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郭宗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郭宗凯

郭宗凯

平度市明村镇前楼小学266723

有句话说得好:“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与规律,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且联想丰富。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发现知识、探索规律,使思维得到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思维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创设教学情境,在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周长”这一课教学中,首先出示一片落叶,问:小蚂蚁要绕着这片树叶走一圈,怎么走?你们可以指一指吗?学生指出以后,引入课题:这就是树叶的周长,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周长。这样,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地开启了学生思维的闸门。

再如,在介绍长方体、圆柱体等几何体的时候,可以借助积木等玩具,让学生在体验的情况下认识这些几何体,将抽象的理论概念实际化。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等,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

二、数形结合,深化思维

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有效结合,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过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研究和分析出理论知识的本质,最终完成解决问题的任务,这样也能深化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借助图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比如,学生在学习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时候,虽然有周长的计算公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让学生把公式死记硬背下来,这样就很难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正方形由于长和宽的长度是一致的,所以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时候,有四种方式,即:①长+长+宽+宽;②宽×2+长×2;③长(或宽)×4;④(长+宽)×2。在介绍这些方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图形来讲解,这样,就在加快学生理解的同时,加大了思维深度,增加了对知识运用的灵活程度。

三、动手操作,诱发思维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动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给学生创造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机会,学生才有机会想办法解决问题,思维能力才会逐步发展。

如在“周长”这课的教学时,首先是让学生们自己随意画几个封闭的图形,然后让他们同桌互相用手指指一指自己所画图形的一周。他们在动手操作与感官感受中理解了“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作图形的周长”这个概念。在这节课的最后,又出了一道动手操作题:“用两块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可拼成哪些图形?这些图形的周长怎么求?”题目出示后,让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探究。同学们有的动手拼,有的着手计算,有的还在出谋划策。不一会儿,各种拼成的图形已摆在桌面上,它们的周长也已计算出来。学生们在操作活动中巩固了计算周长的方法,又在合作探究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感。活动中,学生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状态,在活动中掌握了知识,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四、口语表达,激活思维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反过来,语言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使思维更富有条理。为此,教师要耐心听学生说,鼓励学生敢说,培养学生会说,引导学生说好,强调学生对每个算理的正确表述,规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途述模式。如用“首先……然后……最后……”“之所以……是因为……”等句式去说。学习应用题时,强调学生叙述思路,可按照“已知……和……,可以求出……”,或“要求……必须先求出……”的句式去叙述。而学习一些规律、结论、计算公式时,要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有序地表述的能力。

如教学“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后,我启发学生看实物图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叙述公式的推导过程:把一个圆柱体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体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时,要加强复述,让学生多说,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让学生完整地叙述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既会说又会想,通过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达到了发展思维的目的。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多渠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提高其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其在后期的学习中能够形成科学的学习思维和方式,有效提高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