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内部审计转型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转型思路

程宏杰

(义煤集团审计部,河南义马472300)

摘要: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的必要性,并就构建内审新模式、内审重点、转变审计方式方法方面对审计转型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模式;风险控制;绩效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A-020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原有的局限性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审计署2008年在“推进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研讨会”上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要深化“内部审计的转型”,应着力转型放在“精细化”和“全过程”上。如何尽快实现内部审计的转型,充分发挥内审的作用,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的必要性

(一)改变内部审计现状的需要

宏观上,内部审计缺乏足够的法规支撑,业务操作无准则可循。法律法规不健全是导致内部审计成效不大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来,我国各级主管部门也先后制定了不少的法律法规,2003年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也先后制定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及具体准则,但这些法律法规还远远不能满足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的需要,造成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微观上,企业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内部审计与经营管理不能和谐并进。从企业内部来看,许多领导人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没有被纳入企业重要活动,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受冷落,这些是我国内部审计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企业普遍存在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审计工作性质明显有别于其他一般职能部门,但大部分企业领导人却把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于与其他职能部门等同的水平线上,并隶属于经营者的管辖范围内,甚至有的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经理管辖,无疑使内部审计面临“组织机构上的陷阱”。无法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

其次,内部审计观念落后。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仍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上,经营审计较少,管理审计则基本上没有涉及。内部审计的目标停留在查错补漏上,没有转变到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效率上来。另外,由于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内部审计范围过窄;企业风险管理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使得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

再次,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落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无纸化办公成为现实,内部审计作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理应实现网络化,而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致使内部审计工作严重滞后,起不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服务作用。

此外,人员专业素质不容乐观。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审计科班出身的人较少,改行的人多,专业技术素质偏低,有的只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更有甚者对审计业务一窍不通,难以深层次地发现问题,与内部审计师应具备财务、会计、审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经济、金融、工程、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的要求相差甚远,难以保证执业水平。

(二)内部审计转型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指出:我国在经济工作方面,要克服片面追求数量和速度的倾向,真正把经济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推动内部审计转型起到积极的作用。内部审计是促进经济增长、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有力工具,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为内部审计发展带来机遇和动力。(三)内部审计转型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外部制约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账务表面的错误会越来越少,因此要求内部审计必须将职能从传统的监督检查转向内部管理服务,将内部审计的重点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内部审计部门要拓宽领域,树立“监督寓于服务,防范胜于纠错”的工作理念,关注组织的目标,关注绩效,创新审计理念,以审计为主体的监督向审计组织协调、整合监督资源的大监督体制转变,从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和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及时转型,建立“服务导向型”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才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转型思路

(一)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

独立性是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条件之一。机构的独立性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在报告结果时必须独立,在确定审计范围、实施审计程序、报告审计结果时不受干扰。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就要完善企业内部组织架构及经营体制,改变不合理的隶属关系。

对于大型但经营模式较单一,且专业化经营程度较高的公司和企业,建立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模式。它既可以接受所有者委托,对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第一层次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亦可对高层管理者与其下属之间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这样内部审计机构直属领导层次高,独立性强,权威性高,工作容易开展。对于实行多元化经营的大型公司,建立董事会和总经理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审计部模式。在董事会下面设审计委员会,主要对总经理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控,同时,在总经理下面设审计部直接对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主要对总经理以下管理层次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而审计委员会对审计部可以进行业务指导,必要时可给予特殊授权,使其对总经理层进行监控、评价和服务等。对于一般的中小型企业或公司,可建立总经理领导下的审计部模式,而对总经理的监督则可由所有者设置监事等来进行。

(二)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要转向:以绩效审计为中心、以风险控制为目标

现代内部审计的业务主要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展开全面审计,可涉及组织机构和内部控制、经营和管理、生产和质量、成本和销售等方面。同时,审计的重点则转变为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和风险控制,从中寻找疏漏,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使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性、效益性和效果性不断提高,从而达到内部审计的“再控制”和“管理服务”功能,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面对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变化,内部审计重点调整为:以开展卓有成效的、以深入掌握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的全面审计,改传统的单一财务收支为涵盖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的全面审计;实现传统内部审计重点的转移,坚持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中心,积极开展内控制度评审和风险控制,遵循制度和风险相结合导向审计方式的原则,展开事前及事中的控制。内部审计能够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独特的作用。能够从客观的、全方位的角度管理风险。风险在企业内部具有感染性、传递性、不对称性等特征,即一个部门造成的风险或疏于风险管理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不是由其直接承担,而是会传递到其他部门,最终可能使整个企业陷入困境。因此,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控制需要从全局考虑。而由于各业务部门往往着眼于本部门利益,很难做到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风险控制。内部审计部门由于不从事具体业务活动,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这使得它们可以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管理部门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绩效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审计类型,通过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微观审计和深入分析,揭露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国有资产损失、浪费、流失等重大问题,对规范政府行为、减少财政资金损失、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全面开展绩效管理的有利环境下,绩效管理过程中的绩效目标、绩效预算、绩效指标成为绩效审计的重要绩效评价依据,绩效审计也成为绩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发挥着监督、促进绩效管理有效实施的作用。(三)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采用先进审计方法和新技术

1.组建高素质的复合型审计队伍

所有的工作都必须依赖人去实现,因此,建立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型内部审计队伍,适应审计工作不断创新的需要,这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条件。要组建高素质的复合型审计队伍,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改进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现有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基本上都是财会专业,在经营管理知识方面有所欠缺,无法满足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为此,在内部审计人员中加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法律人员的比重,以组成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内部审计工作组,逐步改善内部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使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趋向合理。

另一方面,加强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能力的培养。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要不断通过后续教育,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加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有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和为企业管理服务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内部审计队伍。

2.注重引入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

随着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加强审计管理,需要大力推广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供内部审计部门借鉴与使用。利用计算机比手工可以更迅速、更有效地审阅、核对、分析、比较企业的各种信息,可对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及会计工作实施有效的监控与评价,并可对企业资金、各种资产进行密切跟踪,从而有利于评估企业风险以及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⑤①

参考文献:

[1]程时军,企业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趋势,冶金财会.2008.8

[2]张余仁,张耀森,试论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农业经济.2008.2

[3]陈平平,浅谈内部审计的转型,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4]王玉峰,姜海峰,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转型问题思考,财会月刊.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