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与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3

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与治疗

徐大明赵琳

(莱西市中医医院山东青岛266600)

【摘要】静脉血栓形成是指静脉内血液发生不正常的凝结。血流瘀滞、血管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是骨科手术后引发静脉血栓的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被认为是诊断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好方法,采取适当干预措施可有效防治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

【关键词】骨科手术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9128-6509(2015)12-0005-02

静脉血栓指的是患者静脉血管内血液产生不正常凝结,而骨科手术又是诱发静脉血栓的常见因素。骨科手术后,患者下肢静脉如果发生血栓,往往会很快引起患者小腿肿胀、下肢水肿、低热、肌肉疼痛或压痛等一系列临床反应,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对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骨科手术后引发静脉血栓的因素

1、血流瘀滞。患者骨折后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制动,手术过程中,患者长时间采用被动体位、加上肢体损伤后患者肌肉张力降低,就会使静脉回流较慢。

2、血管内膜损伤。严重的骨折、手术过程中牵拉、止血带压迫、下肢静脉穿刺输液,都会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

3、血液高凝状态。手术后,由于禁食﹑禁水,可能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血液浓缩。好发的因素有年龄>60岁,有恶性肿瘤、静脉血栓史、下肢静脉曲张、肥胖、慢性静脉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病史。

4、手术引发机体应激状态。有研究表明,手术将会使患者产生应激状态,肾上腺素水平会升高,可导致血管痉挛,引发组织缺血;麻醉状态下,人体调节温度的机能受到抑制,体温会降低,这些都是诱发血栓因素。

二、骨科术后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

仅仅凭借肢体疼痛、肿胀、浅静脉明显曲张等体征及临床症状,无法当做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靠依据。作为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逐渐被认为是首要的诊断方法。

1、诊断方法为:患者仰卧位,下肢暴露稍外展外旋,顺次检查髂外、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胫前静脉及大隐静脉全程;患者俯卧位,顺次检查腘、胫后、腓静脉、小隐静脉。在检查患者小腿肌肉静脉丛时,应要求其抬高足部,使肌肉放松。探头从股静脉自上而下沿着血管走行扫查,将纵切、横切结合,用实时超声来观察管壁、管腔以及周围结构,连续移动探头,逐渐扫查成像,根据二维图像来观察管径、管壁及管腔内的血栓情况;用能量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图观察彩色血流状况。记录下血栓的部位、大小以及栓塞程度。CDFI显示彩色血流充填,充盈缺损,PW测量血流速度,应注意双侧对比,挤压远端的血管显示血流充盈情况。

2、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图像、血流特征:超声检查显示,正常下肢的深静脉血管特点为:管壁薄且光滑,管腔内血流呈无回声,彩色血流充盈好,连续性好,探头挤压管腔闭合。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血管逐渐变细,有时能动态观测到管腔内云雾状回声随血液流动,是红细胞散射导致的。超声检查显示,急性栓塞患者的特点为管腔内见较均匀实性低回声或极低回声,栓塞部位的静脉管腔内径增宽,探头加压管腔不能闭合。CDFI检查栓塞部位无血流信号或探及少量血流信号;在乏氏动作或挤压远侧肢体后病变段的静脉管腔内无血流信号。亚急性栓塞的超声声像图为,管腔内的回声由实性低回声渐渐变为实性中等回声,血栓收缩溶解变小,管腔也随之变小,探头加压,管腔不能完全被压瘪,CDFI检查在管腔边缘处可见较细条状血流信号,在乏氏动作或挤压远侧肢体后,病变段静脉管腔内血流信号无明显变化。慢性栓塞超声声像图表现为栓塞部位静脉管径正常或变小,管壁呈部分或弥漫性增厚,回声增强,静脉瓣增厚、僵硬,管腔内呈条索状实性回声,或附壁实性回声,管壁增厚,血栓与静脉壁已广泛粘连、紧密的附着于管壁。CDFI管腔边缘处可见点线状、轨道状血流,部分可见远段静脉侧支循环开放。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实时、准确、无创、可重复应用等几个优点,既可以确定下肢血栓部位、范围、形态和回声特征,了解侧支循环形成和管腔阻塞的情况,又可以提供血流动力学信息。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不管是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还是评价治疗效果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三、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

1、入院后进行评估。吸烟、高龄、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有严重外伤史及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史的患者,在术后最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入院后,应详细询问其病史,并对其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血脂、血糖等进行测定。

2、入院后及时做好各项检查。对于髋部骨折患者,入院后要对其常规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下肢静脉血栓。

3、手术后要保持引流管通畅,减少局部压迫,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术后要适度补液,患者应多饮水,避免因脱水增加血液的粘度。要定时翻身,嘱患者翻身时应避免患肢受压。

4、在术后第1日,要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治疗,并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

5、采用物理治疗。每日2次进行下肢循环驱动、应用抗血栓梯度压力带等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避免血液滞留。

6、指导患者及早循序渐进的进行功能锻炼。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泵练习、髋关节周围肌肉肌力训练等。这样能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防止肌肉萎缩和血栓发生。

7、注意观察患者下肢情况。如果无其他原因,患者下肢突然肿胀,感觉胀痛、皮肤潮红、温度升高,则可能发生了静脉血栓,需要进一步检查、治疗。

8、向患者做好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下肢静脉血栓仍然可能发生,应继续加强功能锻炼,服用抗凝药物。

四、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1、心理护理。在骨科手术及术后康复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肢静脉血栓会引起下肢肿胀疼痛,患者一般有恐惧紧张心理,严重的会影响饮食和睡眠。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告知其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使其更好配合治疗。

2、卧床休息。患肢应抬高20~30°,不可剧烈运动;禁止热敷、按摩,以防栓子脱落。每日对肿胀肢体周径进行测量,并与健侧比较。

3、注意观察下肢水肿、皮温、皮色、足背动脉搏动的情况。

4、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一旦患者出现胸痛、气短、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则可能发生肺栓塞,应立刻

参考文献

[1]孟强,董曼丽,陈文利,等.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特点(莱西市中医医院山东青岛266600)

【摘要】静脉血栓形成是指静脉内血液发生不正常的凝结。血流瘀滞、血管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是骨科手术后引发静脉血栓的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被认为是诊断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好方法,采取适当干预措施可有效防治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

【关键词】骨科手术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9128-6509(2015)12-0005-02

静脉血栓指的是患者静脉血管内血液产生不正常凝结,而骨科手术又是诱发静脉血栓的常见因素。骨科手术后,患者下肢静脉如果发生血栓,往往会很快引起患者小腿肿胀、下肢水肿、低热、肌肉疼痛或压痛等一系列临床反应,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对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骨科手术后引发静脉血栓的因素

1、血流瘀滞。患者骨折后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制动,手术过程中,患者长时间采用被动体位、加上肢体损伤后患者肌肉张力降低,就会使静脉回流较慢。

2、血管内膜损伤。严重的骨折、手术过程中牵拉、止血带压迫、下肢静脉穿刺输液,都会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

3、血液高凝状态。手术后,由于禁食﹑禁水,可能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血液浓缩。好发的因素有年龄>60岁,有恶性肿瘤、静脉血栓史、下肢静脉曲张、肥胖、慢性静脉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病史。

4、手术引发机体应激状态。有研究表明,手术将会使患者产生应激状态,肾上腺素水平会升高,可导致血管痉挛,引发组织缺血;麻醉状态下,人体调节温度的机能受到抑制,体温会降低,这些都是诱发血栓因素。

二、骨科术后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

仅仅凭借肢体疼痛、肿胀、浅静脉明显曲张等体征及临床症状,无法当做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靠依据。作为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逐渐被认为是首要的诊断方法。

1、诊断方法为:患者仰卧位,下肢暴露稍外展外旋,顺次检查髂外、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胫前静脉及大隐静脉全程;患者俯卧位,顺次检查腘、胫后、腓静脉、小隐静脉。在检查患者小腿肌肉静脉丛时,应要求其抬高足部,使肌肉放松。探头从股静脉自上而下沿着血管走行扫查,将纵切、横切结合,用实时超声来观察管壁、管腔以及周围结构,连续移动探头,逐渐扫查成像,根据二维图像来观察管径、管壁及管腔内的血栓情况;用能量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图观察彩色血流状况。记录下血栓的部位、大小以及栓塞程度。CDFI显示彩色血流充填,充盈缺损,PW测量血流速度,应注意双侧对比,挤压远端的血管显示血流充盈情况。

2、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图像、血流特征:超声检查显示,正常下肢的深静脉血管特点为:管壁薄且光滑,管腔内血流呈无回声,彩色血流充盈好,连续性好,探头挤压管腔闭合。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血管逐渐变细,有时能动态观测到管腔内云雾状回声随血液流动,是红细胞散射导致的。超声检查显示,急性栓塞患者的特点为管腔内见较均匀实性低回声或极低回声,栓塞部位的静脉管腔内径增宽,探头加压管腔不能闭合。CDFI检查栓塞部位无血流信号或探及少量血流信号;在乏氏动作或挤压远侧肢体后病变段的静脉管腔内无血流信号。亚急性栓塞的超声声像图为,管腔内的回声由实性低回声渐渐变为实性中等回声,血栓收缩溶解变小,管腔也随之变小,探头加压,管腔不能完全被压瘪,CDFI检查在管腔边缘处可见较细条状血流信号,在乏氏动作或挤压远侧肢体后,病变段静脉管腔内血流信号无明显变化。慢性栓塞超声声像图表现为栓塞部位静脉管径正常或变小,管壁呈部分或弥漫性增厚,回声增强,静脉瓣增厚、僵硬,管腔内呈条索状实性回声,或附壁实性回声,管壁增厚,血栓与静脉壁已广泛粘连、紧密的附着于管壁。CDFI管腔边缘处可见点线状、轨道状血流,部分可见远段静脉侧支循环开放。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实时、准确、无创、可重复应用等几个优点,既可以确定下肢血栓部位、范围、形态和回声特征,了解侧支循环形成和管腔阻塞的情况,又可以提供血流动力学信息。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不管是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还是评价治疗效果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三、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

1、入院后进行评估。吸烟、高龄、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有严重外伤史及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史的患者,在术后最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入院后,应详细询问其病史,并对其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血脂、血糖等进行测定。

2、入院后及时做好各项检查。对于髋部骨折患者,入院后要对其常规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下肢静脉血栓。

3、手术后要保持引流管通畅,减少局部压迫,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术后要适度补液,患者应多饮水,避免因脱水增加血液的粘度。要定时翻身,嘱患者翻身时应避免患肢受压。

4、在术后第1日,要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治疗,并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

5、采用物理治疗。每日2次进行下肢循环驱动、应用抗血栓梯度压力带等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避免血液滞留。

6、指导患者及早循序渐进的进行功能锻炼。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泵练习、髋关节周围肌肉肌力训练等。这样能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防止肌肉萎缩和血栓发生。

7、注意观察患者下肢情况。如果无其他原因,患者下肢突然肿胀,感觉胀痛、皮肤潮红、温度升高,则可能发生了静脉血栓,需要进一步检查、治疗。

8、向患者做好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下肢静脉血栓仍然可能发生,应继续加强功能锻炼,服用抗凝药物。

四、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1、心理护理。在骨科手术及术后康复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肢静脉血栓会引起下肢肿胀疼痛,患者一般有恐惧紧张心理,严重的会影响饮食和睡眠。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告知其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使其更好配合治疗。

2、卧床休息。患肢应抬高20~30°,不可剧烈运动;禁止热敷、按摩,以防栓子脱落。每日对肿胀肢体周径进行测量,并与健侧比较。

3、注意观察下肢水肿、皮温、皮色、足背动脉搏动的情况。

4、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一旦患者出现胸痛、气短、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则可能发生肺栓塞,应立刻

参考文献

[1]孟强,董曼丽,陈文利,等.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特点[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16(5):245.

[2]张雪林.磁共振成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04.

[3]赵林珊,王洪新,陈泽峰.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病例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1):70.

作者简介:

徐大明(1978-)男,山东省青岛莱西市人,民族:汉职称:初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中医骨科

赵琳(1980-),女,山东省青岛莱西市人,民族:汉职称:初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医学影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