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整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1-21
/ 1

手法整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陈昌智

陈昌智

冕宁县中医院(四川冕宁615600)

[中图分类号]R6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1)11-20-01

自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收治移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73例。均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73例患儿年龄从8月到16岁,就诊时间从跌伤后即就诊到12天不等,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移位。其中伸直尺偏型58例,伸直桡偏型8例,屈曲型9例。其中1例伴有桡神经损伤。

2治疗方法

患儿由家属抱坐在凳子上,两助手顺势在中立位缓慢持续牵引约5分钟。术者仔细读X片,同时观察伤肢畸形并判断断端是外旋还是内旋,以及移位。若骨折远端外旋则令远端助手内旋,相反则令远端助手外旋。后矫正侧方移位,尺移的术者推远端向外同时并令远端助手桡偏。尺移最好矫枉过正,桡移的则推远端向尺侧,最好留轻度桡移尽量桡侧嵌插,尺侧分离,避免肘内翻畸形。侧方移位矫正后,矫正前后移位。伸直型术者推远端向前同时嘱远端助手缓慢曲肘,屈曲型的术者推远端向后同时令远端助手伸直肘关节。侧方和前后移位均矫正后放置压垫,夹板外固定,后再用钢丝托板固定。原骨折远断外旋的固定前臂在内旋位,内旋的固定在外旋位,无旋转的固定在中立位。术后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时调整外固定。防止骨折再移位及缺血性肌挛缩的发生。术后4周去除外固定,中药熏洗,积极功能锻炼。

3治疗结果

73例其中有2例手法整复失败,改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余71例术后X片示:35例骨折解剖对位,旋转矫正,19例近解剖对位,17例旋转矫正,存在轻度的尺移或桡移,但移位程度未超过0.3cm。术后65例得到随访,随访6个月。按《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评定:46例优,12例良,患儿肘关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肘内外翻,7例可,患儿肘关节功能尚可,出现轻度肘内翻。原伴桡神经损伤的1例患儿神经损伤完全恢复。

4讨论

4.1肱骨髁上骨折是肱骨下端皮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处骨折,鹰嘴窝之间为一极薄骨片。骨折后骨折断端存在旋转移位,这是造成骨折复位困难的重要因素。术者仔细读X片,从X片上分析远端内旋还是外旋,大多数学者认为在标准体位摄片下尺桡上关节间隙变大是为外旋,间隙变小是为内旋[2],同时应参照鹰嘴窝

白线位置及伤肢的畸形判断内旋还是外旋。上述治疗,仔细读片,结合伤肢畸形判断断端的旋转方式,准确判断骨折远断端的内旋和外旋,并充分矫正旋转移位,后侧方和前后移位矫正较易成功。术中遵循“宁桡勿尺,桡侧嵌插,尺侧分离”的原则[3]。术后根据原骨折移位方式,采用不同固定方式,较好的克服了骨折再次移位。

4.2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肘内翻发生的原因有[4]:

4.2.1骨折移位未得到充分矫正。

4.2.2固定不牢靠。

4.2.3尺侧骨皮质的塌陷。

4.2.4骨骺的损伤和生长发育。上述治疗弥补了原传统手法未矫正旋转直接矫正侧方和前后移位而治疗失败的缺点。骨折移位充分矫正,牢靠的固定避免了骨折再次移位,减少了肘内外翻的发生率。—该治疗方法复位准确,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164。

[2]杨礼淑,郭焰,王英等,正常肱骨远端旋转及肱骨髁上骨折断端旋转移位的肘部X线解剖研究[J],中医正骨,2001,13(11):15—16。

[3]刘忠堂,温宏,张宇等,儿童移位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国骨伤,2002,15(10):609。

[4]吴建,文昌义,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J],中医正骨,2008,7

(2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