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术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浅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术后护理

罗跃荣杜艳萍罗静

罗跃荣杜艳萍罗静(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150088)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0-0261-02

【摘要】目的通过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手术进行术治疗,术中术后的基础护理,使其下肢血运得到明显改善,达到了巩固疗效促进健康的目的。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说明护理措施对巩固疗效,促进患者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护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thromboangiitisobliterance,TAO)亦称Buerger病,是一种进行缓慢的累及血管的炎症和闭塞性病变,多发生在下肢血管,我国北方地区的发病率较高,好发于青壮年。

1.血管重建手术的术后护理

(1)对行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和自体大隐静脉或人造血管旁路移植等血管重建手术后病人,患肢应平置并制动2周,此间仍应坚持作足背伸屈运动,以促进小腿部静脉的血液回流。

(2)密切观察患肢远端皮肤温度、色泽、动脉搏动。若出现肢端疼痛、麻木、苍白、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时,应考虑血管重建手术部位可能发生血管痉挛或继发血栓形成,需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注意切口有无渗血和全身出血倾向。

(3)怀疑移植血管痉挛时,遵医嘱应用血管扩张药,如罂粟碱或妥拉苏林,以及行腰交感神经阻滞,以解除血管痉挛。

(4)继续应用抗生素5-7天。

(5)抗凝与祛聚治疗:动脉内膜剥除术、静脉动脉化及游离网膜移植术后宜行抗凝治疗2周。动脉旁路手术,一般不用抗凝治疗,仅用祛聚治疗;带蒂网膜移植手术后一般毋需进行抗凝治疗。

(6)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

1)吻合口出血:术后早期需注意观察伤口渗血和引流情况,如发现明显出血征象,应报告医生尽早进行血管吻合口探查。

2)吻合口栓塞:常见,主要原因为吻合口内膜粗糙、吻合口过紧、缩窄和血栓形成。通常术后早期肢体远端血液供应良好,随着吻合口血栓闭塞程度的增加,远端肢体出现缺血表现,经抗血管痉挛治疗无效者,应再次手术,切除内膜粗糙的原吻合口,取出血栓,重新进行吻合。

3)移植血管的阻塞:根据阻塞发生的时间,可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阻塞。早期阻塞常见于缝合不正确、吻合口斑状脱出、移植血管皮下隧道发生扭曲,隧道周围肌肉压迫、牵拉致血管扭曲或狭窄等;中期阻塞多为移植血管及吻合口发生继发性变性所致;后期阻塞多为病变的发展,影响了近、远端的吻合口。早期阻塞可用Fogart导管取栓,或再次手术;中、晚期阻塞,应根据肢体抽血的程度及阻塞情况,可重新建立旁路或行其他手术。

2.截肢病人的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措施

1)床旁放置止血带备用。

2)术后取平卧位,适当抬高残肢并以夹板或石膏固定于功能位。

3)密切观察病情,每半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至平稳,每4小时测体温1次。

4)注意伤口渗血,如血液渗湿敷料,应用无菌棉垫进行加压包扎,及时更换垫子,保持床铺干燥,术后48小时拔除引流。

5)截肢后残肢发生屈曲畸形者,可用皮肤牵引法纠正。

6)术后2周拆线,如伤口愈合好,可开始进行残端功能锻炼,给予局部按摩、拍打,残端蹬踩或用弹力绷带每天数次包扎,增加残端皮肤的抵抗力,并协助病人扶拐行走。

(2)心理护理

1)时刻关注病人的言行、举止和要求,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

2)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要求取得其配合,表现为比过去对病人更亲切、更关心和照顾,以减轻病人的精神负担,恢复自信心。

3)举同类病人“身残志坚”的成功事例,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帮助病人克服依赖他人的心理障碍,增强病人的自我价值感,鼓励病人最大限度的进行生活自理。

5)幻肢痛的护理:截肢后若出现幻觉疼痛,可给予针灸、神经阻滞止痛,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以疏导病人分散注意力。

参考文献

[1]汪静,吴言涛.高血压病人腹部手术531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5)280-282.

[2]顾沛.外科护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7-145.

[3]岳桂英,余云.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的处理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3)/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