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残疾儿童救助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3

关于残疾儿童救助的研究

张虹张珍珍

张虹张珍珍

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20

中图分类号:C913.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08-0000-02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儿童福利院历史悠久,其中有98%的孩子是残障儿童,在生理方面,他们存在着障碍,而在其他的方面,他们同样存在着一个“坎”。作为专业社工作机构中坚力量的社会工作者,本身就怀有“助人自助”的理念,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帮助更是义不容辞。对于这些残疾儿童的心理帮助是必要的,但是作为专业社会工作者,如何做才能给这些孩子带去温暖?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展开了对残疾儿童救助与咨询的探讨。

关键词: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残疾儿童;救助与咨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是全区收养规模最大的、呼和浩特市唯一的一所集养护、教育、康复、安置为一体的儿童福利机构。它对所收养的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康复治疗、心理疏导、生活技能培训等项工作。目前,院内收养孤残儿童234人,残疾儿童占98%。作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学生,面对如此数量的残疾儿童,我们决定在福利院中开展残疾儿童的救助与咨询。

一、研究的服务对象与目标

笔者此次研究的是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中残疾儿童的救助与咨询,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中儿童与残疾人的结合,他们应该受到保护与尊重的一个群体。王思斌的《社会工作概论》一书中曾经提到过残疾人社会工作,它“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帮助残疾人所开展的社会福利服务性质的工作,包括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维权等方面的服务,其核心和主要内容是康复社会工作”。一般通过在机构和社区里对残疾人实施全面康复的系统性服务中开展。所以,目前的残疾人社会工作也成为社会康复工作。①

针对我们这里提到的残疾儿童,笔者认为此次的工作的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最大限度地恢复残疾儿童的生物机体的功能或进行功能性补偿,以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其二,教育是残疾儿童享受权利和挖掘潜能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学校社会工作来帮助残疾儿童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其三,适当开展一些社会实践,增强残疾儿童对于社会的了解,以便以后更加充分自如地进入社会,展现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二、残疾儿童救助与咨询的服务内容

1.康复工作。为了使有缺陷的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上都能达到最佳程度,社会工作者不仅在医疗、护理、器械辅助等复健措施外,还可以担当心理、社会和其他方面的辅导和协助,以及进行生活自理训练等。

2.教育。即社会工作者帮助残疾儿童寻找适合他们的学校,接受适当的教育,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充分行使残疾儿童的权利,挖掘他们的潜能,这是残疾儿童融入正常人社会的关键环节。

3.心理辅导。残疾儿童由于长期出于一种生理残疾的状况,因此心里难免会有波折,这样我们就更应该对他们适当的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残疾儿童社会工作的服务方法

残疾儿童社会工作的服务方法也就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理论和实务方法服务于残疾儿童的过程与步骤。社会工作的方法论主要包括三个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工作。在这里我们仅提及小组社会工作。②

小组社会工作是将有着同样问题的案主组成团队,由社会工作者带领,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术制定小组计划来引导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相互支持。③

1.小组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工作者要在小组活动前作比较详细的工作计划,并且根据发展变化和成员的需求不断完善此计划。小组计划书的内容包括:理据阐释,目标,小组成员,小组特征,明确的目标,初拟的计划和日程,招募计划,需要的资源(资金除外),预料中的问题和应变计划,预算,评估方法。这些计划是为后面的小组活动做准备。然后,根据制定的招募计划来招募小组成员。小组成员即恰好是具有该小组要解决的困扰的残疾儿童。小组成员的招募可以通过发放宣传资料、通过福利院工作人员介绍等方式。至于已经招募到的成员还需进行进一步的筛选,以保证这些成员适合小组,方便后续活动的顺利进行。

2.第一次小组工作。其内容包括:(1)工作者简要介绍小组,并通报小组工作计划书,使小组成员都对小组有个初步了解;(2)小组成员间通过自我介绍以及参与经过专门设计的小组活动认识彼此。有很多专门的小组活动(如小熊情缘游戏,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兴趣爱好、故事经历等)可以用来提高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3)小组成员在工作者的引导之下制定小组规范(如守时、包容、尊重他人等)。小组规范一经制定就要严格遵守。这是小组活动的制度保障,第一次小组活动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后续的活动能否顺利、高效地展开,因此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3.后续小组工作。在第一次小组工作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小组计划书开展后续活动。后续的小组活动着眼于成员之间的冲突,及时根据小组的发展变化完善小组工作计划,引导成员在关系和谐的基础上促成问题的解决,最终达到小组的目标。

4.小组活动结束。当我们提前设定的小组目标达成时,就预示着小组工作结束了。结束时,工作者运用留言和互赠礼物等专业技巧引导小组成员分离并且适当控制小组成员的情绪。

5.小组活动评估。在小组活动进入尾声时,工作者需要对整个小组活动进行评估。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工作打下经验基础,方便后续活动。

四、社会工作者所应该扮演的角色

社会工作者在解决残疾儿童所遇到的心理问题时,为了避免对他们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应该与案主建立这样的关系:关怀、真诚、同理等。社会工作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这样的:

(一)倾听者。社会工作者作为为案主服务的一个群体,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倾听案主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在这个过程中,不应该对案主的行为以及语言有所评判,应该怀揣同理之心去耐心倾听,做案主“最忠实的听众”。

(二)建议者。了解到案主的困扰之后,不应该马上给予案主“你应该”的论断,而是先耐听仔细地给他们讲清楚利益冲突,再是给与他们一定的建议,给他们一个最适合的解决方法。

(三)协调者。当案主与周边环境起冲突时,工作者就应该扮演协调者的身份来改善案主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四)研究者。在帮助案主的过程中,工作者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社工的实务方法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对自己以后的工作以及行业的发展会有所帮助。④

五、残疾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构架

对于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研究,不同的学者研究出了不同的理论来支撑他们对于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构架。在本次研究中,可以应用到以下几个理论:

(一)正常化理论

正常化理论是用来分析和如何看待诸伤残人士等某些特殊的社会群体的理论。所谓正常化就是为受助者提供与平常人相似的生活环境,包括回到熟悉的社会,过常人的生活。美国全国智力迟钝公民协会曾对正常化所作的界定是:帮助残疾人获得一种尽量接近正常人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的日常生活模式及条件尽量与社会中大多数人一样,而不是有意地将他们区隔开来。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源于社会工作承认所有人(包括残疾人等)都具有尊严和价值。

上述正常化理论引出一个对残疾儿童的救助的启示,即需要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而不可妄加臆断和随意标定。我们在对于呼和浩特市福利院的残疾儿童做社会工作的时候,更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以一种面对正常人的态度对对待他们。

(二)回归社会理论⑤

回归社会理论的提出是起源于20世纪中期一些社会学家对长期封闭在院舍里的精神病人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深入研究庇护所里的精神病人的情况后指出,由于庇护所里精神病患者始终处于不良的“同伴”关系和“关护”关系,因此使他们的病情恶化了。回归社会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1.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多是社会上最脆弱及最无依靠的群体,往往需要社区内正规或非正规的服务和照顾,去协助他们在社区内继续过正常的生活。

2.社区照顾是让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福利服务对象回归社会的典型模式。

3.目标是尽量维持残疾人等有需要人士在社区内或其自然生活环境内的独立生活,换言之,社区照顾表示提供合适的支援,让残疾人等社区人士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上获得最大的独立性和自我控制。

六、残疾儿童心理咨询救助室的建设

残疾儿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应该受到社会的关怀。为了实现在福利院对残疾儿童进行救助与咨询的目标,我们决定运用专业方法在福利院建构心理咨询室。在对这一系列服务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归纳出建立残疾儿童心理咨询救助室的方法和步骤:

(一)社工对于需要服务的残疾儿童进行需求评估

在进行残疾儿童社会工作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进行需求评估。了解个评估的主要项目有:1.福利院现状;2.残疾儿童面对的问题有哪些;3.福利院在多大程度上需要社会工作专业机构提供帮助。服务的开展应该本着“以人为本”和“因地制宜”两个原则。

(二)社工机构与福利院签署合作协议

经过对于福利院需要的了解,专门的社会工作机构应该与福利院签署合作的协议。双方签署协议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规范双方在共同服务于残疾儿童层面上的行为,为今后服务的开展制定纲领和提供证据。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

1.开展残疾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促进残疾儿童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进行残疾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探索;

2.提供专业服务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3.残疾儿童社会工作的组织建设和工作规则(作为协议的附件列入规范);

4.详细的服务实施细则,包括服务原则、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组织保障、服务计划、评估总结、工作要求等。

(三)组织建设

要顺利进行福利院的残疾儿童的服务工作,就应该建立残疾儿童心理咨询救助室。心理咨询救助室的建设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层是场所和设施的建设,第二层是人员组成与职责结构。下面分开描述两个层面:

1.场所和设施的建设:一般是由福利院提供资金,建设专门的心理咨询救助室。心理咨询救助室里面的活动设施要按照社会工作者的要求布置妥当。

2.人员组成与职责结构:包括有职责分工的有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和福利院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服务小组以及工作守则和规范等。

七、结语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关注儿童的发展就是为人类社会的明天播种希望,而孤残儿童的生存发展,更是社会进步,是保障儿童权益的充分展示;人们都说孩子是天使,天使能否健康快乐的成长是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切实深入福利院帮助这些残疾儿童,让他们重拾自信,重塑人生。

注释:

①马洪路.残疾人社会工作[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4).

②丁少华.小组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3).

③张洪英.小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76-267).

④陈为雷.社会工作行政[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79).

⑤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86-287).

参考文献:

[1]马洪路.残疾人社会工作[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4).

[2]丁少华.小组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3).

[3]张洪英.小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76-267).

[4]陈为雷.社会工作行政[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79).

[5]曾群.社会工作行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4).

[6]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86-287).

[7]叶奇.中国残疾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8.