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合培元生金汤对哮喘缓解期儿童肺脾肾虚症状评分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穴位注射合培元生金汤对哮喘缓解期儿童肺脾肾虚症状评分的影响

陈艳洋邓丽莎曾莺

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2010007)

陈艳洋邓丽莎曾莺

(佛山市中医院528000)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足三里合培元生金汤内服对哮喘缓解期儿童肺脾肾虚症状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4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仅予以天灸治疗,治疗组在天灸基础上同时予以中药培元生金汤内服及穴位注射足三里,依据病情分级水平进行阶梯式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降低哮喘患儿的肺脾肾虚症状评分,减少喘息发作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注射足三里合培元生金汤内服能有效降低哮喘患儿的肺脾肾虚症状评分,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穴位注射;足三里;培元生金汤;哮喘缓解期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A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本研究将中医治未病理念应用于儿童哮喘,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结合本院多年中医内服外治综合治疗儿童哮喘的经验,制定出了此治未病方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

1.1一般资料

140例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于本院儿科门诊的哮喘患儿,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70例。治疗期间失访11例,其中对照组8例、治疗组3例。各组儿童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哮喘诊断和分期标准参照文献[1]制定: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符合上述症状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中医辨证标准:肺脾肾虚证辨证标准参照《中医儿科学》[2]制定:易感冒,易疲倦,面色不华,大便溏薄或秘结,肢冷,自汗、盗汗,胃纳减,舌体胖,或舌体瘦、有齿痕,舌苔薄白或厚腻或花剥苔;气少乏力,喉中有痰,哮喘反复发作,常因气候变化时为外邪所乘而诱发。

1.3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5岁;入组前3个月未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合并严重的先天性疾病;合并感染性疾病或者其它疾病尚未完全控制;对代温灸膏或维D2果糖酸钙过敏、双侧足三里穴皮肤有慢性溃疡或其他皮肤问题可能影响注射。

2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哮喘日常防护教育管理及季节穴位贴治疗。季节穴位贴用代温灸膏,在农历三伏天从初伏前10天起,每10天贴药1次,共5次;三九天从一九起每9天贴药1次,共4次;春分、秋分各贴药1次(15~30分钟),穴位选择双定喘、肺俞、脾俞、肾俞4对穴位。

对照组:只给予基础治疗,治疗时间为1年。

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之外给予经验方培元生金方:紫河车5g,太子参10g,白术5g,茯苓10g,炙甘草3g,姜半夏5g,陈皮2g,地龙3g,鸡内金3g,用300ml水煎至100ml,于早餐后半小时温服。按病情分级(见表1)服药,3级者每周5剂,2级者每周3剂,1级者每周2剂。此外,还联合穴位注射双足三里穴,每穴用维D2果糖酸钙注射液0.5ml,维生素B12注射液0.125mg,以5号半针头垂直刺入0.5寸注入。按病情分级(见表1)注射,3级每周注射2次;2级者每周注射1次;1级者每2周注射1次。每治疗4周后均根据病情重新评估分级,治疗时间为1年。

表1儿童哮喘缓解期病情分级表

2.2观察指标及方法

观察指标:临床症状:每月通过门诊复诊或电话随防了解1次患儿日间症状(如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气促等)、夜间憋醒、喘息发作次数,并进行脾肾虚证评分[2]。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均采用LSD法,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4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1]制定:控制:日间症状≤2d/周,无夜间症状或憋醒,喘息发作次数≤2次/周,无活动受限者;部分控制:任何1周内日间症状>2d/周或≤2d/周多次出现,或有夜间症状或憋醒,或喘息发作次数>2次/周,或有活动受限者;未控制:在任何1周内出现≥3项“部分控制”中的特征。

3结果

3.1一般资料

其中治疗组男34例,女33例,年龄范围(1.2-4.8)岁,平均年龄(3.3±0.8)岁,病程(6.0-32.0个月),平均病程(17.4±7.0个月),身高范围(79.0-111.0),平均身高(96.5±6.8)cm,体重(10.5-19.7)kg,平均体重(15.0±2.1)kg;对照组男27例,女35例,年龄范围(1.3-4.5)岁,平均年龄(3.0±0.8)岁,病程(7.0-30.0个月),平均病程(17.2±6.4个月),身高范围(75.6-105.0)cm,平均身高(95.9±6.4)cm,体重(11.0-17.9)kg,平均体重(14.6±1.7)kg。

3.22组病例总体疗效比较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各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P<0.01;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综合治疗组比较,☆P<0.05,☆☆P<0.01。

4讨论

近十多年来我国儿童哮喘发病率仍保持上升的趋势,目前西医最有效的治疗药物是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并根据控制情况制定阶梯式的长期治疗方案。然而研究表明ICS可以显著改善儿童哮喘的症状和肺功能,但并不能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且使用ICS的早期,儿童的生长速率会受到一定的抑制。因此,在我国ICS仍得不到广泛的应用。

中医认为哮喘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哮喘缓解期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主要表现,故治疗当以扶正固本为要,补益肺脾肾,以改善患者机体内环境,调整免疫力,达到长期控制症状、减轻炎症的目的。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气道的防病能力,彻底消除气道炎症,从而达到预防哮喘发作的目的,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缓解期的系统治疗--治本的作用。

本课题采用季节穴位贴作为基础治疗,根据患儿肺脾肾虚症状轻重情况制定量化的肺脾肾虚症状评分表,评定治疗前后患儿脏腑虚损情况,并以此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之一。结果显示治疗组能较好地降低肺脾肾虚症状评分,改善肺脾肾虚症状,减少哮喘发作次数。

中药方剂采用的是我科邓丽莎教授经验方培元生金方,方中紫河车为君,善固肾元,温肾纳气,补益精血。全方具有培元生金之功效,从而达到健脾补肺、补肾纳气的目的。临床研究发现针刺或穴位注射足三里能促进或增强机体的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本研究选取足三里穴,注射维D2果糖酸钙和维生素B12,既能健脾固本,又可补充营养。应用维生素B12注射足三里穴位,可有效减少哮喘发作次数,缓解哮喘症状。培元生金汤口服同时结合穴位注射足三里,内外兼治,能够有效防治儿童哮喘,改善肺脾肾虚症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3.

[2]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1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