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主要成因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主要成因及对策

胡志祥

胡志祥

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在职研究生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现状,从人为因素、制度因素分析产生操作风险的原因,同时制定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风险管理

作为银行最古老的风险之一,操作风险是伴随着银行业务的诞生而存在的。目前,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新资本协议中明确将操作风险列为继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之后的商业银行第三大风险,并纳入资本监管范畴。而操作风险的根源在于人,管理好人,便是化解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最好办法。

一、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现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了基本风险管理体系,基本上保证了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从国内的现状来看,各家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上存在诸多缺陷,集中表现在错误的操作风险管理理念、风险识别不足、不健全的操作风险管理架构和单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手法等。

1、风险识别不足

国内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关注时间较短,尚未真正全面认识风险。国内商业银行在对操作风险的认识上存在四大误区:一是认为操作风险就是操作性风险或操作中的风险,尽管操作性风险是操作风险中发生频率最大、占比最高的风险类型,但操作性风险不能等同于操作风险,这样将极大地缩小了操作风险所包含的范畴,并且进一步认为操作风险的管理只是内部审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导致风险管理事实上的失效;二是将操作风险等同于金融犯罪。将操作风险等同于金融犯罪,往往也会使银行无意识地缩小操作风险的管理范围,错误地将操作风险管理等同于金融犯罪管理,从而将操作风险管理职责不恰当地赋予内部审计或安全保卫部门。这恰恰是造成目前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进展缓慢的原因所在;三认为操作风险是无法计量的,因而不能为其分配资本;四是认为各种操作风险事件之间是孤立的、毫无联系的,从而缺乏对操作风险的整体认识和把握。只有看到各种操作风险事件之间的联系,才能准确地描述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进而从整体上把握操作风险。这正是巴塞尔委员会关于操作风险定义的基础所在。那种以孤立的、隔离的眼光看待操作风险的做法只能将各个操作风险视作突发事件,也就无法从整体上把握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

2、对于操作风险关注度不足,缺乏操作风险管理的正确定位

由于操作风险的管理无法快速且直观的获得收益,故我国商业银行长期的对于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风险管理手段的完善关注度不足,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缺乏操作风险管理的正确定位。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对于操作风险主要面临不能正确处理操作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关系、能正确处理操作风险管理与其它风险管理关系的问题。现在由于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商业银行不断的在强调业务发展,而往往操作风险的严格执行会妨碍非合规业务、擦边球业务的进行。与此正好相反,合理、严格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执行,正是现代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一方面,是银行长远发展的奠基石。

3、缺乏足够的经验预防和化解风险

基于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关注度不足,直接导致的结果是风险管理方法比较落后,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方法预防和化解风险。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长期以来以定性分析为主,主观性较强,如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主要是合规性分析和违规检查,缺乏量化分析,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客观性、科学性不够。与国际先进银行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相比差距很大。另一方面,过分依靠内部审计,忽略外部审计力量。现银行操作风险审计均以自查和上级检查为主,缺乏专业机构的合规检查。同时,出于保密的考虑,商业银行并不愿意邀请外部审计。再次,由于现在操作流程电子化程度很高,同时每日操作数据庞大,但是商业银行在电子化防范操作风险方面显得较为缺乏。在对操作风险的管理上,国外越来越多地采用电子手段,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确保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在对操作性风险的审计监督上,国外银行大多也采用了电了审计的方式。在这方面,国内银行要走的路似乎还很长。

二、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产生的主要原因

计算机技术和金融工程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水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的因素在操作风险管理中不再重要。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产生,归根到底是人的风险。所有的操作流程均有人制定,又由人来执行。在操作流程制定方面,严密的流程至关重要;在流程执行方面,人的道德风险至关重要。

1、人为故意因素

相关数据显示,人为欺诈、隐瞒是操作风险的发生重要原因之一,并且导致的结果非常严重,甚至直接导致银行的倒闭。

我国商业银行随着银行业务不断扩大,机构增多,员工总数也上涨,加大了对人员管理的难度。由于银行对员工的思想教育不够重视,使银行内部部分人员出现道德操守问题,人生价值观扭曲,经不起金钱诱惑,诈编银行资金等。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内部人员为自身利益,受个人价值取向与道德情操左右,利用信息优势,违反制度规范,盗窃或诈骗银行和客户资金。由于银行和员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完全了解员工动机和行为倾向,无法完全获得员工拥有的信息,由于银行和员工的利益不完全一致,加之风险偏好不一致,因此银行员工为了自身的利益可能采取一些对银行有负面影响的行为,如内部欺诈、内外勾结等。人为故意因素是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制度因素

操作流程是由人指定的,而流程的严密性、可执行性,直接关系到流程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度。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化不断提升,业务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导致操作流程越来越长。同时,过于严格、复杂的操作流程将影响业务的发展,降低客户体验度,导致竞争力下降。

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现普片面临内控制度体系不完善、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等问题。商业银行内部存在大量的规章制度,缺少系统的整理,其中有些制度规定过于原则化、简单化、缺乏操作性、难以实施。有的基本规章制度存在盲点,有些制度规定已经过时,没有得到及时的废除,有些制度规定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不利于协调执行,众多规章制度表于形式。

三、操作风险的化解办法

根据巴塞尔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新资本协议》和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操作风险分布于银行业的各个经营管理层次,贯穿于经营管理活动的始终,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存在通过有效管理而获利的可能不同,操作风险无法创造利润。一些银行已将操作风险置于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同样重要的地位,开始建立专门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制定并完善识别、评估、监测和缓释操作风险的原则、政策和方法。针对于人为故意因素和制度因素的操作风险发生原因,可以制定相应对策。

1、加强员工录用审核,强调职业道德教育、业务技能学习

在员工录用阶段,综合能力考核中,要加大对于个人信用、道德的考量比例,对于信用情况和道德情况不佳的采取一票否决,从根源上防范操作风险。

对于现有人员,一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培训。银行业务团队中,由于缺乏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存在部分员工风险意识较为淡薄,责任心不强,对规章制度学习理解不够,执行随意性较大,难免诱发操作风险;二是需要对员工思想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性本是利己与利他的矛盾统一,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人性的缺陷很容易暴露。从内部管理上讲,收入分配不公、高层贪污腐败、管理查处不严都激发了银行人员内部作案的动机和冲动:从外部监管而言,监管力度弱、处罚轻,犯罪成本低,使得一些人怀着侥幸心理,以身试法、铤而走险。

2、完善制度,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包含操作风险的辨认、评估、监视监测、缓释、掌控和报告等程序和环节的风险管理体系。为了达到建立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目标,首先就要做到及时的对产品进行检查和评估工作、避免在活动和系统之中产生操作风险;其次就是要采用一套程序,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监测操作风险的具体情况和比较大的损失,实时的做好报告;最后要按照实际情况采取比较合适的策略、措施、程序来尽量避免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并按照该情况实时的调整风险政策。

参考文献:

[1]厉无畏,朱淑珍.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关系研究[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2).2004.1.

[2]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新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三)[M].2003,(04).

作者简介:

胡志祥,湖北咸宁人,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管理学双学位,现天津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在读,就职于建行天津武清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