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眩晕证之中医临床治疗经验

/ 1

简述眩晕证之中医临床治疗经验

吴龙源

吴龙源(台北市立中医医院林森院区中医门诊中心008862)

【中图分类号】R25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7-0303-02

眩晕是一种常见病,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包括了现代医学的梅尼尔氏病、高血压、贫血、动脉硬化等病。眩即目眩,视物昏花;晕即头晕,谓头部运转不定之感觉。两者合一即为眩晕。轻则闭目即止;重则如坐舟车,无法站立,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

引起眩晕的病因虽多,但归纳起来不外有风、痰、火、虚及外感所致。风眩:多由长期忧郁恼怒,以致肝郁化火伤阴,或肾阴虚损导致肝阴不足,多可能引起肝阳偏亢,肝风内动,即所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痰眩:如饮食不节,伤于脾胃,以致水谷不能化生精微,聚湿成痰,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引起眩晕呕吐,即所谓『无痰不作眩』。火眩:如劳伤过度,气血失调相火妄动,此是虚火;如因痰浊中阻,湿蕴化热,热极生火,此是实火,即所谓『风火致眩』。虚眩:多因思虑过度,内伤心脾,致气血不足、脑失所养而发生眩晕;虚眩:多因思虑过度,内伤心脾,致气血不足、脑失所养而发生眩晕;如肾精亏耗、不能生髓,以致髓海空虚、则脑转耳鸣而晕。即所谓『上虚则眩』。另外,外感六淫之邪都可出现眩晕之证。现将临床治疗眩晕的一点体会,分述如下:

1肝阳偏亢型,宜平肝潜阳

吴先生,男,57岁。2006年6月2x日就诊。经常头晕目眩4年,有时感剧烈头痛,万物旋转,闭目则轻,颈项强紧,口渴,面红目赤,大小便正常。西医诊断为耳源性眩晕。常服用西药平时只能暂时缓解,停药后仍复发。诊其脉弦细、舌质红、舌苔薄黄。脉证合参系属于肝阳上亢证型,治以平肝潜阳。

以科学中药五苓散5克+柴胡加龙骨牡砺汤5克+夏枯草2克、菊花2克、石决明2克、栀子1.5克连服4×14天后头痛眩晕明显减轻。效不更方,上方加钩藤又连服14天,上述症状全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诸风调眩,皆属于肝。此证属系肝阳上亢,致使风动而眩,故投以菊花、龙骨、牡蛎平肝潜阳,佐以栀子清肝胆湿热,复加钩藤平熄肝风。

2痰湿中阻型,宜燥湿化痰

李xx,女,35岁。2005年6月2x日就诊。时发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二年多,呕吐物多为胃内酸水,怕光,有时有胃脘痛,食少胃口不好,曾被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症。久治不愈,舌质淡,苔白,脉弦滑。脉证合参系痰浊中阻,治宜健脾燥湿化痰,药用陈皮三钱,射干五钱,茯苓六钱,半夏三钱,竹茹一莅,白术五钱,党参五钱,泽泻四钱,菖蒲三钱。药服七剂后晕轻呕吐,用科学中药六君子汤6g加五苓散4g竹茹1.5g/2×14PC服用连续调治一个多月,不适症候俱消。

说明:无痰不作眩。脾胃虚弱,水运失常,湿阻中阻,饮邪上犯,以二陈汤为主燥湿化痰,佐以白朮以健脾利湿。

3虚火上炎,拟滋阴降火

萧某某,男,55岁。2006年12月xx日就诊。患肺结核治愈后出现头晕耳鸣,神疲乏力;口干心烦,手足心热一个多月,经检查无肺结核复发征象,来院频率细数、舌红苔少,脉证合参系阴虚内热,虚火上炎。投以清骨散加减:药用鳖甲六钱,知母六钱,地骨皮三钱,柴胡五钱,秦艽五钱,生地五钱,玄参五钱连服二周。早晚服滋阴降火汤8克加玄参2克沙参2克/2×21天PC后服用,上述症状基本自愈。

按:阴血耗损,脑失所养;阴虚生内热,致虚火上炎而扰清窍,故取清骨散滋阴清热之功,使之阴平阳和、眩热自除。

4肾精不足,主滋补肾阴

张某某,男,58岁。2008年06月xx日就诊。头晕嗜睡10多年,伴随神疲健忘,四肢乏力,腰膝酸软,每逢劳累加重,曾被诊断为原因不明性贪血,常服补血药药效果不显著。诊其脉细弱,舌质淡红无苔。脉证合参属肾阴虚,治宜滋补肾阴,药用熟地一两,牛膝六钱,龟板六钱,鳖甲六钱,知母三钱,山药六钱,山萸肉四钱,茯苓五钱,泽泻四钱,丹皮三钱。服七剂后自觉晕轻,又连服二十余剂及早晚服科学中药麦味地黄汤6g加补骨脂2g骨碎补2g/2×28天pc后服用,病者自觉舒服,诸症大部消失。

说明:肾虚,因肾藏精、主骨生髓,肾精亏损,不能生髓,髓海空虚则脑转耳鸣,治当补肾阴为主,以六味地黄丸加味。

本病治疗,当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才能取得良效。本病治愈后,仍需注意调理饮食起居,避免过劳及情绪波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以防止病情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