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王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装配式建筑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王靓

王靓杨承军

贵州中建伟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56000

摘要: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前越到了诸多瓶颈,包括建筑成本相对较高;技术相关层面还不完善;政策标准体系不健全;市场环境有待优化等。本文针对上述瓶颈问题,提出了应对对策,一是降低装配式建筑的总体成本;二是完善技术层面的相关问题;三是健全政策体系;四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

装配式建筑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由于土地资源紧缺,以及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加之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传统的建筑业开始表现出越来越的问题。而装配式建筑恰恰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的限制,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还存在着瓶颈式的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意义重大。

一、装配式建筑概述

所谓装配式建筑是指实现在工厂制作建筑构件,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完成施工的一类建筑。装配式建筑由于是事先在工厂制作构建,因而能够实现标准化的世设计、生产和装配。发展装配式建筑一方面能够节约人力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还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目前,在国外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新加坡等,装配式建筑都已经的都了广泛的应用,而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仍然是在起步阶段,无论是在正常、市场、技术等方面都还有很多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

二、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建筑成本相对较高

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成本的主要构成包括设计和生产成本、物流成本和装配成本。其中,装配成本与传统建筑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其成本相对较高的关键主要在于设计和生产成本,以及物流成本高。在设计和生产成本中,主要是开模成本。由于目前我国在装配式建筑上的标准体系还不完善,在工厂制作的建筑构件具有较大的差异,重复利用率低,导致了生产资料的严重浪费。在物流成本上,由于需要将大量预先制作的构建运输到施工现场,因而需要大量的物流资源,导致物流成本较高,同时物流成本同工厂的选址和市场覆盖范围有很大关系,一旦工厂在选址或市场拓展上出现偏差,就会使得物流成本攀升。

(二)技术相关层面还不完善

首先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范围内,装备技术也有所差异。例如南方相对湿润,北方相对干燥,这就直接对装配构建的防火以及保温技术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就现阶段来看,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构造要求的技术体系。其次,装配式建筑对预制构件有高精度要求。构件精度主要指构件本身的加工精度以及各个构件节点连接的精细化程度,现阶段加工出来的构件精度普遍较低,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需求。第三,专业技术人员力量不足,由于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较晚,在人才培养上还有这较大的空白,使得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缺乏最为基本的智力保障。

(三)政策标准体系不健全

首先,政府有关扶持政策还不健全。虽然现阶段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但是还未形成体系,没有具体的发展计划和措施,对相关企业的扶持和培养也缺乏力度。同时,相关的奖励政策在制定之后,由于缺乏实施细则,在落实上也存在着较大的阻力。其次,相关标准体系不健全。我国在装配式建筑的标准体系建设上还有很多的空白,很多时候仍然是使用现浇混凝土建筑的有关标准。且从目前来看,相关标准编制和修订仍然处于被动状态,难以满足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发展需求。

(四)市场环境有待优化

一方面有关研究表明,目前在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成本比传统建筑成本每平方米大约高出600元左右。这其中有一部分可以通过政府扶持来抵消,剩余的部分则由消费者来买单,这样会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另一方面,公众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度较低。房屋的安全性能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由于在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中房屋预制构件破坏严重,导致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一直受到社会公众的质疑,人们的购买意愿不强,导致企业对其关注度较低,企业转型意识不足。

三、促进装配式建筑突破发展瓶颈的对策

(一)降低总体成本

首先在设计阶段,最大限度的降低户型的差异性。因为越是统一的、简单的户型,越能够高效重复利用模具,这也能促进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进程。其次,科学制定预制率和装配率。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还不成熟,盲目追求高预制率和装配率势必会使得建造成本大幅度增加,因此要根据项目规模、企业自身的技术条件来确定合理的预制率、装配率。第三,合理选址和市场拓展。在工厂选址时,应当充分考虑附近的交通情况和市场需求情况,多找几个备选地点,进行充分的论证。同时在市场发展上,要在选址的基础上,朝着能够最大化降低物流成本的方向拓展。

(二)完善技术层面的相关问题

首先要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形成预制构件的通用体系和专用体系以适应不同建造要求。通用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够提高专业设计人员的设计速度和准度,而且也方便施工企业理解设计意图,方便项目施工。专用体系的建立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建造要求,保证建筑质量。其次,通过高新技术提升设计生产的精度。由于装配式建筑对于精度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应用相关的高新技术,例如BIM技术、3D打印技术等,从而保障装配式建筑的精度要求。第三,要加强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对上岗员工定期培训考核,提高从业人员的施工水平以及管理水平。

(三)健全政策体系

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逐步健全相关的政策体系,并更具政策制定相关的具体落实细则,从而让相关的装配式建筑企业在发展上能够真正得到政府的扶持,落实相关奖励资金。其次,要加快完善装配式建筑相关标准规范、计价标准。完善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检验标准体系,完善装配式建筑从设计、加工、施工以及验收全过程的操作规范标准以及相关监管方案等。完备的技术标准可以使装配式建筑在设计阶段更加标准化、规范化;装配式建筑清单目录以及计价定额的完善也会让装配式建筑有计价标准可以参考,使其计价结果更加准确。

(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首先,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相关的协会、企业要加大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宣传力度,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让大众了解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拍摄专门的装配式建筑纪录片在公共场所播放。其次,可以通过保障性住房,或者是政府投资来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特点决定了其建造规模需要达到一定的体量才能够均摊预制构件的开模成本,而我国保障房的建造刚好满足这一点需求。一方面保障性住房具有户型简单、单个房间面积小、方便设计等特点,十分便于标准化施工。另一方面保障性住房价格偏低,人们也更容易接受。

四、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建设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起步较晚,在很多环节上还存在问题,包括建筑成本相对较高;技术相关层面还不完善;政策标准体系不健全;市场环境有待优化等。因此,就需要政府和相关企业共同努力,降低装配式建筑的总体成本;完善技术层面的相关问题;健全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从而不断推动装配式建筑突破发展瓶颈。

参考文献

[1]吕玲雪,黄歌.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发展的PEST-SWOT分析[J].工程经济,2018,28(11):45-48.

[2]吴溪.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难点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8(22):65-66.

[3]刘鹏.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组织设计[D].聊城大学,2017.

[4]范新海.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J].施工企业管理,2017(05):31-32.

[5]徐雨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