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杨美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杨美香

杨美香

杨美香山东省平度市西关中学266700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创新的世纪,这对于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数学学科,更应该适应这一要求,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有意探索,本人积累了以下几点心得,愿与大家分享:

一、精心设计问题,拓展学生思维

恰当得法的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问题提简单了,学生满堂举手,众口齐答,不过徒具形势;问题提难了,学生目瞪口呆,只等老师揭谜底。因此,要在学生有疑难的地方的提问题。如果学生没有疑问,那么老师要设置疑点,以打开学生心扉,激发他们去思考。启发的问题要层层深入,形成问题链,使每个问题好似思维过程的路标,引导学生沿着合乎逻辑的思路渐入佳境。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只有从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出发,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启发语言,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和新奇性。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节中,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知道姚明的身高吗?那么你知道姚明走一步最多有多远吗?”问题提出后,许多同学的眼睛里充满了新鲜与好奇。我接着因势利导,进入了本节的主题。

二、巧用借喻,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比喻,能帮助学生对一些抽象的定义及定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记得在讲合并同类项时,我打了这样一个比方: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村家家户户都收获了很多粮食,有花生、玉米、地瓜等。他们能不能把收获的粮食互相混杂?不能是将它们各自归类存放。接着再以这个比喻讲合并同类项,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怎样合并同类项,而且时隔多年仍记忆犹新。再如“线是点的集合”这一概念,对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难度颇大,但用“天空中的流星或雨点连续不断”来借喻释疑,就会使学生的思路明朗起来。又如“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可比作学生在教室里的座位要用排数和行数来确定一样。运用形象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定义、定理变得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掌握,也为学生“要有意识地将知识与实际相互联系,拓宽视野”的创新意识提供了素材,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思维导向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注重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领会蕴含在基础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数学观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及综合应用的考查,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思想的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因为数与形这两个基本概念是数学的两块基石,大部分数学知识都是围绕在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演变、发展而形成的。数与形相结合不仅是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加深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需要。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切实掌握数与形相结合的思想与方法,运用数形结合进行考察、进行分析,创造条件使数形相互转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化难为易,从而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节中,由于各个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平行于x轴、y轴直线上点的坐标特征,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等,内容太多,又容易混淆,学生仅凭机械记忆太难。这时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无论是理解还是记忆就显得容易多了。

四、恰当“留白”,给学生的创新思想留有空间

法国作家梅里美说过:“作诗只能说到七分,其余三分应该由读者自己去补充,从而分享创造之乐,品尝诗的真味。”我认为数学教学也应如此,教师讲课也只能讲到七分,其余三分应让学生自己去补充、去创造。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数学教师改变传统观念,切忌满堂灌,不要对每个题都要讲通讲透,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奋其力、自求其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节时,我用幻灯片设计了一个圆,然后,拿着另一个圆逐步移动,每出现一种情况,就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定义讨论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两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这样,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节省了时间,学生掌握得又好。

五、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前实施创新教育又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实践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唯有实践才有创新,脱离实际就会扼杀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手脑并用的操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把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创造性想象和创新思维成果。在讲解《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应用举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怎样测量我们学校的旗杆?”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应用所学的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自己设计简易测倾器,动手实践操作。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很快掌握了解这种题的方法。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创新实践的信心。

综上所述,只要使创新意识渗透于教学的每一环节,时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围绕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一中心组织教学,“启迪思维——培养意识——激发欲望——锻造能力——实践深化”,还原数学教学的本来面貌和真正归宿,找准数学教学的合理坐标,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