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治疗心血管内科疾病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缬沙坦治疗心血管内科疾病的疗效观察

刘永红

江苏省句容市中医院212400

【摘要】目的观察在对心血管内科疾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缬沙坦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204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给予缬沙坦治疗的102例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的102例患者为常规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各种疾病发病率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维持在理想的范围内,患者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和收缩压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可以控制各种疾病的发生,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效果和质量,值得予以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关键词】缬沙坦;心血管内科疾病;常规治疗;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8-030-01

心血管内科疾病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指的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这一疾病对患者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威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属于除了恶性肿瘤之外的一个主要致命杀手,患者在临床上有心悸、气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以及虚弱等临床表现,应该对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进行探讨和分析[1-2]。本文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204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观察了在对心血管内科疾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缬沙坦的临床应用效果,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实验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文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204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113例,女性患者有91例,患者年龄最大的为84岁,年龄最小的为42岁,平均年龄为(58.7±4.1)岁,其中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有67例,高血压患者有79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有58例,按照患者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各有102例患者,观察组与常规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常规组患者按照常规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治疗方法实施治疗,高血压患者给予清淡的饮食,并给予药物降压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按照医嘱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氢氯噻嗪和依那普利治疗。

1.2.2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每天1次,每次80mg,连续用药7天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药物的剂量。

1.3观察指标

对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各种疾病(心绞痛、心衰、脑卒中)的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情况均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全面的记录,为实验统计和分析提供数据基础以及保证。

1.4统计学分析

收集本次实验研究中出现的所有相关数据,并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完成数据的处理而后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和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计数资料运用卡方(X2)进行分析,运用独立样t对组间构成比进行检验,将P<0.05作为表示实验数据结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观察组有患者102例,其治疗过程中心绞痛、心衰、脑卒中等疾病的总发病率为3.9%;常规组有患者102例,其治疗过程中心绞痛、心衰、脑卒中等疾病的总发病率为19.6%,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各种疾病发病率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心血管内科疾病也被称为循环系统疾病,这一疾病的发生涉及了人体运输血压的相关组织以及器官,在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发生概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均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对更好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3-4]。

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口服后可以被快速的吸收,在服药2小时后可以达到血药峰值浓度,其绝对生物利用度可以达到23%左右,可以松弛患者的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促进水、钠的排泄,降低血容量,并改善血压控制的情况[5]。在对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缬沙坦的运用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起到良好的舒张血管的作用,加强了对患者心血管的保护,促进了患者的更好治疗[6]。在本次试验研究中,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各种疾病发病率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维持在理想的范围内,患者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和收缩压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为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可以控制各种疾病的发生,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效果和质量,值得予以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春红,董哲.缬沙坦治疗心血管内科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04(11):34-34

[2]徐爱国.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04(16):1-2

[3]赵彩霞,牛彩娟,牛剑武.参麦注射液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04(05):70-71

[4]余盛龙,郭惠庄,张稳柱,等.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伴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13):1862-1865

[5]陈橙,孙长贵.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6,25(05):504-507

[6]马圣庭,刘斌,赵成军,等.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比较[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16(03):2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