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错题资源,架起困惑与解惑的桥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1

利用错题资源,架起困惑与解惑的桥梁

于连弟

——根据学生的错例,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于连弟山东省济南汇才学校小学部250031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一道数学题学生做错了,老师讲了三遍,学生还是做错了。谁笨?”明白的学生掌握的算理是一样的,不明白的学生却各有各的困惑。做教师的就必须知己知彼,一方面钻研教材,一方面要明白学生的困惑,才能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真正帮助学生。错题正是给老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互相了解的桥梁。

一、通过课前调查中的错例,了解学生感知觉和认知水平的发展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感知觉训练

我在一年级上册《10以内加减法》开始教学之前对所教的两个班级进行了小试卷方式的前测。从统计结果中不难发现,学生在新授前不仅不是一张白纸,而且97%的题目学生都可以做对。再仔细分析一下错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误认是由于看错或认错或记忆错误或思维定式而出现的错误。这类错误属于计算前感知性的错误,在小学生计算过程中比较常见。其次,因数的组成和运算概念的不理解而造成的错误分别占了25.3%和10.5%。这完全在我的意料之中。我相信通过一单元的教学后,因数的组成给学生造成的错误会基本消灭。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分工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如眼动训练的方法、增强记忆的方法、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观察力和注意力的训练方法、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等,使我认识到学龄初期儿童感知觉的显著特点是无意性、情绪性和笼统性。未经过训练的低年级小学生在观察时往往注意力不集中,看看这又看看那,而且很容易受不相干事物的干扰,忘记了观察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比较分析,既要掌握事物的整体又要把握事物的各个细节,将学生容易遗漏的细节重点突出,有效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之产生精确的感知。根据这一特点,我每节数学课上就抽出2、3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眼动训练。如程序观察训练法,按一定的顺序说说你的桌子上都有什么、教室里有什么、数数文具盒里都有哪些文具等。经过这种有步骤的观察,孩子就可以获得一个完整、清晰的观察印象,才能把握观察对象的整体和实质,以获取丰富的信息,并学会分析比较。

二、通过课前调查中的错例,了解具体哪道题目出错率最高,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课前调研呈现的错题还有一个显著作用,那就是可以让我准确地把握我们班的学生哪道题出错率最高,那么备课时我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将这个“错题之王”当作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三、抓住课堂上生成性的错例,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缺乏对差错的欣赏与容纳,大大减少了学生扩展认知范围、提高认知复杂度、接触新发现的机会,使天然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大胆尝试的探索意识被压抑乃至被扼杀。所伴随生成的个性特征和思维特征必然是谨小慎微、害怕出错,这与敢于冒险、在失误中开辟新思路的创造型个性品质和创造型思维品质是背道而驰的。所以首先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错误”观:

1.错了就是错了,错题乐于与大家共享。我们要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是创造的开始,是走向正确的开始”。要帮助学生敢于拿出自己的错题与大家讨论,建立以帮助同学、能为同学的进步出一份力为荣的思想。

2.巧用错误,探究知识的内涵。面对错误,我们要冷静,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而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机智灵活地处理学生的错误,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学会检查的方法,养成检查的习惯

通过课堂练习和测试,我们不光可以发现错例,还会发现学生做完不检查或根本检查不出错误的现象很普遍。很多同学做完后甚至会把答题纸或书本折成很小的“块”放进笔袋或扔在一边,自己玩铅笔、钻桌子底,干嘛的都有。老师提醒说:要仔细检查!乖巧些的孩子装模作样地拿起题目看几眼,也没有实际的意义。

究其原因,我认为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不清楚检查什么、怎么检查,缺少必要的方法支撑,让孩子们无从下手了。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教给孩子一个“法”。这个“法”不能是个别孩子的方法,一定是所有孩子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会使用、会描述的一种基本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听到老师说“认真检查”时知道该怎么去做的方法。

在新授课时,学生会汇报自己已知的各种方法,我会问使用各种方法的各有多少人,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帮助学生选择一种最基本的解题方法引导同学们。以《十几减9》为例,老师:“这么多的同学都使用了破十法,这种方法有什么优势呢?让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接下来:小棒操作——边操作边说——脑中模拟操作说过程——脱离小棒看算式说过程。这一系列的活动都要求全班一致,达到看到15-9就会想:15-9个位上5-9不够减,10-9=1,1+5=6,所以15-9=6。对于这种最基本的方法不能落下一个学生。学会不是目的,目的是会用;不光在计算的过程中会用,还要引导学生在检查的过程中应用。可以在要求学生“认真检查”后再告诉学生检查的方法:“从第一道题开始,说一说每道题的计算过程。”开始时要要求孩子说出声以便及时指导、评价,慢慢地要让学生小声说,再过一段时间就在心里说。有了计算和检查方法的支撑再加上教师有意识的及时评价,可以成功地提高检查的有效性,防止因一时疏忽造成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