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人事管理中激励制度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浅谈企业人事管理中激励制度的运用

李建东

李建东/唐山通力齿轮有限公司

【摘要】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当今社会,最根本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有了人才,如何管理好、使用好显得尤为重要。现代人事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而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使每个员工具有足够的工作动力。这种动力就来自于激励。本文首先介绍了激励的基本内容和理论,然后分析了激励在现代人事管理中的作用,最后探讨了企业人事管理中激励制度的运用。希望对提高企业人事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企业;人事管理;激励;运用

一、激励的基本内容和理论

所谓激励,就是指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工作环境,行为规范以及一系列外部奖励、惩罚形式,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系统活动。换言之,激励就是组织和管理者通过施加外部刺激,对员工行为背后的动机产生作用,使员工按照组织希望的方式采取行动,达到个人努力与组织目标的一致和统一。它改变了传统对人的看法与管理模式,引起了管理领域的一次深刻革命,也缓和了人与物,人与人之间一定的紧张关系,从而带来了组织的稳定与发展。但是要懂得激励的方法,首先要懂得激励理论,在此只简要介绍一些著名的激励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

这是最著名的激励理论。马斯洛的这一理论将人的需要划分为5个层次,依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是:一、生理的需要,包括衣食住行、性、疾病治疗等生存需要,这是人类为了维持个体和种群的生存发展所必须的基本需要;二、安全的需要,主要涉及人身健康与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退休及养老保障等方面;三是爱与归属的需要,表现为渴望爱与被爱、友谊、相互忠诚和信任、和谐的人际关系、归属于某一群体、被接纳、被支持等;四是尊重的需要,表现为追求独立、自由、自信、成就感、名誉、地位、社会认可、受重视等;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指追求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最终成为自己想成为和应该成为的那种人。

(二)双因素理论。

美国的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别具一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一类事物当它存在时可以引起满意,当它缺乏时不是引起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另一类事物当它存在时人们并不觉得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当它缺乏时则会引起不满意。前者称之为激励因素,后者称之为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亦称维持因素,类同于必要的卫生条件可以预防疾病,但不能使人们增强体质。有些管理措施,如工作稳定性、工资水平、劳动保护与安全条件、领导水平、福利待遇、人际关系等等,如果运用不当,会导致不满,甚至会引起怠工和辞职;如果处理得当,职工认为理应如此,并不会感到特别满意而使生产力增长,它们只能预防怠工带来的损失。保健因素一般与工作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有关。激励因素亦称积极的增进因素,而不仅局限于维持原状。一些管理措施,如工作本身的挑战性、职业上的成长与发展、工作的责任与权限的委托及下授等,这类因素处理得当,不仅使员工能力不断增长,同时使员工产生持久、充分的工作满意感,极大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甚至使他们对保健因素的缺乏具有较强的容忍力。激励因素一般以工作内容为中心,或者说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激励。

(三)公平理论。

在激励过程中,职工之间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在工作中所付出的代价(时间、精力、能力和经验)与自己所取得的报酬同别的职工进行权衡比较。职工要求自己在与别人付出同样的情况下,也能与别人一样得到同样的报酬。这就是美国管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

二、激励在现代人事管理中的作用

(一)对组织成员而言。

⑴激励可以强化一个人的动机,从而强化其行为,使其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需求欲望产生动机,动机决定行为,动机推动行为来实现欲望。因此,动机的强弱对行为和欲望的实现程度有着重大的影响。⑵激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向,使其行为符合社会的需要。当一个人的行为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时,可以采取负激励的办法,以抑制其动机和行为,并把其动机和行为引导到社会需求的方面来。⑶激励手段的正确运用,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当激励方向符合社会发展方向时,这种激励手段有助于员工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努力增加自己的知识和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对人事管理工作而言。(1)有利于推动以个人为中心的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强调管理工作首先要把员工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实现统一起来,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个人的需要。(2)有利于推动能动的、创造性的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强调管理人员在采集不同特征的员工信息进行分类研究,对各种激励方案进行比照筛选,对激励过程和结果进行反馈跟踪时,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3)有利于推动动态的人事管理系统的建立,强调在人事管理中,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方法可循,为了充分挖掘员工潜力,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员工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互促进、双发展的管理目标,就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环境变化、适应发展要求、能够有效激励的人事管理系统。

三、企业人事管理中激励的运用

(一)思想政治工作。

我们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组织成员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协调个人与组织的利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主人翁责任感。具体要强化6个观念:(1)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的观念;(2)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3)公平竞争的观念;(4)团结协作的观念;(5)个人实现与组织发展的观念;(6)系统思维的观念。

(二)奖惩方法。

这是一种最古老的有效的激励方法之一,尤其是在现阶段的中国。这对于表彰先进,推动后进,提高组织人员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维护组织纪律具有明显的作用。在精神方面,当面称赞,通报表扬,授予称号,记功等;在物质方面,包括授予奖品或奖金,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晋升等。

(三)创新与发展。

要使组织成员充分发挥作用,还应让人员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如鼓励人员之间的竞争;破格提拔组织成员,使其对前途充满信心;适当授权,可有效地促进下级成长和发展,使组织人员建立信任感、责任感,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贡献出全部的干劲和才能。

总之,在人事管理中,激励是一个不可忽视并应予以充分发掘与尊重的宝藏。现代化的管理,人的因素与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人员的激励好坏关乎组织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刘贵军.激励的权变原理及其在人事管理实践中的运用[J].理论探索,2004,(28).

[2]杨建云.论教师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的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2003,(1).

[3]王汉金.人才租赁激活人才使用[J].人事管理,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