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教学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1

《压强》教学案例

时丽强

(阳泉市第十五中学)

一、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重点的有两个:(1)压力的三要素的理解(2)压强的概念理解和计算。

在分析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的因素的问题时,采用了教材的设计,进行了一个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的一个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提出一些必要的引导性问题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期实现学生初步体会自我探究的基本流程、常用方法、思路。

教学思路的设计上始终秉承着以-----物理科学素养的培养、知识与技能并重,过程与方法体验,人文与科学的融汇------的理念为主导,设计教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的概念,体会压力的三要素,体会压力和重力的不同,体会产生的原因,体会压力是一种弹力。

(2)回忆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回忆二力平衡、反作用力,巩固受力分析力的技能。

(3)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4)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合作、探究压力产生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逐步增强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让学生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相关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及探究活动逐渐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态度。

(2)通过寻找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向学生渗透辩证的观点。

(3)通过学生对问题思考、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体会、感悟力学世界。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1)压力的概念。(2)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3)能运用压强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

2.难点

(1)压力的方向,压力与重力的区别。(2)压强概念的辨析及有关压强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

1、压力

[引入]师:出示课件图片

师提问:用物理的语言描述这些事例,找出这些事例中所包含的共同特征?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相同之处,都有压力产生,都产生了作用效果)

师提问:请同学们分析这些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不同之处,压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等不同)

师提问: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压力是什么?”

师:展示课件图片,学生分析画出压力的示意图。

师提问:你能说出压力的三要素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讨论思考回答,教师总结: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垂直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从而总结压力的定义: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说明:此环节的安排,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能够用物理语言表述生活现象的语言描述能力;使学生掌握通过比较、分析等思维方式进行探究提问的技能。)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的关系

师:出示课件图片,提问:两个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为什么的感觉不同呢?

(学生思考回答,不同之处:受力面积等不同)

师引导题问:谁能够根据这些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师: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我们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采用什么研究方法?

生:控制变量法

设计实验:师:如何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控制和改变压力、受力面积等变量?

说明:教师边启发边演示完成任务,设计实验要解决三个问题:显示什么,如何显示?控制什么,如何控制?改变什么,如何改变?通过这样的程式化的锻炼,可使学生有目的、有方法的进行实验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生:用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控制放在木块上砝码的个数控制压力;通过小桌的正放和倒放控制受力面积。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说明: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实验完全放给学生,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

4.请同学们说出实验的过程和得到的结论,教师追问:如何控制压力不变和受力面积不变的?

5.师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我们物理学中用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板书: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五、板书体现

(一)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二)压强:

1、物理意义: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3、公式:

4、单位:1Pa=1N/m2

六、课后反思

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回馈于生活。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在教学中注重了能力的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积累,在本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热情高,学习效果好。

总之,物理课堂需要立足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应让物理多于生活结合,让物理走进生活,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