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上的实践浅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上的实践浅议

李景丽齐玉娟

山东省昌邑第一中学261300

小组合作学习涉及社会互赖论、选择理论、发展理论、自控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论等多个理论。这些理论的共通之处在于,人是生活在群体中的,除了竞争还有合作关系,会产生互赖的关系。就学生而言,学习是一个与他人一起进行建构的过程,只有与同伴一起才能更好地认知、更快地解决问题。从学生的心理需要而言,他们也需要被关注、被认同,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上的初步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简单包括“创设情境,制定目标——自主探究、小组互助——组际交流、整理评价——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制定目标。

教师精心安排本节课的引入或数学背景,使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兴趣中,制定便于学生理解和操作的学习目标,要有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制定以导学案为基础的学习路线图,使学生进入读书自学、思考探究的状态。

2.自主探究,小组互助。

在新授前先让学生尝试性地自学,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寻求答案,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案,完成课本基础知识的预习,把有疑难的数学问题记录下来,在学生自学而不得解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小组讨论,通过相互提问、相互帮助、共同探讨解决疑难数学问题,将自学成果转化为全组成员的共同成果,拓展和加深对数学新知学习及学习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3.组际交流,整理评价。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加以归纳,选取有代表性的共性的问题组织交流,为全班提供再次交流信息的机会。一个小组抢先发言后,其它组可作即时补充,师生对小组汇报的探究结果进行评价,对没有想到的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大讨论,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

4、精讲点拨,反思总结。

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精典讲解,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精讲注重基础和关键,设计不同层次的数学题目,组织学生进行“矫正、强化、提高”练习。根据教学内容,也可组织学生设计数学题目进行互练、互议、互批、互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系统知识结构。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上的注意问题

1.教师要认真准备。

首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讨论的题目。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明确本次活动的内容,精心准备每一节内容,提出学生要讨论的几个问题形成学案,在预习时发下,供学生参考探讨。

其次,讨论时给学生充足的考虑时间,小组合作探索的次数也不应出现太多,合作学习的问题有质量,难度适宜,不设较易的不适宜小组合作学习的数学题目。小组合作可采用两次主要讨论:第一次课堂上对数学基础知识做一讨论,主要把小组有不会的数学题目相互讨论消化掉;第二次把数学课上的重点难点做一讨论,加深理解。

2.学习小组的组建。

首先学生自愿组合,教师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进行适当调整。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每组选出一名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常任组长,以便工作的开展。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其次制定小组合作规则,由组长安排。如回答问题不插话、不推辞等一系列规则,使小组每个成员具有团队精神,荣辱与共,形成巨大的核心力。

3.及时指导与评价。

教师在小组活动期间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教师评价不仅注重学生个体,还要注重小组集体;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还要注重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评价,尤其对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例如在小组合作中态度良好的、积极动脑筋回答问题的、每次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小组平均成绩有进步的、组内最低分的组员有进步的、少言寡语而突然回答问题的小组加分。其次实行鼓励加分制度,对A层学生回答问题加1分,B层学生回答问题加2分,C层学生回答问题加3分,达到评价促进发展的目的。

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有着深厚而宽广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中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