛万分。我想读出悲痛的心情。

生(3):瞧那一个个战争罪犯多么令人憎恨,所以我在读中要流露出对罪犯、战争的憎恨。

教学中,尽情让学生碰撞思维的火花,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适时相互评价,在朗读中张扬了自己的个性,读出了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

三、范读启发法

范读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朗读学习材料,给学生进行示范。这是阅读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和文本理解而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声情并茂的范读也是语文老师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语言理解和感悟能力差,在朗读时不能准确品味语言,因此,学生的朗读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学中,我们要适时范读,并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注意老师在范读时的停顿、音高、音强,通过老师的言语艺术,传达课文的内涵,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再让学生去感受并模仿朗读。

案例:“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把这一小节朗读一下。老师读的时候我想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去听,待会儿,我要你们告诉老师你们听到什么、从哪儿听到的,还要请你们试着读一读。(老师读,学生闭目聆听。)

教学中,让学生闭目静听,拉近了学生心灵与文本的距离。学生不但养成了耐心听的习惯,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听力,懂得在倾听中感悟语言艺术,并培养他们的评价、鉴赏能力。学生在感染、模仿中学会了朗读。

四、评价激励法

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评价鼓励的方式,适时、准确而又恰如其分地运用“你让我见到了……”、“你把我带到了……”、“你把我陶醉了”、“我被你感动了”等评价语言。同时评价一定要追求实质。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对学生的朗读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案例略)。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内外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掌握语言艺术、深入理解课文、领悟文章情感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激励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