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风险及其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妇产科护理风险及其护理措施

王芳菊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中医医院748500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工作风险,为护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在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中,抽选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产妇的一般资料、分娩方式、护理方法,总结风险事件发生原因,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39例护理风险事件中,发生原因主要是服务观念问题(43.6%)、护理技术问题(28.2%)、护患沟通问题(17.9%)、制度管理问题(10.2%)。结论: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风险因素,要求护理人员总结风险发生原因,实施护理措施,来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风险;护理措施

妇产科由于医疗操作工作量大,护理工作自身存在较多风险。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护理需求增加,对医疗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改善临床护理质量,成为妇产科医护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了护理风险的发生原因,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就诊的妇产科患者500例,纳入时间段为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患者年龄处于21—35岁阶段内,平均(28.4±1.7)岁;其中妇科119例(23.8%)、产科381例(76.2%);发生护理风险39例,占比7.8%。

1.2研究方法回顾分析产妇的一般资料、分娩方式、护理方法,总结风险事件发生原因,经护理小组讨论后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要求护士长、妇产科专家审阅后提出改进意见,最终应用于临床上。

1.3护理措施

1.3.1提高护理质量组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质控人员组成,检查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文件资料、病房管理等各个方面。护士长定期评定护理工作,每月开展一次护理质量研讨会,调查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等。分析风险发生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对整改效果进行持续追踪。

1.3.2完善规章制度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从入院开始、到出院为止,要提高对各类风险因素的重视,就要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护理流程。具体来说,第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转科、外出检查制度,简化登记操作,做好交接工作。第二,在药品的使用上,要求专人负责,并且做好补充、检查、消毒操作。第三,提倡人性化护理方案,产妇在分娩前做好饮食规划,讲解分娩流程和注意事项,加强卫生保健,告知母乳喂养的优势,加强心理护理;产后倾听产妇自觉感受,观察新生儿体征,加强感染预防;出院前告知生活注意事项,给予祝福语[2]。

1.3.3增强服务意识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需要医院定期组织培训,考虑到护理人员年轻化、经验欠缺、服务意识不足的缺点,在培训工作中邀请妇产科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讲师,内容包括服务意识的增强、书写质量的提升、护理技巧、行为的改变等。另外,护理人员上岗前实施统一考核,提高综合素质。

1.3.4做好医患沟通保持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操作的第一步,直接影响到产妇的分娩结局。为此,要求护理人员对产妇表现出关心和同情,尊重患者意愿;患者入院后介绍医院环境、作息制度、治疗方法、日常注意事项等,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陌生感;积极主动和产妇交流,采用护理技巧;使用通熟易懂的语言,及时解答疑问;了解产妇的内心想法,关注身体疼痛情况,解决产妇的实际困难[3]。

2结果

分析可知,在39例护理风险事件中,发生原因主要是服务观念问题,占比43.6%,其次依次为护理技术问题(28.2%)、护患沟通问题(17.9%)、制度管理问题(10.2%)。结果见表1。

3讨论

妇产科是综合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由于患者人数多、病情复杂,增加了护理工作难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风险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度管理问题,文中占比10.2%。指的是护理管理措施缺少预见性,相关制度存在漏洞,容易引起护理风险[4]。常见的例如,查对审核、交接班执行不规范,患者病情观察不准确等。二是服务观念问题,文中占比43.6%。妇产科护理工作量大,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在这种条件下,容易产生懈怠心理,导致护理风险发生。常见的例如,护理人员语言生硬、存在脱岗现象、护理动作粗糙等。三是护理技术问题,文中占比28.2%。目前医疗机构中的护理人员比较年轻,缺乏工作经验,技能水平受限,工作中对患者病情变化判断不准,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5]。常见的例如,妊高症患者发生子痫,助产操作时导致会阴裂伤,药物使用不科学等。四是护患沟通问题,文中占比17.9%。一方面医患沟通不足,患者会产生不满而形成医疗纠纷;另一方面在回答患者问题时,容易存在不耐烦、语言生硬的现象。

文中针对以上风险因素,分别从提高护理质量、完善规章制度、增强服务意识、做好医患沟通四个方面进行护理干预,旨在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纠正错误的服务理念,不断增强护理技能水平,最终实现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的目标[6]。

综上,妇产科护理服务不到位,很容易发生危险事件,不仅为患者带来身心伤害,同时增加了护患矛盾。因此要求护理人员总结风险发生原因,实施护理措施,来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何素梅.妇产科护理风险问题的管控策略和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2014,08(17):304-304.

[2]王丽.浅谈妇产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2015,14(2):70-71.

[3]朱艳侠.妇产科急诊接诊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安徽医学,2011,32(7):1023-1024.

[4]刘莉.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