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农网改造中智能化农网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关于当前农网改造中智能化农网的探讨

王蕊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曹县供电公司山东菏泽274400)

摘要:“十二五”期间我国启动了全面智能化电网建设战略规划,国家提供4100亿元资金重点针对农村新型电网系统工程展开,促使农村电力供应网络实现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要求。基于“不破不立”的改革思想,农村电网当前存在技术落后、负载较低、安全性差等问题,对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等均产生不利影响。同时,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展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的关键一年,树立农村电网的升级改造和智能化建设意识,可以满足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帮助宏观经济建设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关键词:农网改造;智能化农网;策略

一、农网改造及智能化农网建设的价值

智能电网是社会电力系统技术改进和电力事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趋势,它所代表的优势不仅仅作用于能源经济层面,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电力网络的社会效益。尤其在管理层面,智能电网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电力供应稳定性、安全性,促进社会生产力效率提升。同时,智能电网全面融合了信息技术,实现了电网设备运行的实时监督和故障检测,在优化社会能源结构、提高利用率的同时,产生了客户服务增值效应。农村电网是我国电力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原因、政策原因及技术原因等影响,长期以来处于建设低位水平,存在结构松散、架构复杂、实用性差等问题,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因此,推动农村电网改造和智能化农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更好地体现电力能源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综合分析,农网智能化建设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性等优势,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可以实现农村电网的集约化、精益化和标准化管理;首先,“信息化”优势是指实现农网电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布的需求,为社会生产力提供“集中化”的电力技术解决策略,消除农电信息孤岛。其次,“自动化”优势是指在农网中提高智能化设备、技术的应用水平,既体现出农网特征又满足农网运行环境需求,进而满足我国农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背景下的用电需求。再次,农网智能化通过多点分散数据模式开展通信系统构建,提高了自动化管理效率,减少了人工管理中的失误和缺陷,并基于通信能力满足互动性需求,为基础农村用户、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提供透明、快速、友好的服务。

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质量管理所具有的特点

(一)农网工程具有独立性

与其他工程不同的是,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具有独立性特点,所以在进行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正式施工之前一定要制定出相应的标准规范以及具体施工流程。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具体情况,第一时间发现能够影响施工质量的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保证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农网工程具有固定性、施工具有流动性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需要在某一特定的区域来完成,所以整个工程具有固定性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工程建设过程对于建设环境具有比较高的要求。相对于工程固定性特点来说,农网改造升级施工就具有非常大的流动性。在进行农网改造升级施工时,就算是对于同一个子项目也可以进行流动施工。

(三)农网工程具有不可逆的特点

相对于其他工程来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施工具有不可逆的特点。就是指在施工后就算存在质量方面的问题也不能得到恢复,所以在进行农网改造升级施工时一定要制定出较为规范的施工流程,确保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防止因为质量问题造成建设单位的经济损失。正是因为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具有上述特殊性,所以一定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方面的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和人员的安全性。

三、我国农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电力能源供应不稳定

集中反映在农村电力供应不充足、能源短缺、质量差等层面。长期以来,我国电力事业发展主要侧重于城市电网建设,忽视了农村经济发展对电力资源的快速消费需求,农网落后问题不断积压,最终造成了农网智能化建设的严重阻力。由于存在电力短缺问题,不仅造成农村经济发展受到限制,也造成化石能源、生物能源等不良应用方式,如煤炭、秸秆燃烧换取能源,对生态环境破坏十分严重。

(二)农网基础结构较薄弱

农村电力消费主体较为分散,导致农网供电范围较小、线路长、负荷密集度小等问题,这给电网升级改造和设备维护都带来了困难。长此以往,设备老化、线路损坏、超负荷运行等造成严重的电力故障甚至事故。

(三)规划与投资严重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解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影响,我国电网改造逐渐进入了常态区间,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历次电网改造中,以“十二五”期间农网全面改造为典型代表,并从侧面反映出农村电网系统落后对我国发展产生的重大牵制影响。由于农村地区在电网前期规划方面统筹不足,经济、技术、人才等方面相对欠缺,一直以来“小修小补”的方式严重阻碍了改革进程,也形成了规划缺乏前瞻性的缺陷。同时,尽管国家层面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农网改造,但在电力行业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地方电力公司的经济压力依然很大,在农网智能化建设层面力不从心,较低的利润无法获取充分投资,而“智能化”设备、技术的成本又很高,导致进度严重拖慢。

四、农网改造中智能化农网建设策略

(一)加强农网改造统筹、重视农网智能化规划

鉴于我国“快速城市化”的特点以及新农村建设中的阻碍因素影响,在农网改造重要做好统筹安排,做好各组织、各部门、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并以“前瞻性”的眼光作用于农网智能化升级,并根据区域经济现状做出系统性规划。

(二)合理安排建设周期、确保智能化升级稳定

当前积极开展农网改造和智能化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惠民工程”,但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村经济生产的特点,如用电季节性、周期性,减少对农业生产及中小企业的影响。同时,在新旧农网智能化升级建设中,保障用户设备安全,避免农村经济主体的损失,防止建设中形成冲突和矛盾,保障整个工程有条不紊的开展。

(三)多方引进农网资金、确保物料质量与供应

地方供电部门在供电补贴取消、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要突出自身在市场经济中的独立性,多方引进建设资金,提高市场经济效益,形成农网升级的良性循环机制。同时做好物料质量核验和供应工作,保障供应周期、强化施工要求、制定紧急预案,积极推进农网智能化升级的集约型建设模式,以最小的经济投入还来最大的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加强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验收力度

对于工程的验收是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的最终环节,同时也是决定工程建设质量的最后一道屏障,加强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验收力度是保证得到高质量工程的重要措施之一。实现高质量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验收工作首先需要建立起专门的工程验收小组,通过此小组对农网改造升级施工的具体流程实施全方位的监督检测,同时要对不同施工工作进行有效校核。在进行农网改造升级验收工作中,验收小组要实时记录工程情况,同时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相应的验收评价会议,从而对于农网改造升级整体工作的验收结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最大程度上保证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高质量完成。

五、结论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整体电网工程的优化完善,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将农网改造升级置于重要位置,增强农网改造的力度,提升改造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使得电网改造工程质量能够进行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竹崙.试论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质量管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2):15~17.

[2]梁永超.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中质量管理的特点与措施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3(17):18~19.

[3]李昱见.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质量管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1):88~91.

[4]黄明志,陈兰,汤谦平.浅析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质量管理措施[J].福建质量管理,2015(09):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