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兴趣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1

浅析历史兴趣教学

田莉莉

田莉莉(十堰市第十三中学,湖北十堰442000)

前几年看中央10台的《百家讲坛》,偶尔看到一个节目预告片,说一个被评为“史上最牛历史老师”即将登上《百家讲坛》。据介绍,这位老师的讲课视频被学生挂在网上,累计点击量超过1000万,他的“语录”每天都在更新……作为一个历史老师,这个节目预告片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兴趣。笔者马上打开电脑,在百度中输入了“史上最牛历史老师”,想要看看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历史老师。

一打开网页,竟然都是这位老师的讲课视频。先看了他的简介:袁腾飞,北京首师大附中历史老师,名不见经传,可是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突然之间他就成了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看了几段视频后,笔者被他的课吸引了。

“偷袭珍珠港”是24段视频中点击量最大的一段:

一身中山装的袁腾飞,迈着八字步,像说书一般演绎:“咱们一般说,什么东西不自量力啊,叫蛇吞象,日本人是蛤蟆吞恐龙,居然敢跟美国打仗。”他掰着手指头给学生算账,“美国的钢产量是日本的9倍,石油产量25倍,汽车产量450倍,飞机制造能力600倍,你跟他打,你不是作吗?”接下来,他甚至模拟了一段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大将与联合舰队长官山本五十六的对话,分析战争有多少胜算。

实际上,远在视频上网之前,袁腾飞在网络上早有名声。他的几个学生2006年初即创建了百度“袁腾飞吧”,比“易中天吧”还早。这里汇集了他从教以来从“70后”至“90后”的众多弟子,还有培训班上来自北京各所中学的学生。

这些学生因为喜欢袁腾飞的课而喜欢上历史,他上课时的细节成了这个吧里经久不衰的谈资。比如,“大多数时候他都是坐着上课,一旦他站起来,就要讲段子了。”还有人观察到,“他用粉笔写完字必定要拿湿巾擦手,多半有洁癖。而且老师的书巨干净,一个标注都没有,可他却能准确地告诉你该在哪里画重点。”这些都被看作是“牛人”的一面。因为记满了“袁腾飞语录”,历史课本成了这些学生唯一不在高考后处理掉的教科书。他讲课,妙语连珠、现代时尚;学生听讲,如痴如醉;视频上网,引来无数粉丝竞折腰;视频点击,犹如2007年的中国股市。再看看网上对他的评价,大多数认为“有这样的老师真是幸福啊”,“课上得生动睿智”,“多几个这样的老师,中国就会少几个上课睡觉的学生”。

但随即,笔者的困惑也来了。袁腾飞老师讲课虽然妙语连珠,生动幽默,但是笔者发现他的讲课却是“满堂灌”,自始至终都是他一个人在讲,他没有给学生提过什么问题,更不会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而我们现在提倡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师要从单一的讲授方式向多方位的体验转变,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耳多种器官,让学生用眼观察,用脑思考,动手去做,用耳交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学生才能有过程的体验,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立。而袁腾飞老师的课堂不正与这种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方式相违背吗?笔者真的困惑了。

想起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者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他们都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而袁腾飞的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让学生有听课的兴趣,不正是因为“学生喜欢啥教啥吗?”袁腾飞认为,就是要让学生对历史有兴趣,还必须知道学生喜欢什么,“很多时候,老师想说的和学生想要的不是一回事”,得学会因势利导。

袁腾飞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应试并不矛盾。比如有个考题说,“唐朝陶瓷艺术的代表作是唐三彩”。袁腾飞就会形象地告诉学生:“唐三彩跟今天的纸人纸马一样,死人用的,活人不会用这东西。你看电视剧《孝庄皇后》里,满人进中原一路上抢了不少宝贝,拿出来一看,全是唐三彩。这不是胡说八道吗?谁把纸人纸马当宝贝挨家摆着?这是冥器,民国时农民刨出来都砸了,嫌晦气。宋朝人觉得浪费,改纸人纸马了。”这是他的一条经验:有时候,很短的一段故事,也能收到好的效果。

相比太多照本宣科式的教学,他致力于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我们有时会照本宣科,其实这是我们应该向袁老师学习的地方。静下心来,自己先钻进去,致力于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自己的任务只是普及历史知识,并且让这种普及变得有趣”———袁腾飞老师这句话说的非常好。很多时候如果我们不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单纯地讲解,我们的学生不是很多不愿意学历史的吗?

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应试并不矛盾。袁老师,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