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信息服务的特点及其管理办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气象信息服务的特点及其管理办法

李雪

(甘孜州气象局四川康定626000)

摘要:气象信息服务是我国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完善,尤其是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以来,气象领域对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气象信息服务涉及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促进了气象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社会各个行业和人民群众对气象信息服务的精细化和个性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化气象信息服务发展势如破竹,气象信息服务市场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压力,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气象信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应不断提升气象信息服务的集约化和专业化特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气象服务需求。

关键词:气象信息服务;特点;管理办法

引言

近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共同努力和正确领导下,我国的气象服务能力和气象服务水平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强,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均占据重要位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对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和服务贸易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尤其是新媒体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气象信息服务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渠道,但同时也给气象信息服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我国气象服务发展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因此,应根据气象信息服务特点,不断优化升级气象信息服务管理工作,以提升气象信息服务质量。

1、气象信息服务特点

1.1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气象信息服务同新媒体之间的融合越发常见,各级气象部门借助于微信、微博、QQ等社交软件推出气象服务公众号,各个网站、论坛逐渐成为气象部门发展气象服务工作的侧重点。再加上巨大的网民数量与新媒体之间的结合增加了气象信息服务的覆盖范围,受众人数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社会大众借助于新媒体平台不仅可以获取所需要的天气信息,还能同发布者实现互动交流。为了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天气信息,还能将天气实景图片与气象信息内容进行结合,方便用户预览,用户可以对接收到的气象信息进行转发,此时就从信息接收者转变为气象传播者,会使气象信息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1.2气象服务产品的个性化特点突出

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的需求也开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受到地区、城乡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气象服务产品用户群差异化特征越发显现。社会中的各个行业和人民群众对气象信息服务产品的个性化需求逐渐增强,为了提升气象信息服务的受众群体数量,气象部门应根据广大受众者的需求,结合不同年龄受众群体特点和喜好,尽快研发出不同种类的多元化气象服务产品。

1.3气象信息服务均等化

现阶段,气象信息服务存在着均等化问题。农村地区的气象信息服务质量同城区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一,农村地区大都偏远,政府部门对其的资金投入较少,再加上基础设施不甚完善,又是气象灾害频繁出现的区域,使得气象信息服务质量不高;其二,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为落后,针对付费的气象信息服务,大部分的农牧民都敬而远之,使得气象信息服务覆盖范围不足;其三,农村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最新的信息服务形式和技术不能尽快落实,在实现城乡气象信息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存在很大难度。

1.4效益评估逐渐下降

在对气象信息服务评估管理过程中,气象信息服务单位的效益值不断增强,而用户的效益则在不断下降,这种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特点较为突出,各方面提供信息的真实性水平均会对其产生影响。评估方法的使用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效益评估方法仍旧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在评估过程中各种假设会导致最终的评估结果同实际情况脱节。

2、气象信息服务的管理办法

2.1提升气象服务能力

加快建立农牧业气象服务体系,做好高原特色作物和畜牧业生产气象服务,加快四省藏区农经网、农牧区气象信息员队伍和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加大农业气象适用技术推广,为粮食增产和农牧业生产提供气象保障。不断完善气象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加快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应急预案编制,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调查、隐患排查和区划评估,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加快建立使用“双语”表达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藏语天气预报影视节目制作系统,扩大预警信息公众覆盖面。开展水资源管理、交通、旅游等特色产业气象服务,加大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气象保障力度。加快四省藏区人工增雨防雹基地建设,加强州、县两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装备、固定作业点及作业指挥体系建设。

2.2不断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

为了进一步增强管理质量和硬性保障的规范性水平,应使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建立起完善的气象信息服务管理运行机制。首先,应尽快制定出规范统一的气象信息服务规范,并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气象信息服务管理规范性和标准化的同时,为服务主体流出一定的管理余地;其次,制定完善的人员流动机制,为了弥补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可以实行岗位轮换的方式,不断提升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

2.3解决城乡气象信息服务管理失衡

可以从调节薪资待遇、改善农村地区工作环境等方面入手,在社会中公开招聘一批优秀的气象专业人员扩充到农村地区现有的气象信息服务队伍中,深入农村地区开展调研工作,上级部门应给予农村地区优秀人才一定的补助,以此吸引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投入到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工作中来,通过引进外来人才来缓解城乡气象信息服务管理失衡的问题。

2.4做好新媒体下气象信息服务

一是在预报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让气象信息服务含金量更高。根据公众需求,提高服务针对性,想公众所想,让公众有更多的气象获得感。二是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积极推动“互联网+气象科普”行动,打造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互联网信息发布平台,借助多样化的互联网平台,让民众获取信息更便捷,气象服务更贴心。三是规范互联网信息发布流程,加大监督考核力度。线上线下信息发布要规范审核流程,避免庸俗化、娱乐化倾向,对互联网气象信息发布中出现重大错情、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加大通报约谈力度。

结论:

综上所述,气象信息服务在人民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随着科学技术的水平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增强,气象信息服务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不断满足广大用户气象信息服务的需求上。新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使用给气象信息服务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下,做好气象信息服务管理工作显得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雍新芳,卢德全,邹红,等.南充市公众气象信息服务的发展现状和思考[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5,35(2).

[2]熊千其.发展气象信息服务的思路探析[J].社会科学:文摘版,2017(2).

作者简介:李雪(1987-),女,汉族,四川万源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预报服务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